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学案教案考点总结课时训练考前必备名师指导自由放任的美国课堂引入胡佛是美国的第31任总统。
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他曾说:“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并预言,他会使每家锅里有一只嫩鸡,车房中有一辆车。
1929年3月4日,胡佛在就职演说中踌躇满志地说:“我们的生活和安定已经达到了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的成果比美国更有保障了”。
可是他美丽的预言,不久就被经济危机无情粉碎了,他被嘲讽为“饥饿总统”。
当时美国面临怎样的困境?这一困境出现的原因是怎样的?,整体感知本课主要讲述了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及美国政府早期的应对。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爆发1929年10月,一场以__股票__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在美国本土爆发,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点拨提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只是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2.主要特点(1)范围广:首先在__美__国爆发,然后迅速蔓延到资本主义各国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
(2)破坏性大:各国工业生产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失业人数急剧增长。
(3)持续时间长:1933年各国经济进入“持续萧条”阶段,成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思维拓展: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从美国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有哪些?①是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②是因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3.影响(1)经济方面:破坏社会__生产力__,浪费社会资源。
(2)政治方面:①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其他矛盾,工人罢工运动和农民运动不断高涨。
②资本主义国家与__殖民地__、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③空前激烈的__经济战__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
点拨提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两条道路:美国的民主政治;德日的法西斯道路。
三大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四大表现:银行倒闭;工商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失业人数增加。
二、杯水车薪1.危机前的美国经济(1)20世纪20年代,美国依靠在一战中膨胀起来的实力,扩大生产,改进技术,经济一片繁荣。
1928年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头。
(2)经济的__自由放任主义__政策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的状态:过度的贫富悬殊、狂热的股票投机造成“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
(3)1929年__胡佛__入主白宫,当时美国正值经济繁荣的顶峰,但经济危机的凶兆已经显露。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初期(1932年前):①特点:继续奉行__自由放任__主义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
②内容:要求工商界和__劳工组织__自愿联合起来,维持生产和投资;削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鼓励企业投资;1930年,大幅度提高__关税__。
③影响:使美国经济掉入“沟底”。
1932年,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
(2)调整(1932年):①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及各州提供贷款;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__公共工程__项目。
②影响:美国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胡佛名声扫地,最终被人民抛弃。
点拨提示:胡佛采取的反危机措施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
但其“自愿联合”等政策成为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的过渡。
三、病入膏肓的经济1.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破产。
2.工业危机工业生产持续下降,__重工业__部门所受打击尤为沉重。
3.农业危机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农产品价格暴跌。
4.商业危机对外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
5.政治危机(1)失业现象严重。
(2)社会矛盾激化,整个社会一片混乱。
6.信任危机人们对__资本主义制度__丧失了信心,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的边缘。
主题经济大危机认识『史料』材料一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
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材料二著名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曾评论说:“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它也许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
垄断巨头梅隆哀叫:“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所受的灾害。
”1933年1月,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临终前哀叫:“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
”『思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世界所造成的影响。
『提示』(1)特征:国际贸易增长几乎停滞;国家间外贸联系减弱。
原因: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面对危机,各国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政策;人类对威胁其自身利益的全球性危机还缺乏必要的合作认识。
(2)影响:①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使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迅速萎缩;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的恶化;③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④也使得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了信任危机。
经济危机给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启示(1)繁荣与危机总是密切相关。
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不同制度的国家要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并不断协调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
(3)经济和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和各国际组织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效地遏制危机,防止危机的恶化、扩展和延续。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要从根本上摒弃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和转嫁危机的手段。
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对点训练〕(2016·四川资阳期末)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
英美各国的做法(B)A.有利于国家贸易的自由化B.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C.促进世界市场协调的发展D.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教师解答参考】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实行自由主义政策,1929~1933年美国实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A、C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中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英国自由主义的兴起,而在1929~1933年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则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二者的共同目的是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但与美国凯恩斯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B项。
1.(2016·北京西城期末)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清洁工停下了手中的活,两眼紧盯着自动报价机……一个能说会道的股市评论员正在讲述一名护士用病人给的小费赚了3万,一个牧场主每天买卖数千股股票。
”这种现象反映了(C)A.市场虚假繁荣B.工业生产过热C.股票投机盛行D.经济危机爆发【教师解答参考】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一个能说会道的股市评论员正在讲述一名护士用病人给的小费赚了3万,一个牧场主每天买卖数千股股票”可得出当时美国股票投机盛行,故C项正确;市场虚假繁荣是指由于人为地制造虚假的社会购买力而出现的表面经济繁荣,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不符,故排除;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股市崩溃,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2.(2016·浙江湖州期末)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美国密西西比河一度因被资本家倒入大量牛奶而成为“银河”。
资本家这一作法的目的是(B)A.牛奶大量过剩B.维持牛奶价格C.确保产品质量D.响应政府号召【教师解答参考】因为大危机造成牛奶的大量过剩,是资本家倒牛奶的原因,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通过把过剩的牛奶倒入河中,使市场上不致因牛奶过剩而相互压价,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到质量方面的内容,故C项错误;大危机期间,政府没有要求农民销毁产品,故D项错误。
故选B。
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有(D)①造成金融危机②工农业生产下降③对外贸易减少④社会秩序混乱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教师解答参考】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美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从金融业开始,影响到工业、农业、商业各个领域,大量工厂倒闭,农场破产,全国范围内的罢工、抗议示威、骚乱暴动此起彼伏,社会秩序混乱。
4.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D)A.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B.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D.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教师解答参考】首先读懂材料,主要意思是不压制、不干涉富人。
选项A是直接影响,选项B是间接影响。
选项C,当时还没有该项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柯立芝总统只是奉行传统的自由主义政策,正是这项政策,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并最终酿成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5.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这说明美国(A)A.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B.只有走法西斯道路C.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失灵D.胡佛信任新政府【教师解答参考】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使得危机愈演愈烈,因此表明其反危机的措施失败。
胡佛并不主张走法西斯道路,B项错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是罗斯福,C项错误;由于政见不同,胡佛对新政府的信任也谈不上,因此教师解答参考为A。
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表是《1928年4~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其中,主导消费方式产生的最主要消极作用是(B)A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教师解答参考】以信贷方式成交高中低档车的比例大于现金方式成交,说明信贷消费成为主导消费方式,从而加剧了生产的盲目性,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