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单选和多选题库-王永青200404绪论一. 单项选择题1. 将各种非电量(包括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便于处理和传输的另一种物理量的装置称之为()。
A.传感器B.敏感元件C.转换元件D.传感器技术2. 将感受的非电量直接转换为电量的器件称为()。
A.敏感元件B.预变换器C.转换元件D.传感器二. 多项选择题1. 传感器技术是利用各种功能材料实现信息检测的一门应用技术,它是()三个要素的最佳结合。
A.检测(传感)原理B.材料力学C.工艺加工D.测量电路E.辅助电源2. 传感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包括()。
A传感器的接口B敏感元件C转换元件D测量电路E软件技术3. 能够将被测非电量预先变换成一种易于变换成电量的非电量的器件称为()。
A.转换元件B.预变换器C.敏感元件D.测量元件4. 传感器的发展方向为()。
A.固态化B.集成化和多功能化C.图像化D.智能化E.数字化答案:一.1.A 2.C二.1.ABC 2.BCD 3.BC 4.ABCDE第一章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一. 单项选择题1.下列传感器的特性指标中属于静态特性的是()。
A.频率响应B.动态灵敏度C.过渡时间D.重复性2.传感器在被测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称之为()。
A.动态特性B.静态特性C.静态量D.动态量3.传感器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称为()。
A.静态特性B.动态特性C.频率特性D.幅频特性4.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A.重复性B.线性度C.灵敏度D.固有频率5.在规定条件下,传感器校准曲线与拟合直线间最大偏差与满量程输出值的百分比称之为()。
A.灵敏度B.分辨率C.精确度D.线性度6.已知一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方程为Y=2+3X,则其灵敏度为()。
A .2 B.3 C.3/2 D.2/37.一个0.5级仪表的输出电压为(0~50)mv,那么该仪表的最大绝对误差为()mv。
A .0.5 B.0.25 C.0.025 D.0.058.一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测量范围(0~250)mv/mmH2O。
若噪声系数为2,则这一传感器的最小检测量为()mmH2O。
A. 0.04 B .0.02 C .0.08 D. 0.59.一电感式压力传感器,测量范围(0~250)mmH2O,最小检测量为0.5 mmH2O,其输出电压为(0~500)mv,噪声系数为2,则该传感器的噪声电平为()mv。
A.0.1B.0.5C.0.25D.0.210.一数字式传感器输出值为99.3゜C,则其分辨率为()゜C。
A.0.5B.0.3C.0.1D.0.0511.在相同条件下作全量程校准时,在同一次校准中对应同一输入量的正行程和反行程其输出值间的最大偏差称为()。
A.重复性B.分辨率C.最大绝对误差D.迟滞12.传感器机械结构和制造工艺上的缺陷,例如轴承摩擦、间隙等可能引起()。
A.迟滞现象B.非线性误差C.温漂D.重复性现象13.同一工作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在全测量范围内,连续变动多次所得特性曲线的不一致性称之为()。
A.迟滞B.重复性C.分辨率D.互换性14. 传感器无输入(或输入值不变)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读数,其输出偏离零值(或原指示值),这种现象称之为()。
A.温漂B.零点漂移C.漂移D.互换性15. 当温度变化时,传感器输出值的偏离程度称之为()。
A.温漂B.零漂C.漂移D.时漂16. 当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拉伸时,该传感器的电阻()。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定17. 一阶系统的动态表征参数是( )A.线性度B.固有频率C.阻尼比D.时间常数.18. 二阶欠阻尼测量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中,幅值最高处的频率()。
A.等于系统固有频率B.大于系统固有频率C.小于系统因有频率D.与系统固有频率无确定关系二. 多项选择题1.传感器的静态指标有()。
A .灵敏度 B.线性度 C.迟滞 D.重复性 E.频率特性2.反映传感器动态特性的指标是()。
A.上升时间B.过渡时间C.超调量D.峰值时间E.非线性误差3.动态量通常只指()。
A周期信号B变化极其缓慢的信号C瞬变信号D随机信号4.精确度的指标有()。
A.线性度B.精确度C.正确度D.精密度E.灵敏度5.二阶传感器动态特性的特征量有()。
A.静态灵敏度B.固有频率C.阻尼比D.超调量E.过渡时间6.可以描述传感器动态特性的分析是()。
A.频域分析B.最小二乘法C.端基法D.频域分析7.差动测量的特点()A.提高分辨率B.消除迟滞现象C.减小非线性误差D.提高灵敏度答案:一.1.D 2.B 3.B 4.D 5.D 6.B 7.B 8.C 9.B 10.C 11.D 12.A 13.B 14.B 15.A 16.A17.D 18.A二.1.ABCD 2.ABCD 3.AC 4.BCD 5.ABC 6.AD 7.CD第二章应变式传感器一. 单项选择题1.金属应变式传感器的核心元件是()。
A.敏感栅B.基底和盖片C.金属应变片D.引线2.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基于()。
A.压电效应B.应变效应C.霍尔效应D.光电效应3.导体产生机械变形时,它的阻值相应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之为()。
A.光电效应B.霍尔效应C.压电效应D.应变效应4.最常用的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为()Ω。
