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二、设计要求三、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和设计工作量第二章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二、施工顺序三、技术措施及施工工艺第三章本工程重点项目及常见病的处理措施一、本工程重点部位的处理措施二、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防止施工中常见病的具体措施第四章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体系一、施工人员组织二、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表第五章施工机械、材料进场计划及平面布置图一、机械设备组织三、现场平面布置及临时用地表二、材料进场计划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一、施工进度计划二、工期保证措施第七章质量保证措施一、质量保证体系三、施工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二、准备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第八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一、安全管理目标二、安全管理体系三、安全管理的实施第九章文明施工保障措施一、文明施工保证体系二、文明施工措施三、减少扰民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措施第十章季节性施工措施保证第十一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加固措施第十二章工程竣工验收提交资料一、桩基与土建单位的交接二、整理原始资料,编写验收资料三、桩基工程竣工验收四、桩基工程竣工验收后的服务与回访附:1、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2、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本工程为XXXX市XXXX北侧地块保障房项目08地块08、10区桩基工程,地点位于江宁区XXXX镇艾塘村,靠东麒路西侧,润发路北侧。

其中,8区01、02、04-06栋,10区01-05栋,计10栋。

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型。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二、设计要求钻孔灌注桩的设计要求1、桩径ф600,砼强度等级为C30。

±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12.300m。

2、8-01桩端进入5-2中风化粉砂质泥岩不得小于0.6m,其余栋桩端进入5-2、5-2A(中风化粉砂质泥岩)、5-2B、5-2C(中风化细砂岩)深度依次为4.0m、5.0m、4.0m和0.6m。

桩底沉渣厚度应小于50mm。

设计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2000KN。

3、桩身配筋:纵筋616,箍筋φ8@100/250,加强筋12@2000。

钢筋连接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0d。

三、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和设计工作量1、施工招标文件;2、桩基结构布置平面图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建筑地基施工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以上所列若与现行要求不一致或需要补充的按国家及地方规定执行。

四、工程地质概况拟建场地地貌单元为秦淮河阶地,发育有坳沟,按照时代、成因、物理力学性质划分为5层,共13个亚层,分别描述如下:1-1层杂填土:灰褐色,主要由软~可塑粘性土组成,含硬杂质,硬杂质主要是碎砖、碎石。

1-2层素填土:黄褐~灰褐色,以粉质粘土为主,可塑,局部软塑,含少量碎砖。

2-1层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褐色,可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厚度0.5m-5.8m,平均2.25m。

2-2A层淤泥:灰色,流塑,局部夹泥炭或淤泥质粉质粘土,含腐植物,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2-2层粉质粘土:灰色,软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场区局部分部。

3-1层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局部可塑,含铁质氧化物,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为粘土。

3-2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含有铁锰质浸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区局部缺失。

3-3层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局部可塑,含铁质氧化物和灰白色高岭土,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4层含卵砾石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含有10%-40%的卵砾石,粒径2-50mm大小不等,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石英质砂岩,少量大于110mm,局部为中粗砂混卵砾石。

场区局部分部,厚度0.5-3.2m。

5-1层强风化粉砂质泥岩:紫红-紫灰色,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发生变化,含大量粘土矿物,局部为细砂岩。

风化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岩块用手可折断,浸水软化,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场区普遍分部。

层厚0.5-14.3m。

5-2A层中风化粉砂质泥岩:紫红-紫灰色,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裂隙较发育,裂隙面间见风化粘土矿物,岩芯较完整,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平均厚度4.32m。

5-2B层中风化细砂岩:灰黄色,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裂隙发育,裂隙间见风化粘土矿物,岩芯破碎,属较软岩-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平均厚度4.74m。

5-2C层中风化细砂岩:灰黄色,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裂隙发育,裂隙间见风化粘土矿物,岩芯较完整,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平均厚度4.94m。

5-2层中风化粉砂质泥岩:紫红-紫灰色,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裂隙较发育,裂隙面间见风化粘土矿物,岩芯较完整,属软岩,局部为细砂岩,岩质较硬,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该层未穿透。

第二章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1、成立本工程项目经理部,落实各类人员到岗,开展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的准备工作。

2、配合业主做好“三通一平”工作,以便材料进场。

3、认真阅读设计文件,理解设计意图,学习有关的技术规范、规程,研究分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熟悉和掌握施工工艺。

4、和监理工程师一起确定定位放线方案, 接收业主移交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办理移交签证手续。

5、会同业主、监理和设计院等有关方面进行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工作,并由技术负责对施工现场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7、按业主要求先期组织安排2台旋挖钻机进场施工10-02、04钻孔灌注桩。

8、做好材料采购供应计划,落实材料进场,按规范要求取样试验。

9、根据现场电源的位置,将钢筋制作场地及生活区安排在场地的南侧靠近8-02栋。

10、桩基施工时产生的弃土,计划集中堆放在各栋一侧,最后再集中外运或内捣至甲方指定的位置。

二、技术措施及施工工艺1、测放控制网: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和坐标控制点等测量资料,采用GPS全站仪设置永久性的桩位控制网(包括水准点)。

