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国考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笔记(齐全)分析

2016年国考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整理笔记(齐全)分析

2016年国考/省考笔记整理言语理解与表达(一)一、常见的题型: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选词填空、语言表达、阅读理解)二、试题的设计(一)题目构成三要素:1、提问2、材料3、选项解题顺序:先看提问,再看材料,最后看选项。

这样节省解题时间,解题时间建议是每题控制在50秒以内,甚至在40秒以内,遇上材料较长或较难题目可用1分钟,超出一分钟建议直接略过不要再停留。

(二)题型分类1、阅读理解题:(1)主旨理解(2)细节理解(3)语句理解(4)接语选择(5)标题选择(6)态度理解2、逻辑填空:(1)实词(2)成语(3)虚词(4)混搭3、语句表达:(1)语句排序(2)语句衔接(3)语句歧义句辨析4、语文知识题型:如病句等三、言语的地位(1)题量:一般在25-50题之间,分国考、省考、事业单位都不一样,但是此部分算是整张试卷最重要的题型部分,如果此部分能够达到80%以上的正确率,这样几乎能够确保行测65分以上,其他部分再把握一下能够达到行测70分左右。

(2)分值:一般在于0.8分/题,一般40题省考题占到32分至少。

(3)难度分布,80%题型简单,10%中等,10%偏难,因此争取拿下80%简单题目。

第一节言语的思维一、统领大意二、定位关键词——引导词、暗示词1、关键词:并列词、递进、条件、因果总结、转折、顺承2、情态词:有趣的是,难道、有意思的是3、援引词:即加双引号,“”内的词4、语意重点呈现——顺理成章某些关键形容词:重要、关键的是三、掌握顺序1、先看提问,再看材料,最后对应分析选项2、思路顺序:先正向思考,再反向思考——先细节再排序最后多词选择四、判断最佳好——更好:语意吻合、选项间最佳(贴近要求)坏——更坏第二节言语的圈套一、圈套的成因1、有形的作者,有意为之下的套2、无形的——挖、总结——错项成因二、圈套的法则(一)阅读理解1、主旨理解:片面、偏颇、过重、无中生有、反、主旨意图含混不清2、细节理解:反、无、绝对、以偏概全、偷换对象(偷换时态、偷换概念)、细节主旨化3、词句理解:对象指代错误、逻辑语意理解不到位4、接语选择:前意重复、后意过远5、标题选择:主要语意(对象、话题)概括不同6、态度理解:强加、弄反、偏颇(二)逻辑填空1、词义辨析不清、近义词2、语境判断不准3、成语本义不明(三)语句表达1、语句排序:首尾句不合理、连贯不合理2、语句填空:语意衔接不当;句式、主语使用不当3、病句辨析: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赘余或残缺;违背逻辑;歧义4、歧义辨析:词汇多义,指代不明,修饰不定,关系含糊,停顿轻重标点不当(四)语文知识题——靠平时积累第三节言语的章法(一)主旨理解题章法技巧1、结构分析法——宏观2、关联分析法——围观3、主体分析法一、表面主旨:结构分析法主要——次要主——从总——分主旨意,服务于主旨1、要素:总——观点、评价、总结分——观点、原因、铺垫、反证、引用2、结构类型:(1)总——分(2)分——总(3)总——分——总(问题—分析—解决)(4)分——分(5)分——总——分(6)分——总——总技巧:有总找总,无总概括,多总找最后分的构成:(1)举例——例子:比如、例如(2)解释——原因:由于、因为(3)反证——后果:否则、要不然(4)铺垫——背景:随着(5)引用——内容:正如,如同,有一种/有一些二、表面主旨:关联分析法1、类型:(1)总结:因此、所以、于是、总之、看来、可见(2)转折:但、却、相反、然而等词之后内容重要(3)递进:而且、更、甚至(4)并列:并且、也、还、此外、一方面(5)条件:只有,才;除非;如果;倘若;只要,就;(条件重要,即“只要(条件)就”中条件内容重要)(6)顺承2、技巧呈现(1)并列关系要全面(2)递进、条件、总、转折选其后(3)多个同种选最后(即如多个总结则选择最后的总结)(4)多种关系优先结构分析(即若同时出现转折、递进、并列等类型则优先采用结构分析法看是否为总分或者分总或其他的结构类型)。

