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作者:高雯婷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9年第01期
【摘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通过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是不可取的。
为了全面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为未来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广大教师应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科学渗透,以此来不断优化教育培养成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文明;渗透探究
一、前言
初中生不仅是未来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生态文明的主要传播者。
因此,在和谐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广大教师应重视、完善生态文明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渗透。
尤其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与生态文明相关的素材,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与全面挖掘,并将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视为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以此来引导更多初中生真正能够从心理上爱护、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生态文明教育的特点分析
生态文明观是生态文明教育的科学引领,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全面提升及公民生态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等方面都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外延,能够引导更多人积极主动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当中。
其教育核心内容涉及经济、哲学与政治等诸多方面。
三、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探究
首先,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
在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资源危机与环境污染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成为尊重、保护自然的时代发展主流。
不管是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是公民的身心全面发展,都要基于生态文明建设来实现。
所以,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对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加强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恰当渗透。
其次,学生生态意识培养要求。
对于初中生来讲,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快速变化发展阶段,人格、世界观的成熟发展都集中在这一阶段。
虽然初中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意识、能力与道德理念,但大多数都缺乏环保意识,乱丢垃圾、浪费水电等不文明行为频频出现。
对此,为了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行为習惯,增强其生态保护意识,应充分重视并不断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的恰当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