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检查各项项目的临床意义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或ALT)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的增高意义较大,其增高程度可以反映肝细胞损害和坏死的程度。
(1) 肝胆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ALT是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会出现明显升高。
慢性肝炎血清ALT升高一般不超过参考值的3倍,而有时可降至正常。
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ALT可升高至参考值的3~5倍以上。
活动型进行性肝硬化时ALT可中轻度升高,但在代偿期可正常或稍增高。
患原发性肝癌时,ALT可正常或中轻度升高。
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引起梗阻时,虽无肝细胞病变,但ALT可稍升高。
(2) 其他疾病:心肌梗塞及心肌肉炎、心功能不全导致肝瘀血可使ALT明显升高。
骨骼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均可使ALT活性升高。
饮酒以及某些药物或毒物如异烟肼、鲁米那、四氯化碳等造成肝功能不同程度肝损害,脂肪肝,败血症,剧烈运动后也可引起ALT活性升高。
(3) 有时也会出现因检验技术误差造成的GPT增高化验介绍:正常时,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心肌细胞中含量其次,只有极少量释放血中。
所以血清中此酶活力很低。
当肝脏、心肌病变、细胞坏死或通透性增加时,细胞内各种酶释放出来,使血清中此酶活性升高。
所以测定血清中此酶的含量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的依据。
正常参考值最小值最大值速率法:0IU/L 30IU/L血清总蛋白(TP)英文全称:Serum Total Protein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浓度升高: (1) 血清中水分减少,而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升高。
如高热、腹泻、呕吐可使总蛋白浓度达100~150g/L。
另外休克、慢性肾皮质机能减退也可使血浓缩,使总蛋白升高。
(2)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总蛋白可超过100g/L。
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1)血浆中水分增加,如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各种因素引起的水钠潴留。
(2)营养不良,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慢性肠道疾病,或长期患有消耗性疾病、严重结核病、甲亢、肿瘤等。
(3)肝脏疾病,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其中白蛋白下降最为显著。
(4)烧伤时,血浆渗出;大出血时,血液丢失;肾病综合征时,尿中长期丢失蛋白;溃疡性结肠炎时,可从粪便中长期丢失一定量的蛋白。
这些都可使血浆总蛋白浓度降低。
化验介绍:血清蛋白质是各种蛋白的复杂混合物。
可利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分离。
血浆中的白蛋白、a1、a2、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等均由肝细胞合成。
Γ球蛋白质主要来自浆细胞。
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蛋白质即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临床上用各种方法检测血浆蛋白的含量来协助诊断肝脏疾患,并作为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
正常参考值:双缩脲法、微量定氮法:60~80g/L白蛋白(ALB)中文全称:血清白蛋白英文全称:Albumin临床意义:(1)白蛋白浓度升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血浆浓缩所致。
尚未发现单纯白蛋白浓度升高的疾病。
(2)白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与总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相同。
急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见于大量出血和严重灼伤;慢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见于肝、肾疾病。
化验介绍:血清白蛋白是血清总蛋白的一部分,由肝脏合成。
肝脏疾患时常常检测血清白蛋白含量来协助诊断,判断预后。
但是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所以只有当肝脏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又经过一定的病程后,才能够显示出白蛋白质量的变化。
正常参考值:40~55g/LA/G 血清白蛋白比球蛋白临床意义:常用于衡量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
当A/G比值小于1.0时,称比例倒置,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特征之一。
化验介绍:A/G比值为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可以提示病情的发展和估计预后。
正常参考值:1.5~2.5:1血清尿素氮(BUN)英文全称:Blood Urea Nitrogen临床意义:尿素氮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分为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二个方面。
(1)生理性因素:高蛋白饮食可引起血清尿素氮浓度升高,男性比女性平均高2~3mg/Dl。
(2)病理性因素:A. 肾前性:剧烈呕吐、幽门梗阻、消化道大出血、肠梗阻和长期腹泻等。
B. 肾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晚期、肾功能衰竭及中毒性肾炎。
C. 肾后性疾病: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瘤导致的尿路受压等。
化验介绍:尿素氮是血浆蛋白氮以外的含氮化合物的一种。
在正常情况下,血中尿素氮主要是经肾小球滤过而随尿排出的。
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中的尿素氮浓度升高。
所以测定血中尿素氮含量可粗略估计肾小球滤过功能。
BUN测定结果在20mmol/L以上通常为肾功能不全。
正常参考值最小值最大值尿素酶靛酚法:M(男): 2.89 7.85mmol/LF(女): 2.78 7.32mmol/L 尿酶-钠氏试剂显色法: 3.21 6.07mmoI/L血清尿酸(UA)英文全称:Uric Acid临床意义:尿酸含量升高:(1)痛风症,尿酸含量可升高。
(2)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般伴有血清尿酸增高。