三、表面主旨:主体分析法主体——有则找主体,无则概括主体主体数量:(1)1个——主旨中必不可少这个主体(2)2个——主旨中需正确表述这两个主体之间的二者关系(3)大于或者等于3个——主旨中寻找关键词或者找寻共同语意四、隐含主旨:推断意图题目例:以上这段话意在说明或意图是或可推出或出于什么意图?关键字:意在、向、意图、推出、出于等推断:1、材料已知语意是基础(结构、关联词、主体分析)2、引申一步选答案:(1)引申不能照抄材料(2)引申不能过渡(3)不能偏颇(4)引申相反也不是正确答案五、杂糅主旨提问:表面对隐含1、表面主旨意图化2、隐含主旨表面化(1)提问是表面主旨,但正确答案却是隐含主旨(2)提问是意图的隐含主旨,但是正确答案却是选表面主旨“章法”1、典型主旨典型选2、表面主旨意图化选意图选项:没有表面主旨答案时3、隐含主旨表面化,选表面主旨选项:无意图或意图错误4、主旨正确选项唯一5、故事性材料的主旨——道理/意图(即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细节理解题(审读提问)提问:3、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符合/不符合文意的是?对与错——应一一对应分析可以/不能得出的是?2、……的原因是(不)属于……的特点是具体要素——定位分析……的区别是;分析语意变与不变变:1、程度——绝对化2、范围——以偏概全不变——同义替换3、对象(话题),偷换概念(无中生有)4、时态:将来、完成5、关系:(1)只有……才——只要……就(2)因果关系(3)并列——其他,强加(4)“或”、“与”(5)有无、是非、肯否(三)词句理解题审读提问1、“……的意思是……”划横线的句子意思是……2、文中“这”(“此”、“他们”“前者”指的是章法技巧意思所指1)不能脱离语境,选字面2)语境关系:对应解释、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条件关系、相反关系3)对象指代:就近原则主语一致语境语意引导分析接语选择题审读提问: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接语:仅接——接下来考点:文意连贯,分析过渡意章法技巧1、过渡——承上启下——“新”2、分析末句中的新对象、关系、话题、名词3、前意重复、后意过远4、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对策(四)标题选择题审读提问:“最适合做标题的是……”考点:选合适的标题选“主旨”的变型章法技巧:1、正确——简明扼要表达主要意思2、错误——1)空泛2)口语化3、完美:(不是必须)素材——体裁议论文:论点说明:对象要素特征散文:中心思想新闻:导语、主要内容游记:概括(五)态度理解题审读提问:可知作者的态度作者是否同意作者认为上述有无道理作者对……的看法是考点:把握作者的立场、表态解题原则:明确有无态度,理解关键词句引导章法技巧:1、判断有无表态——若无,选择未表态2、若有:明确或隐含,关键找关键词句3、关联词:转折、递进等情态词:可能、也许、或许援引词:——正:正如、如同反:遗憾、所谓、难道、有一些、有一种在我看来语意词关键句:1)反向句:句意相反2)多重否定——奇否偶肯3)典型句式考察:①我认为A至于B见仁见智②无论A,B都③与其A,不如B④宁可A,不可B⑤不是A而是B⑥不是A就是B(六)逻辑填空实词辨析实词:实际意义的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实词考查角度1、搭配对象流传、留传2、感情色彩谋取、牟取3、词义轻重怂恿、纵容4、词义侧重点启用、起用5、语体风格商量、商榷6、范围大小边疆、边境成语辨析——属于熟语成语——约定俗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语法结构易错类型1、望文生义2、褒贬不一3、用错对象4、语意重复5、违背逻辑6、不合语境虚词辨析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虚词考察角度1、关联词递进、并列、转折2、相近虚词以致(强调结果,不好的结果)、以至(状态时间加重)词义辨析方法1、语素拆分:审定、审订;耸人听闻(使……惊)、骇人听闻(使……惊怕)2、造句分析:爆发、暴发;功亏一篑、前功尽弃3、反义推究:富裕、富余;虚伪、虚假4、高频词语积累:相得益彰、异彩纷呈、息息相关5、自编口诀记忆:认识不深用肤浅,作风漂浮用浮浅简明扼要用简洁,直截了当用简捷釜底抽薪才彻底,扬汤止沸不彻底汗牛充栋藏书多,罄竹难书罪恶多语境逻辑关系上下文语意引导或暗示1、对应解释:最可能语意2、并列关系:语意接近、感情色彩一致3、递进关系:语意增强或减弱,感情色彩一致4、相反关系:语意相反,感情色彩相反(七)语句表达——语句排序审读提问:将以上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解题原则:首尾句+捆绑分析即:先看首尾句再看前后句捆绑分析章法技巧:1、首尾句首句:1)引入话题对象句2)关联词后半开头不能作首句3)指代不明不能作首句4)评价、总结、态度不作首句注:评价、总结、态度可作结尾句2、捆绑:1)关联词2)引入+话题对象、明确3)指代不明前有所指句4)话题一致、局势一致的句子5)时间、空间、发展逻辑6)“顶真“引导句子7)语意顺序的引导(八)语句填空题“填入划线处最恰当的是——”解题原则:语境关系+结构形式+主语一致言语理解与表达(二)片段阅读(加黑为重点)1、主旨概括题2、意图判断题3、细节理解题4、标题填入题5、态度观点题6、词语理解题7、代词指代题词句表达1、语句排序题2、语句衔接题3、结语推断题逻辑填空1、实词辨析题2、成语辨析题做题顺序1、审设问——读题干——选答案(明确题型分类)(寻找正确答案的标志)2、正确答案的标志——精简压缩/同义替换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言语技巧1:主体排除法选项的陈述主体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寻找主语以及重复出现词汇言语技巧2:成分分析法长难句就找主谓宾,宾语通常是一个复合结构或小句标志词:的——定语(前置)地——状语(前置)得——补语(后置)言语技巧3:指代引导法文中若出现宏观指代(即指代上文的宏观内容),则该句较为重要,往往承担文段的主要观点。

