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社团校本课程开发纲要一、课程开发的背景(一)我校的客观实际我校学生大部分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但由于与外界交流少,见识面窄,入学时大多数都缺乏应有的礼仪常识,存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许多不良行为习习惯。
他们需要学会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二)学生的成长需求让学生懂得文明礼仪,是当代人必备的基础素质,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
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不仅对于学生个体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而且也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
(三)德育的必要举措中学生礼仪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让学生快乐成长”。
其目标之一是让每位学生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二、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学习文明礼仪的重要意义,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通过开展活动,促成学生在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和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达到知行的统一。
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使本校每一个学生都养成彬彬有礼的习惯,养成儒雅文明的气质,从而改变整个学校的道德风貌,使我校成为全国文明礼仪示范校。
三、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包括四个单元:“礼仪故事和学习礼仪的意义”、“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礼仪的认识了解礼仪的含义和一些令人感动的礼仪故事,知道得我国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并逐步认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树立讲礼仪的意识,以讲礼仪为荣。
2、校园礼仪了解、掌握并践行升国旗礼仪、课堂礼仪、服饰仪表、尊师礼仪、同学之间礼仪、集会礼仪、校内公共场所礼仪等校园礼仪,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团结协作,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校风文明之风。
3、家庭礼仪了解居家应该做到的礼仪细则,并践行家庭礼仪,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二)授课时间总课时量:14课时四、课程实施(一)、实施指导思想礼仪教育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明成果,遵循中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为他们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二)、实施基本原则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坚持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容,使各阶段教育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对初中学生,其教育的重点是在培养学生养成文明习惯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学习文明礼仪的意义。
培养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意识。
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的能力。
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完善个人素养。
对高中学生,其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礼仪的渊源和内涵,掌握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合作、参与、交往的能力,培养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形成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
2、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在教育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
3、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原则礼仪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和良好氛围,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
具有表现为,在礼仪教育过程,要注重家长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只有家长和教师言传身教,讲究礼仪常规,营造礼仪教育的良好氛围,才会带动学生明礼。
互动之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展现,其主体地位也能够顺利实现。
4、开放性原则礼仪教育要把时代生活引进校园,让改革的大潮冲击孩子们的心田。
在内容上,要加强与形势教育的联系;在形式上,要向校内开放、向家庭开放、向社会开放。
如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和落实,以及《八荣八耻》的教育,在礼仪教育中融入对学生进行“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教育活动。
(三)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六个结合要实现礼仪教育目标,在内容上应注意以下八个结合:1、礼仪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礼仪教育作为做人教育的基础工程必须坚持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在活动达到诚实守信、自尊自爱、乐于助人、讲公德、知荣辱、崇尚文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2、礼仪教育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体验真善美,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古代文明,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自觉奋发有为,争当讲文明、讲礼仪的公民。
3、礼仪教育与亲情教育相结合重视亲情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礼仪教育要善于在亲情中融入礼仪,在礼仪教育中灌注亲情教育。
4、礼仪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
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因此,在礼仪教育过程与应与感恩教育有机的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
5、礼仪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养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它在较大层面与礼仪教育是相互交叉的。
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狠抓学生卫生习惯、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的习得,通过系统整合,可形成时代感很强的礼仪行为规范。
6、礼仪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注意在法制教育中渗透礼仪教育思想,在礼仪教育中融进法律常识,使礼仪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能使礼仪教育更具实效性。
7、礼仪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开展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注意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赋予了礼仪教育更强的时代感,体现了新时期德育的与时俱进,其积极的意义在于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顽强的意志与适应和改善环境的能力。
8、礼仪教育与体艺相结合体艺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美的熏陶中教育学生学习基本的举止礼仪、服饰礼仪、谈吐礼仪等。
动人的容貌、端正的神态、美的言辞声调都可以在艺术美的熏染中获得,所以,应当努力挖掘艺体教育中的礼仪因素。
(四)实施的方法与途径学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注重提高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开设《中学生礼仪教育》课程通过开设《中学生礼仪教育》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相对比较系统地向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使学生全面了解礼仪,树立起践行礼仪的意识,2、学科渗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涉及礼仪的内容要重点讲述。
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其他课程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适时进行礼仪教育。
3、日常量化管理通过学校日常管理强化学生礼仪意识。
礼仪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可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要求,结合年级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开展主题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礼仪氛围。
不断开辟和拓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以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辩论会等形式,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校园典礼等契机,利用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网站、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充分发挥学校团委、学生会、社团组织、业余党校等团体组织的作用。
5、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践行文明礼仪。
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载体,结合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福利院、旅游景点、部队营地等场所开展礼仪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礼仪,践行礼仪。
人的良好礼仪习惯和文明行为是在完成一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它会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扩展而扩展;也是通过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一次次行为训练、一次次强化而逐渐养成、稳定下来的。
光凭说教,不让学生承担任何工作、不从事任何活动,是不能养成良好礼仪的。
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礼仪实践,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6、教师的示范通过教师模范行为引领礼仪。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礼仪,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学生礼仪习惯的养成。
7、家长的教育与示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习惯需要家长的通力支持和配合。
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征求家长的意见。
假期可请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礼仪书,同做一件文明事,同做一个文明人,以礼仪教育重塑孩子与家庭的新形象。
五、课程评价(一)学生学业的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内化礼仪规范,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生相互评价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积极的评价,提高评价者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在积极、友好、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让被评价者愉快地接纳和认同评价的结果,从而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能在这种互动的礼仪教育评价中得到不断地发展。
3、家长对学生评价家长根据孩子平时在家的表现情况,对学生的礼仪进行评价,并向班主任反映,互通学生的表现情况。
4、教师对学生评价教师在参考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的基础上,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给学生做出评价。
(三)评价结果的使用把评价的结果做为评选各类先进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校本课计划-------《中学生礼仪教育》课程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响应学校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号召,扎实深入开展好我校的文明礼貌活动。
为了将本次的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贴近学生实际,依照学校的活动安排,结合我校实际,现将课程开设计划制定如下: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结合科学发展观、学校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及我校实际,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文明精神,进一步加强全系师生的环卫意识和文明礼貌习惯,加强学生日常礼貌常规教育,创设校园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师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形成良好的系风。
二、开设目的1、提高师生的文明意识,使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仪表更端庄。
2、增强师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