A .60 B.120 C.200 D.1005. 在电阻应变片中,既能保持敏感栅和引线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又能保护敏感栅的是()。
A.基底B.盖片C.粘合剂D.引线6.应变片栅长与正弦应变波的波长之比愈小,应变片平均应变与中点应变的相对误差()。
A.不变B.不定C.愈大D.愈小7.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较多采用()。
A.直流电桥B.等臂电桥C.第一对称电桥D.交流电桥8.单晶硅材料在受到应力作用后,其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A.压电效应B.光电效应C.压阻效应D.应变效应9.压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
A.压电效应B.压敏效应C.光电效应D.压阻效应10.当扩散电阻的表面杂质浓度增加时,压阻系数()。
A.增加B.减小C.不变D.不定11. 当扩散电阻的表面杂质浓度低时,温度增加,压阻系数下降得();当扩散电阻的表面杂质浓度高时,温度增加,压阻系数下降得()。
A.快慢B.慢快C.慢慢D.快快12.以差动电桥作为测量桥路时,为减少温度影响,一般采用()供电。
A .恒压源 B.恒压源或恒流源 C.恒流源 D.交流电源13.对于固态压阻器件,由于扩散电阻的阻值及其温度系数不一致会造成()。
A.零点温度漂移B.灵敏度温度漂移C.灵敏度下降D.非线性误差下降14. 固态压阻器件产生零点温度漂移,一般采用串、并联电阻法补偿,其中串联电阻起()作用,并联电阻起()作用。
A.调零补偿B.补偿调零C.补偿补偿D.补偿提高灵敏度15. ()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压阻效应。
A.金属应变片B.半导体应变片C.压敏电阻D.压电材料16. 半导体应变片具有()等特点。
A.灵敏度高温度系数大B.灵敏度低温度系数小C.可靠性高D.接口电路复杂17.利用相邻双臂桥检测的应变式传感器,为使其灵敏度高、非线性误差小()。
A.两个桥臂都应当用大电阻值工作应变片B.两个桥臂都应当用两个工作应变片串联C.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反的工作应变片D.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同的工作应变片18.将电阻应变片贴在( )上,就可以分别做成测力、位移、加速度等参数的传感器。
A.质量块B.导体C.弹性元件D.机器组件二. 多项选择题1. 电阻应变片由()组成。
A.敏感栅B.基底C.盖片D.引线E.粘合剂2. 应用于电阻应变片中的敏感栅材料有()。
A.康铜B.镍铬C.陶瓷D.铂E.塑料3. 电阻应变片中引线性能要求有()。
A.电阻率低B.电阻温度系数小C.抗氧化性能好D.易于焊接4. 金属应变片的主要特性()。
A.灵敏度系数B横向效应C机械滞后D应变极限E零点漂移和蠕变5. 用作测量应变的金属应变片,因环境温度改变而引起误差的主要因素为()。
A.粘合剂固化不充分B.应变片的电阻丝具有一定温度系数C.电阻丝材料与测试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D.敏感栅通以工作电流后的温度效应6.金属丝式应变片的温度补偿电路有()。
A.单丝自补偿应变片B.桥路补偿法C.双丝组合式自补偿应变片D.检波电路法7.金属箔式应变片和丝式应变片相比较,其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箔栅很薄,它所受的应力状态与试件表面的应力状态更为接近B .箔片表面积大,散热条件好,故允许通过较大电流,提高了测量灵敏度C .使用范围较大 D.适于高温环境下测量E便于成批生产8.通常的静、动态电阻应变仪的测量线路有()。
A.等臂电桥B.对称电桥C.交流供桥载波放大D.支流供桥直流放大9.下列传感器中属于应变式传感器的是()。
A.柱式力传感器B.梁式力传感器C.应变式压力传感器D.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10.影响压阻系数的因素有()。
A.扩散电阻的表面杂质浓度B.纵向压阻系数C.温度D.横向压阻系数11.固态压阻器件中,压阻系数随温度变化而引起()。
A.零点温度漂移B.灵敏度漂移C.线性度较差D.迟滞现象答案:一.1.C 2.B 3.D 4.B 5.B 6.D 7.D 8.C 9.D 10.B 11.A 12.C 13.A 14.A 15.B 16.A17.C 18.C二.1.ABCDE 2.ABD 3.ABCD 4.ABCDE 5.BC 6.ABC 7.ABCE 8.CD9.ABCD 10.AC 11.AB第三章电容式传感器一. 单项选择题1.将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传感器称为()。
A.电容式传感器B.电感式传感器C.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D.变极板间距型电容传感器2. 两块金属平板作电极可构成最简单的电容器,其电容与两极板间介电常数成(),与两极板相互覆盖面积成(),两极板间距离成()。
A.正比正比正比B.正比反比正比C.正比正比反比D.反比正比正比3. 变介质介电常数型电容式传感器,用作检测容器中液面高度时,其被测液体不可能是()。
A.水B.甲醇C.丙二醇D.乙醇4.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大多用来检测()。
A.加速度B.压力C.位移D.力5.差动式电容传感器与一般电容传感器相比,灵敏度(),非线性误差()。
A.提高一倍增大一个数量级B.提高一倍减少一个数量级C.降低一倍增大一个数量级D.降低一倍减少一个数量级6.运算法测量电路从原理上,解决了单个变间隙型电容式传感器()问题。
A.灵敏度高低B.重复性C.输出特性的非线性D.迟滞7.驱动电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
A.分布电容的存在B.电缆屏蔽层电位太高C.电缆电容的存在D.电缆屏蔽层电位跟踪与电缆相连接的传感器电容极板电位8.克服电容电场的边缘效应的最有效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