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课程观中,课程内容规定着“教什么”,而教学则负责“怎样教”,课程与教学的界限泾渭分明。

课程内容由政府和学者专家判定,教师的职责是踏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内容,是课程的实施者,很少有机会发挥自主性,只能跟在课程计划的后面亦步亦趋,扮演着“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

在这种课程观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设计存有一定的问题是难免的,主要有:
1、重教材,轻学生。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最大特色是“教教科书”,教科书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在某种水准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且考试主要测试的是教科书上的内容,这导致掌握教科书的水准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

所以,教师实行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材与教参,力图将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纳入自己的预想中,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对教案的照本宣科。

当设计的环节完成以后,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也就算完成了,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怎样去掌握,掌握到了什么样的水准,要到考试时看学生“复制”知识的效果如何才知道。

所以,传统教学缺少活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

2、重结论,轻过程。

传统的教学特别注重结论的记取,却忽视学生对知
识的体验过程。

它试图走一条捷径,将前人的知识经验以最高的效率传递给学生,教师习惯于将知识嚼烂后喂给学生,无需动手实践就能够快速地将知识存储于自己的大脑。

这种教学设计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水平、创新的水平,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存有“满堂灌”、“填压式”的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苏教版教材的全面实施,引发了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更新,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我们改革旧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探索适合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促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为此,我们经过论证,决定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作为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教学设计研究,改变“重知识传授、轻水平培养”的教学现状,改革课堂教学设计,促动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

2、构建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从而改变长期来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3、本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促动教师教育观点的转变,促动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并将所学的教育理论使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素质,推动课程改革。

4、在语文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行教学分析,了解和明晰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要素,探索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的本质联系,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思想、原则和方法。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构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研究。

根据课堂教学的特性,教学设计有两种情况:一是预先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的观点、计划和规则等实行事前设计;二是适时的设计,即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的设计。

课堂教学具有“现场生成性”特征,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鲜活的学情实行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是预先设计和适时设计的可操作的有形框架,但又不拘泥于设计,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活用模式。

基本设想是:
阅读教学设计:初读感知,发现目标→精读领悟,尝试目标→深读积累,解决目标→活读拓展,使用目标。

作文教学设计:启发谈话,激发兴趣→阅读例文,领悟写法→指导选材,开拓思路→创设情境,合作述说→交流构思,评议修改→尝试写作,评改完善。

作文讲评课:谈话导入→重温要求→示例评改→自评互改→练笔提升。

写字教学设计:激趣导入→自主感悟→指导示范→实践练习→反馈评析→矫正提升。

另外,还将对识字课及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行探讨研究。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管理研究。

研究创设宽松有许、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的途径及开放型管理模式的手段方法。

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效果评价研究。

研究适合儿童的教育及促动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手段。

4、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制定研究。

通过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媒体及作业设计等因素的选择和确定研究,促动课堂教学最优化。

(三)本课题研究重点、难点:
构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研究及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既要研究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过程,又要探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各课型的具体教学设计的原理及步骤。

我们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1)文献研究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主体教育论、素质教育理论、多元智力论等系统书刊是我们需要广泛涉猎的理论营养。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理论学习,教学设计的评析、教学过程的检查、组织教学评价等活动,检验研究成果,探讨新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要持续的实行回溯研究,在反思和总结中,探讨课程理念在教材、学生、教师之间如何有机整合。

四、主要措施
1、成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组(组长陈美和,成员分别是各实验年级子课题研究主要负责人),由课题组全面负责本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2、课题组下设实验年级(年级自愿报名和协商相结合)。

结合学校实际,展开专题研
究,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3、课题组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办法对实验年级实行跟踪研究、指导与服务。

4、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联片教研结合起来。

把课题中的子课题纳入校本教研专题,做到有计划地展开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