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研究

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研究

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研究东西部经济研究院新型显示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和劳动密集交叉型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先导性支柱产业,需要高技术人才和普通劳动力的支撑,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强,对生产环境和能源要求较高。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有序发展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等离子显示(PDP)面板产业,加快推进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三维立体(3D)、激光显示等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攻克发光二极管(LED)、OLED 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材料,提高LED、OLED照明的经济性,新型显示产业步入加速创新发展的攻坚时期。

一、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一)显示技术定义显示技术主要是指基于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产生的图像再现技术,根据视觉可识别的亮度、颜色,将信息内容以图像的形式传达给眼睛产生视觉效果,其任务是根据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改变光的强弱、光的颜色和光的其他特征,组成不同形式的视觉信息。

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CRT)是相对传统的显示技术,已基本退出显示技术的发展舞台。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清晰度的显示效果已成为当前各种显示技术的一个最基本标准,新型显示技术发展迅速,已进入发展的黄金阶段。

(二)新型显示技术分类新型显示技术是指能够实现特定清晰标准并广泛应用的主流技术,该技术大致可分为三类,包括基于器件的新型显示技术、基于芯片的新型显示技术和其他新型显示技术。

——基于器件的新型显示技术:液晶显示技术(LCD)、液晶显示技术(LCD)、等离子显示技术(PDP),且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已发展成为显示主流技术,主要侧重于显示器件本身的开发。

——基于芯片的新型显示技术:数字光学处理技术(DLP)、硅基液晶技术(LCoS),该类新型显示技术是立足于微型显示芯片的制造技术,在芯片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价值。

——其他新型显示技术: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技术(OLED)、场发射显示技术(FED)、栅状光阀系统技术(GLV)、激光投影显示技术、3D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技术(下一代显示技术)等。

其中,有机发光显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3D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激光显示技术是我国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

(三)新型显示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围绕新型显示技术发展,形成了LCD产业、PDP产业、DLP产业、LCoS产业、激光投影显示产业五大产业方向,重点发展LCD、PDP、DLP、LCOS、OLED、TDEL等平板数字显示器。

其中,LCD 和PDP是目前新型数字显示器的主流,分别占新型显示器市场份额的70%和10%。

目前,新型显示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上备受关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化发展优势逐步显现。

二、国内外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现状(一)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现状自20 世纪90年代实现产业化以来,新型显示产业飞速发展,取代了阴极射线管显示,总产值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90%以上为液晶显示产业创造,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迅猛。

1、全球新型显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市场成熟期2010年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产值约914亿美元,其中等离子体显示(PDP)产业经历整合后,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有机发光显示(OLED)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已有中小尺寸产品推向市场,正酝酿向大尺寸发展的技术突破。

此外,电致发光显示(EL)、激光显示等新兴显示技术均处于研发阶段。

目前,全球已拥有高世代(6代及以上)TFT-LCD面板产业线20余条,大尺寸TFT-LCD面板已处于成熟发展期。

2、产业呈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三足鼎立格局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在全球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产业竞争中,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已占据全球90%以上的份额,使得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呈现日、韩和台湾地区三足鼎立之势。

目前,韩国三星(SDI)和LG、台湾友达和奇美、日本夏普生排名全球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厂商前五名,占据全球生产和销售总量的80%以上。

相比较而言,日本在小尺寸显示面板方面占有相对优势,而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大尺寸市场具有比较优势。

3、TFT-LCD主导市场,产能竞相移向高世代线2010年全球TFT-LCD面板产值比2009年增长8.9%,占整体平面显示器(不含设备与零组件材料)的87%,主导平板显示市场的发展。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面板需求萎缩,面板厂纷纷减产。

然而,自2009年以来,三星、LGD、友达、奇美、夏普相继推进高世代生产线,2010年产能呈供过于求。

(二)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起步较晚,2000年以后新型显示产业才进入批量生产。

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技术开发能力较薄弱,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

近年来,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呈快速发展趋势,形成了多种技术竟相发展、产业集聚初见端倪、配套产业渐成规模的喜人局面。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呈以下发展特点:1、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十一五”期间,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产业链中上游技术创新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下游整机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得到跨越发展。

其中,激光显示技术保持与国际同步,3D显示技术与国际同行差距较小,有机发光显示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产业发展迅速。

承接国际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等主流显示技术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开展了有机发光显示和电子纸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合作。