(3)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增多症或其它恶性肿瘤也可导致尿酸升高。
(4)氯仿、四氯化碳及铅中毒等均可使血尿酸增高。
尿酸是体内核酸中嘌呤分解的最终产物,大部分经肾脏排出。
当肾功能受损时,尿酸易潴留于血中而导致血中含量升高。
在肾脏病变早期,血中尿酸浓度常首先升高。
所以此项指标有助于较早期的诊断肾脏的病变。
正常参考值最小值最大值尿酸酶法: M(男):3 mg/Dl 8.3mg/DlF(女):2.5 mg/Dl 6.0mg/Dl 磷钼酸还原法: M(男):2.5 mg/Dl 7.0mg/DlF(女):1.5 mg/Dl 6.0mg/Dl肌酐1、血清肌酐(CRE)英文全称:Serum Creatinine临床意义:(1)增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高血压、痛风、脱水、支端肥大症、巨人症、白血病等。
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肌酐可升高。
同时应在已知内生肌酐清降率的基础上穿插着测定血肌酐作为追踪观察的指标。
(2)尿素氮与肌酐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二者同时升高,说明肾脏有严重损害。
肌酐主要是体内肌酸的代谢产物,少部分由食物经机体消化吸收而来。
肌酐易由肾脏排出。
在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活动相对恒定时,测定血清肌酐的含量较测定尿素氮的含量更能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
测定结果大于530umol/L时应重点考虑严重的肾功能受损,成人当尿酸测定结果在141umol/L时,应考虑进行其他的肾功能检查。
正常参考值:速率法: M(男):0.8~1.2mg/Dl F(女):0.6~0.9mg/Dl 碱性苦味酸法:M(男):44~133umol/L F(女):70 ~106umol/L胆固醇(CHO)1、血清总胆固醇英文全称:Total Cholesterol临床意义:(1)血清胆固醇升高: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及重症糖尿病等。
(2)血清胆固醇降低: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急性感染、营养不良等。
化验介绍:血清胆固醇是血脂的成份之一,正常人体含胆固醇2g/kg体重。
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升高与动脉硬化有一定关系,所以在防治冠心病时了解血酯的变化水平,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正常参考值:2.9~6.0mmol/L (110~230mg/dl)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临床意义: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预示着冠心病的出现。
临床上常同时测定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总胆固醇,并根据它们的比值作为冠心病的信息指标。
化验介绍:高密度脂蛋白在生理上起着将肝外组织的胆固醇运送到肝脏的运载工具的作用,因而可以防止游离胆固醇在肝外组织细胞上的沉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它的降低是临床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并可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正常参考酶法:M(男):48(±)10mg/Dl F(女):56(±)10mg/Dl (老年人偏高)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全称:Low Density Lipoprotein 临床意义:(1)LDL-C升高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协助诊断高脂蛋白血症。
(2)LDL-C降低可见于家族性低β-脂蛋白血症,尬脂蛋白血症,其原因是体内合成载脂蛋白β减少或不能合成载脂蛋白β。
化验介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约占血浆脂蛋白总量的40~50%。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转运体内的胆固醇。
将肝脏内的胆固醇经血液转运到各个组织进行利用。
它是动脉硬化的重要检测指标。
正常参考值:60~220mg/Dl (1.56~5.72mmol/L) (老年人偏高)血清甘油三酯(TG)临床意义:(1)血清甘油三酯升高:原发性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脂肪肝等。
(2)血清甘油三脂降低: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肝功能严重低下及吸收不良等。
化验介绍:血清甘油三酯是血酯的成分之一。
在人体当中甘油三酯处于动态平衡。
血酯的含量可随膳食的改变而改变,而且变动范围很大。
另外其含量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尤其是体重超过标准的中年人往往偏高。
正常参考值:酶法:M(男):24.0~160mg/Dl F(女):28~108mg/Dl空腹血糖(GLU)英文全称:Glucose,Blood Sugar临床意义: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
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1、生理性高血糖:见于饭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也可由运动、情绪紧张等因素引起。
2、病理性高血糖:a.糖尿病是造成高血糖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b.颅内压升高,如颅内出血、颅外伤等。
c.由于脱水引起的高血糖,如呕吐、腹泻和高热等也可使血糖轻度升高。
3、生理性低血糖:如饥饿或剧烈运动。
4、病理性低血糖:A.胰岛β细胞增生或癌瘤等,使胰岛素分泌过多。
B.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如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
C.严重肝病患者,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
化验介绍:临床上所称的血糖专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言。
每个个体全天血糖含量随进食、活动等情况会有波动。
一般在空腹时的血糖水平较为恒定。
临床检测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的方法可以特异的测出真实的血糖浓度。
正常参考值:1、葡萄糖氧化酶法、邻甲苯胺法、已糖激酶法(HK):70~110mg/Dl(空腹血糖) (3.89~6.11mmol/L)2、福-吴氏法: 80~120mg/Dl (4.44~6.66mmol/L)AFP 中文全称:甲种胎儿球蛋白英文全称:α-Fetoprotein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癌:肝癌病人的肝细胞恢复合成AFP的能力,血中的AFP 比正常人明显升高10倍至数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