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信部42令

工信部42令

随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以及网信办发布的一系列内容监管规定的逐步生效,2018年中国互联网进入“强监管元年”。

着力构建起“准入审查—内容监管”的互联网监管纵深防线,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互联网监管政策的一个重要趋势。

2018年新年伊始,作为中国互联网监管的第一道防线,以网站备案为代表的准入审查制度发生了重大调整,对依赖互联网开展业务的互联网公司及传统企业(尤其是外企)影响重大。

ICP备案:对境外域名SAY NO
ICP备案是任何一家中国网站(无论是经营性还是非经营)开通运营的必备程序;ICP备案主体是确定一家网站的运营主体及责任主体的主要法律指标。

ICP备案政策一直多变。

进入2018年,工信部陆续发布了《关于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域名的通知》等政策,其主要变化包括但不限于:
(1) 备案网站若使用境外域名(境外未批复的管理机构管理的域名,或通过境外
注册机构注册的域名,或境外主体注册持有的域名),将无法通过新增备案。

(2)已经取得的备案号若使用境外域名的,将无法通过备案修改(部分管局或
ISP具体执行有差异)。

(3)备案网站的备案主体与域名持有主体不一致的,将无法通过新增备案。

(4)企业内部站点(例如工会、CRM、OA等)若使用域名访问的,该站点未办理备案的,电信运营商将关闭企业宽带的80、8080等IIS常用端口。

(5) ISP将限制同一个服务器(IP地址)的备案站点数量;
等等。

这对于企业的网络接入方式影响重大。

尤其是对跨国经营的外企而言,其主域名往往是由总部持有并注册在境外,其直接影响就是无法办理新增备案或者修改备案。

(2) 行业备案:以备代审、变相准入除了所有的行业都必须履行的ICP备案、公
安备案外,一些特定行业还需要向行业主管部门办理行业备案;未办理行业备案的,企业不得通过互联网开展相应的业务,这实质上具有了“以备代审、变相准入”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网络强国”、“互联网+”战略深入推进,电信业务迅猛发展,市场开放不断深化,电信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要求,进一步完善电信监管,释放市场活力。

其改革对互联网企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