目前,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激光显示技术和产业均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未来显示储备技术场发射显示的发展势头也较明显。

2、政府主导产业调整,产业集聚日渐明显随着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各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完善,在世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区域性的制造产业集群开始形成。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为代表的平板显示产业集聚区。

基板玻璃、彩膜等配套产品在生产技术、工艺取得突破的基础上,逐步进入产业化阶段,产业集聚优势逐步凸显。

政府立足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要聚集地,加快产业向优势区域和主要中心城市集聚,建设特色高技术产业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延伸完善产业链,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新型显示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随着电子消费产品的更新换代,加速了阴极射线管电视机行业向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为主的新型显示行业过渡。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逐步加强数字化和平板化引领,带动上游原材料、元器件和核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中游模组、下游整机制造业的发展,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新型显示产业链。

随着更为严格的节能降耗标准的实施,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逐步向高光效发光材料、低能耗背光模组等节能环保方向发展,逐步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绿色发展。

(三)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然而,总的来看,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产业总体规模相对弱小、企业竞争力不强;二是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原材料、元器件和专用设备等本地配套能力不足;三是已建或在建的高世代TFT-LCD面板生产线难以形成区域和企业的规模效应,无法满足我国彩电产业对面板的需求;四是产业发展有失平衡,呈高端短缺、低端过剩的发展格局,在新型显示器件高端领域,TFTLCD、PDP、OLED 等新型显示器件与国际同行业先进企业差距较大。

综上所述,我国迫切需要在国际技术和制造重心转移的关键时期,吸引全球新型显示产业重心加速向我国内地转移,全力打造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重要基地。

三、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区域发展布局(一)总体区域分布我国国内(大陆地区)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以深圳高新区为主,长三角地区以无锡—昆山为核心区域,辐射南京、合肥、武汉、成都形成沿长江及周边区域分布的一条新型显示产业带。

1、环渤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以北京为代表,集中了新型显示产业的人才与智力优势。

清华大学液晶中心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平板显示人才培养中心之一,加上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等,北京成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人才最集中的城市,而天津南开大学以及河北工业大学则是新型显示产业重要的科研和教学基地。

同时,北京聚集了包括联想、方正、同方等IT厂商,PC、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众多,加上天津、大连等地区的手机产品,这些都为液晶面板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2、长江三角洲以上海、南京、苏州、昆山、宁波为聚落的长三角洲FPD 产业与半导体产业发展同样出色,几乎全球前十大TFT-LCD 面板厂的模组生产、背光模组厂、液晶显示器厂和笔记本电脑厂商都已在此建立了生产基地。

LG、飞利浦、瀚宇彩晶、统宝光电选择了南京;索尼、夏普选择了无锡;中华映管选择了吴江;友达、三星、日立选择了苏州;奇美在宁波建立LCM 生产线,这些国际面板大厂基本都选择了长江三角洲地区。

凭借全球60% 的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在此进行OEM 加工的优势,从材料到模组,长三角集合了FPD 产业相关的众多环节,利用新型显示产业的产业链优势,成为我国内地第一个拥有两条5代线的地区。

3、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厦门、佛山、东莞带状分布的珠三角洲是我国FPD 产业发展较早、产业规模较大的地区之一,集聚了长城、康佳、创维、TCL、中兴通讯、华为等终端用户群体和我国80% 左右的液晶电视产能,在我国内地平板显示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原本TFT-LCD 面板产业以小尺寸应用为主,但随着“聚龙光电”在深圳扎根,以及奇美、中华映管等LCM 的投资,形成珠江三角洲第二波以LCM 为主的发展局面,珠三角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TN/STN-LCD 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品基本都已实现本地化。

上游原材料除了液晶材料之外,其他关键原材料如ITO 玻璃、背光模组、偏光片、彩色滤光片和驱动IC 等,珠三角企业均有能力生产。

总的来看,三大区域各有优势,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

然而,企业规模和竞争力与跨国企业相比差距仍很大。

目前在TFT-LCD领域,三星和LG、飞利浦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全球市场的20%,同时我国在大尺寸面板上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亟需进一步加快技术研发,以期有所突破。

(二)主要产业基地分析目前,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主要集中在北京、南京、昆山、深圳、成都、合肥、武汉、无锡和西安等8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 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无锡)。

1、北京北京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唯一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形成了京东方、北泰公司、晶门科技、奥特康森等重点龙头企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