控制网建立后报监理验收,同时绘制测量成果图备案。

在施工时经常进行校核,以确保工程施工测量精度,并认真做好记录。

2、钻孔灌注桩1根据甲方给定的控制点和图纸上的坐标点用全站仪极坐标法进行放测桩位,在桩位中心钉钢筋,并用线绳引出护桩,利用护桩控制护筒埋设。

3)护筒埋设(1)挖孔:用大于设计桩径200mm的钻头,其中心对准桩位,挖深1.0m。

(2)埋设护筒:吊起护筒放入孔内,利用护桩找出桩位,并将护筒中心调至桩中心。

要求护筒埋设垂直,并高出地面200mm。

经测量人员检查校正无误后边填土边捣实至地表。

4)钻机就位(1)、首先要平整好护筒周围场地。

(2)、钻机就位场地必须稳定可靠。

(3)、钻机就位后钻头对准桩位,并利用钻机自身的对中调平系统进行垂直度的调整,要求误差小于0.1%。

并请甲方或监理进行验收。

5)、旋挖成孔钻进(1)、干法成孔A、钻进过程中要经常观察仪表盘显示的垂直度偏差,如因钻机下的场地下陷原因产生倾斜时,应及时调整。

B、依据设计要求,根据每次钻头取出的土样,及时进行土样性质记录。

并记录孔深,(孔深在钻机操作仪表盘有显示)并参照工勘报告描述土层性状现场进行初步判定,并报监理通知工勘单位进行最终判定是否进入中风化岩层,确定后,再钻进各种中风化要求的深度后终孔。

钻孔达到设计孔深后,自检,报验。

(2)、泥浆护壁成孔A、利用场外购进回旋钻机产生的泥浆,将泥浆比重控制在1.15左右。

观察泥浆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可观察每次钻杆提出时,钻杆表面挂浆情况,若呈清水状,表明泥浆比重较低,若泥浆流淌呈鱼鳞状,表明泥浆符合要求,若钻杆被泥浆完全包裹,表明泥浆较浓,需调整。

B、钻机施工前,应提前将制备好的泥浆注入孔内,并始终保证泥浆面不低于护筒面40cm,在提钻时需及时向孔内补浆,以保证孔内泥浆高度。

开孔时,应慢速运转,使孔壁得到泥浆包裹形成泥皮,保证上下钻时孔壁不被泥浆冲刷破坏。

遇淤泥层,提钻速度要慢,防止钻头下部形成负压,导致孔壁缩颈。

升降速度保持在0.6-0.8m/s。

C、入岩控制当施工将接近该持力层时,钻机每次旋挖进尺会明显困难,每旋一转,进尺在5cm左右时,及时通知监理及工勘单位到现场取样给工勘单位,请其判断,确定岩层性质并留样,经确认后,进行终孔深度的确定,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入岩深度进行施工,过程中留样。

终孔后,报监理验收孔深和终孔留样。

6)、钢筋笼制作、安装(1)钢筋笼分段在地面制作,井口焊接。

(2)钢筋笼焊接缝需错开焊接,同一截面上焊头不超过50%,焊接长度单面焊时应≥10d,双面焊时≥5d。

(3)为了保证钢筋笼严格居中,沿笼长方向每隔2~4m设置保护层垫块,每组3~4块。

(4)钢筋笼在搬运和放入孔中时防止扭转变形,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立即固定。

(5)钢筋笼的制作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mm 箍筋间距±20mm钢筋笼直径±10mm 钢筋笼长度±50mm7)、终孔后清孔下钢筋笼前,应再次清孔,采用捞渣钻头一次或多次进行捞渣,准确用测绳量测孔深。

待钢筋笼安放好,安装导管后进行再次量测孔深,两次量测差值控制在5cm以内时,孔底沉渣符合要求,若沉渣厚度大于5cm,需进行导管泥浆循环二次清孔,并提前通知砼厂家发送砼,砼到场后,再停止清孔,防止沉渣的形成。

8)、混凝土灌注(1)干作业成孔验收合格后,应在1小时内采用导管作为溜槽进行混凝土灌注。

导管底距离孔底距离1m左右。

(2)灌注混凝土时,应测定混凝土塌落度,要求塌落度为16~18cm,混凝土要有良好的和易性。

(3)为保证混凝土桩身质量,灌注过程中,应不断上下串动导管,使混凝土密实。

必要时,需使用振动棒进行振捣。

(4)为确保桩顶质量,灌注结束时应缓慢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防止形成空洞。

(5)当采用水下灌注工艺时,导管安放应距离孔底50cm以内,首灌混凝土方量控制在1m3,以使首灌导管埋入混凝土内0.8m以上。

每次拔管应量测混凝土面的高度,使终保证导管埋入2-6m范围内,灌至设计桩顶标高时,应控制好浮浆高度,避免出现高桩或低桩的情况。

第三章本工程重点项目及常见病的处理措施一、本工程重点部位的控制措施1、旋挖钻孔本工程部分区域存在软塑至流塑状的粘土,容易粘钻、造成扩孔,在钻进该地层时应严格按下列要求进行操作:1)提前制备好泥浆,泥浆比重控制在1.15左右,粘度在28s。

2)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防止发生因钻进速度过快,造成护壁不好,发生塌孔现象。

3)控制好提钻速度,加厚钻头周围的帮条高度,使钻头与孔壁间有空隙,防止提钻时造成活塞效应,造成缩颈。

2、持力层控制本工程持力层的岩层性质有区别,应先参照地质报告,大概确定岩层性质,依据设计要求的不同持力层入岩深度的要求,确定孔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