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明园遗址公园汇报

圆明园遗址公园汇报



三一八烈士墓,位于圆 明园遗址西南角,新建 的九州清晏景区内。 1929年,为纪念1926年" 三一八"惨案牺牲的47名 烈士而建。 1926年3月 18日段祺瑞政府在北京 制造的枪杀请愿群众的 流血事件。李大钊、陈 乔年等由于掩护群众而 受伤。惨案发生后,北 京各学校停课,为死难 的烈士举行追悼会。23 日,于北京大学三院在 陈毅的主持下召开全市 追悼大会。

谐奇趣位于西洋楼景区西 端南部,是1751年秋季 竣工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大 殿。原谐奇趣楼北小型喷 泉之水池,后流散于北京 城里,今已在原址复位。 此喷水池为菊花式,池台 周围雕刻花纹甚细。盛时 池中设由四只铜猫、八个 小喷水塔等组成的三层喷 水机关。该喷泉正北即欧 式迷宫黄花阵。1987年 在修复黄花阵阵墙时,该 喷水池亦同时复位。

万花阵,原名黄花阵,是 仿照欧洲的迷宫而建的花 园,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是圆明园内一座中西结合 的迷宫。它的主要特点是: 用四尺高的雕花砖墙,中 间是一座中式凉亭。它由 阵墙、中心圆亭、碧花楼 和后花园组成,曾是封建 帝王的游乐场所。每当中 秋之夜,清帝坐在阵中心 的中式凉亭里,宫女们手 持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 寻径飞跑,先到者便可领 到皇帝的赏物,所以也叫 黄花阵。

大水法遗址是北京圆明园 中西洋楼景区的一部分。 西洋楼景区的主景就是人 工喷泉,时称“水法”, 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 构思奇特。主要形成谐奇 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 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 是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大 水法西邻海晏堂,在长春 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 西轴线交会处,是园内最 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

镂月开云为圆明园四十景 之一,原称牡丹亭,位于 九洲景区后湖东南角,九 洲清晏之东,天然图画之 南,是圆明园最早的建筑 群之一。修于乾隆九年, 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 皇帝,当年曾一起在这里 赏牡丹。因而这里被看作 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乾隆九年牡丹台改名"纪 恩堂"以纪念康熙六十一 年祖孙三代在此聚会赏花 的往事。

含经堂建筑群整体坐北朝 南,位于长春园内最大的 一座岛屿上,四面山水环 抱,环境优雅,水流穿插 于主岛和周围小岛之间。 含经堂位于长春园中心地 带,四围山水环抱,总占 地面积约六公顷。内设广 场、牌楼、毡帐、宫门、 影壁、垂花门、大型宫殿、 小型斋室、看戏殿、扮戏 房戏台、敞厅、回廊、 亭榭、假山,还有买卖街 等各类建筑景点30余处。 其中轴由含经堂、淳化轩、 蕴真斋三组建筑所构成。

海晏堂由正楼和后工字蓄 水楼【锡海】组成,是最 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 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 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 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 喷水池,池左右呈“八” 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 人身兽头铜像。此建筑物 是仅次于远瀛观的圆明园 标志性建筑物,其地位仿 佛帝国大厦在纽约地标中 的地位一般。

涵虚朗鉴是圆明园四十景 之一。涵虚朗鉴景区分南 北两个景区,北面建有一 座重檐四方亭,亭上挂乾 隆御笔“贻兰庭”匾,亭 南建有平台,平台西设有 栏杆,东建有月亮门可供 进出,墙上还有各式什锦 窗,平台南有“会心不远” 殿与其相连接。雷峰夕照 北为惠如春、寻云榭、会 心不远,南为临芳众、云 锦墅、万景天全。
相对独立完整的建筑 群——正觉寺。正觉寺 是一座喇嘛庙,庙宇本 身有独立对外的南门, 它的后门则与绮春园内 部相贯通。正觉寺是圆 明园幸存下来的极少数 建筑群之一,单从这一 点上看,它的价值就弥 足珍贵。

仙人承露台,位于凤麟洲 湖西岸山凹。相传,汉武 帝刘彻妄求长生,听道士 说用天降甘露拌玉石碎屑 服食,可止阴气生阳气, 长生不死,于是下令在西 安建章宫修造了一尊托盘 承露铜仙人。本园此处点 景之物,约建于嘉庆年间, 原是铜铸雕像。园毁后铜 像丢失。原址今竖随露仙 人,为1989年重制的墨 玉石雕,样式、尺寸皆依 清代藏图。

接秀山房于福海东岸南部, 建于1731年前后。此处前 俯巨湖澄碧,远望西山秀 色。正殿接秀山房后改悬 “云锦墅”额。最南部的 院落于1817年改建成三卷 大殿“观澜堂”。接秀山 房内部装饰全部采用紫檀 木漆器,上面都嵌以金银、 宝石、象牙等,这些奇珍 异宝上都镂刻着山水、楼 阁、人物、花木、虫鸟。 这种装饰,从设计到刻技 都由明末杭州一周姓工匠 所创始,故称周制,在我 国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鉴碧亭是绮春园中很有
特点的建筑,绮春园原 是康熙帝十三皇子怡亲 王允祥的赐园,始建年 代不会晚于雍正初年, 约康熙末年,后曾改赐 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 十五年正式归入圆明园, 定名绮春园,改悬匾额。 宫门为三开间,前面建 有影壁和东西朝房各五 间,门内有月牙形的御 河流过。
绮春园的南部还有一个
游览路线:
参观介绍
交通:地铁4号线圆明园站下车 门票价格:10元(自2016年5月1日起,
颐和园门票支持市政交通一卡通刷卡 支付)
圆明园,诞生在康熙年间,成长于雍正王朝,
风华在乾隆盛世。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 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 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 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 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 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人们常常这样说: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 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 无与伦比的杰作。

养雀笼是圆明园长春园北部 西洋楼之一景。位于圆明园 黄花阵的东侧,实为一座西 洋门,建成于1759年。明间 为穿堂门,南北侧屋内笼养 孔雀等鸟类,故名养雀笼。 养雀笼东面是一面西洋门, 而西面则为一座中式牌坊, 体现了西洋楼景区中西合璧 的建筑风格。残留的养雀笼 残迹东面的大理石建筑同其 他西洋楼景区建筑一样在圆 明园石劫时期石料遭军阀和 土匪盗运,随时间流逝变为 今天的状况。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
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
直扑圆明园。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 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 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 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英法侵略者究 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及 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 清。

敷春堂西北的长岛上原有 涵秋馆,占地面积1万平 方米,涵秋馆建于嘉庆年 间。在涵秋馆东山外侧山 凹处,建有点景之露水神 台,亦称仙人承露台。据 说立仙人承露起源于秦汉 时期,最初立于阿房宫前, 后来汉武帝又将其立于建 章宫内。传说汉武帝为了 长生不老,幻想用铜仙承 露盘收集露水和着玉屑而 服用,以求长生不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