鸿业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口专题
桩号也是从 500 桩开始,并且桩号前进方向和原有道路平面方向一致); 3. 在生成计算线的时候,选择桩号代号对应的设计标高文件,如果设计标高文件不在此工程中,可以点击后面“…”选择
动根据该文件计算交叉口相关的高程。
4.如何在交叉口中使用过渡段处理导流岛和绿化带?
答:交叉口当中有绿化带和导流岛时有两种处理方式:
使用过渡段处理导流岛和绿化带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将需要控制高程的绿化带、导流岛定义成过渡段,并在过渡段上定义标高控制点。需要特别注意:这些点高程不合适,则会造成过渡段周围出现锯齿形的等高线。这种锯齿形 须通过调整过渡段、交叉口边界上的控制点高程来解决。如下图 4 所示,绿化带部分的过渡段不闭合,因此只需在起 处定义控制点;导流岛部分的过渡段闭合,因此至少需要定义两个控制点。
图 4 定义过渡段
然后生成计算线,可以看到计算线在过渡段处断开了,如图 5。计算线端点处的高程由过渡段上的高程点内插得到:
图 5 生成计算线
生成计算线以后,就可以生成等高线了:
图 6 生成等高线
然后再把不需要控制高程的绿化带、导流岛内部的等高线修剪掉即完成设计:
图 7 修剪等高线
5.环形交叉口竖向设计时,各条路脊线以及基本控制点怎么定。其步骤是什么?
图 1 横断->交叉口土方 “交叉口->交叉口土方”是计算交叉口行车区域内的土方,不包括行车道外侧的人行道,因计算线密集,这里的计算土方量会更 计算区域如下图 2。
图 2 交叉口->交叉口土方
2.在市政道路 8.0 版本中,怎么才能快速标注交叉口控制点之间的坡度和长度?
答:点“交叉口->控制点工具->控制点标注”可快速的标注已定义的交叉口中控制点之间的坡度和长度数据(如下图 3),当修改 程之后,可通过“交叉口->控制点工具->更新控制点标注”快速更新对应的标注。
答:环形交叉口设计时路脊线的定义,除了对各支路进行路脊线定义外,还有对中间的环岛圆进行路脊线定义,根据环岛的具 圆和小圆进行路脊线定义。基本控制点定义,可以通过[交叉口工具]-[定义工具]-[控制点定义]来实现,具体操作如下
1. 首先是中心控制点和内外环与各路脊线的交点进行[控制点定义],可使用其中的“回车任意点定义”。 2. 各路脊线上的点用“点坡度方式定义 G”方式,通过已有控制点和纵坡,定义道路入口点高程。 3. 道路两侧的控制点,通过“点坡度方式定义 G”方式联系横坡定义出来。 4. 各支路之间路圆弧上的点,可以使用“两点间内插控制点 D”计算出来。
以上步骤操作完成,则后面流程与一般交叉口设计流程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在生成计算线和划分板块时,要利用到软件提供的“ 和板块自动划分“环岛方式”。
导流岛或绿化带处不需要控制高程,这种情况最简单。在进行竖向设计时可以当绿化带或导流岛不存在,直接生成整
围内的计算线和等高线。然后,再把绿化带、导流岛内部的等高线裁剪掉即可。
导流岛或绿化带处需要控制高程,此时需要将绿化带、导流岛定义成过渡段,并手工在过渡段上需要控制高程的地方
然后生成计算线、等高线即可。
市政 道路 _平 交口 专题
1.在市政道路 8.0 版本中,“横断->交叉口土方”和“交叉口->交叉口土方”有什么区别? 答:“横断->交叉口土方”主要计算了交叉口施工范围内除去标准横断面之外的区域土方,并可沿道弧放坡和绘制示坡线,最终 口土方量表。他解决了用户估算交叉口土方量不准确和手工绘制示坡线麻烦的问题,其土方计算区域如下图 1,操作流程为: 定义控制点自然高程和设计高程(主要指道路标准断面外的控制点)、计算、绘制示坡线、出表。
图 3 控制点标注
3.鸿业的交叉口竖向设计中,如果路脊线在竖曲线上,怎样才能控制交叉口使用竖曲线的高程?
答:可以使用路脊线桩号定义功能,具体操作中注意问题如下:
1. 基本参数的输入中,中心点和道路入口点可按实际高程输入(和设计标高文件一致); 2. 在路脊线的桩号定义时,要保证桩号与桩号与原有道路一致(例如:平面部分的交叉口位置从 500 桩开始,则定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