(注意)并非所有代词都重要!必须是宏观指代言语技巧4:表达倾向法1)注意把握文中的表达倾向性2)类型:积极的倾向性和消极的倾向性——从表面上看、看上去、似乎、好像、所谓、遗憾的是言语技巧5:标点符号法1、冒号、破折号:解释说明2、分号、顿号:并列关系3、双引号:1)援引观点2)强调特称3)反语讽刺4、括号:补充说明5、问好:1)设问引出话题2)反问=一次否定3)疑问表达不确定性,可能带有倾向性言语技巧6:分步解题法提问——题目——答案言语技巧7:替换压缩法正确答案的标志:1、同义替换2、精简压缩言语技巧7:背景铺垫法1、背景常常出现在段首,引出下文重点,故背景不重要2、背景的类型:1)时间/地点状语:近年来,改革开放以来,明清之际,建国初期、日前、当下;在美国,在中国北方2)分析形势:随着……的变化/的提高/下降/紧缺/发展/日益突出等,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言语技巧9:援引观点法1、作用:为了引出之后作者的观点,重点阅读援引之后的语句一家之言:有人认为、大多数人们认为、有一种看法认为、通常认为、传统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言语技巧10:举例论证法1、作用:1)为了证明前后出现的观点,例子本身不重要,可以略读或快速浏览2)围绕例子的选项不是主旨题的答案2、类型:1)显性:比如、例如、……就是一个例证2)隐性:数据、年份、人名、地名、术语言语技巧11:反面论证法1、作用:为了说明正面观点的权威性与合理性2、类型:1)正+反:不看反面论证,直接看之前如否则、不然等词2)(正)+反:通过反面论证推出正面论证如:如果不那么不如果没有那么没有言语技巧12:原因推断法(论述模式)阐明原因——引出观点点明观点——阐明原因点明观点——阐明原因——重申观点1)解释原因是为了证明结论或观点的正确性,可以通过原因的位置来寻找前后的主题句2)原因本身并不重要,因此阅读时可以快速浏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