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地质填图规范篇一:1-13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a1,13 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川冶勘函[2003]160号)1、范围本要求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中地质填图工作的目的任务、一般要求、比例尺选择、不同比例尺地质观测研究程度等。
本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各阶段地质填图工作设计、实施、原始资料检查、成果验收等质量评估的依据。
2 依据本要求参考了下列文件:2.1 地质部1963年颁发的《固体矿产普查工作规范(草案)》;2.2 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82年《冶金地质勘探工作定额》;2.3 吉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75年《地质测量质量要1求》;2.4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年《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征求意见稿);2.5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规查范总则》。
3 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和一般要求地质填图是固体矿产勘查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它为研究工作区地质构造、成矿控制因素及矿产分布规律提供基础图件。
不论哪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都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其精度要求按不同比例尺地质测量规定要求。
比例尺的选择应以规床规模、形态复杂程度以及各勘查阶段的要求为依据。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为矿产勘查、矿山建设设计服务的。
地质点要布设在界线上或有特殊意义的部位,对于薄矿体(层)、标志层及其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
4 各勘查阶段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24.1 预查阶段:对有希望的地区,应选择几条路线,进行比例尺为1:50000或1?25000的路线地质踏勘。
在尚未开展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地区,应开展1?50000专项地质调查工作。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2003-12-12发布、实施?293?4.2 普查阶段: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露头检查,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达到大致查明程度。
通过1? 10000~1?2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特征。
4.3 详查阶段:通过1?1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质模型。
4.4 勘探阶段:通过1?10000,1?2000(必要时,可用1?1000, 1?500)比例尺地质填图,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及相应的工作,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及内在规律,建立矿床的地质模型。
35 地质剖面测量5.1 地质剖面是研究地层、岩体、构造及矿产的基本资料,根据实测地质剖面资料划分填图单元,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前提。
5.2 实测地质剖面的比例尺根据矿区地质填图比例尺确定。
一般情况下,实测地质剖面的比例尺为矿区地质填图比例尺的10,20 倍;实测勘查线剖面为矿区填图比例尺的1,2倍。
实测地质剖面的比例尺,可根据勘查矿种的实际情况,参照下表在设计中确定: 表1 实测地质剖面比例尺5.3 精度要求剖面图分层精度根据剖面比例尺大小确定。
凡在剖面图上宽度达1mm的地质体,均应划分和表示。
对于一些重要的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如标志层、化石层、矿化层、火山岩中的沉积岩夹层等,其厚度达不到图上1mm规模,也应放大为41mm表示,并在文字记录中说明。
6 地质观测研究程度不同地质背景,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中地质观测研究程度见表2。
? ?294表2 地质观测研究程度表?295?篇二:地质填图方法要求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填图工作的有关要求???? 一、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性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三、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填图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四、野外地质调查中观察、编录的基本要求? 五、各岩类区地质填图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沉积岩区? 2、侵入岩区、? 3、火山岩区? 4、变质岩区? 5、构造研究(宏观——微观;微观—宏观)5? 六、前人资料利用? 七、地质图和报告编制一、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性? 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就是为了全面调查了解区域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先行,是国土资源调查和研究最基本的资料准备。
其工作内容涉及地学的各个领域。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反映一个国家地质工作水平,各国政府和地质学家都高度重视。
? 有比例尺的概念:全球地质图、亚洲地质图、全国地质图(小于500万),黑龙江省地质图(100万、50万),这些都是以编为主而形成的;25万、20万、5万以实测为主,是按国际分幅正规的区调工作,这是最基础的。
? 矿产勘查工作中区调(填图)工作一般是5万、2万、1万、5千、2千或更大比例尺。
这项工作非常重要。
如沉积岩的地层层序,火山构造,区域构造或矿区构造等。
是找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总结成矿规律、确定找矿方向的关键。
? 这个讲课内容做为这次矿勘工作的参考,具体要求按矿勘办要求执行,作为矿勘工作6中的地质填图工作要以找矿为中心.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国大调1:5万区调:是一种正规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一般由国家出资。
目前有二个规范:?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DZ/T0001-91)? 单幅有效观测路线总长度一般控制在500-700km以上, 有效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500—800m,点距300—500m 。
?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 单幅有效观测路线总长度一般控制在600km以上, 有效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500—800m。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1:5万矿调? 战略性远景调查:一个图幅内地质观察路线总长度在600km-800km。
路线间距原则上500m,成矿有利地段调查路线应视需要适当加密。
? 黑龙江省1:5万矿调:一个图幅内地质观察路线总长7度在400—600km,原则上基岩+残积点数不应低于总点数的30%。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预查规范:? 5.2.1 区域地质踏勘工作: 一般情况下,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工作应当在已完成1:250 000区调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如尚未开展1:250 000区调工作的地区,应单独立项开展1:250 000区调工作。
? 一般情况下,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应当在已完成1:50 000区调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如尚未开展1:50 000区调工作的地区,应单独立项开展1:50 000区调工作。
? 区域地质踏勘工作是预查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无论是否已经完成区调工作都要精心组织落实,一般情况下部署一批能全面控制区内区域地质条件的剖面,进行踏勘工作,踏勘时应进行详细的路线观察编录,并绘制路线剖面图,对重要地质体布置专题路线观察。
? 通过区域地质踏勘工作,实地了解主要地质构造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条件。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8(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普查规范:? 4.2.1普查阶段一般应填制1:50 000地质图,地质条件复杂、测区范围小、找矿前景大时可填制1:25 000地质图。
对矿化明显的局部地段,为满足施工工程、控制矿体(点)、估算矿产资源数量的要求,可填制1:10 000,1:2 000地质简图。
?4.3.2 地质填图:地质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地质图比例尺,无相应地形图时可使用简测地形图。
地质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对已有的不能满足普查工作要求的地质图,可据普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或搜集资料进行修编。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本次黑龙江省矿产勘查招投标项目技术要求(试行)? 地质填图(1:5万地质填图、煤田地质填图、1:2万矿区地质填图 )? 本次矿产勘查:未开展过1:5万区调的地区,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
已进行过1:5万区调的地区,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9进行。
? GPS(所有地质观察点都应该有航迹控制,要有航迹监控图,并保留电子档原始航迹资料)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1:5万地质填图? 目的任务:是初步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等特征,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提高工作区地质研究程度,为物化探异常解释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 基本要求:未开展过1:5万区调的地区,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
已进行过1:5万区调的地区,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特别是要充分利用遥感解译和航磁测量成果,编制相应解译图件,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地质填图方法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覆盖层、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分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10? 工作方法:参照《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91)、《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执行,遥感地质解译参照《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执行。
岩石分类与命名按照GB/T 17412.1—1998 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1999)、GB/T 17412.2—1998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1999)、GB/T 17412.3—1998 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1999)执行。
? 实测地质剖面:对重要的与矿化有关的地质体、物化探异常地带,应至少有1-2条地质剖面控制。
剖面应垂直于主要含矿地质体或构造线的走向,或尽可能通过物化探异常中心和基岩露头,剖面比例尺可根据地质复杂程度而定,一般可选择1:2000—1:10000。
? 观测路线与地质点的布置:要在充分收集研究工作区已有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以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为依据,分别不同的基岩出露情况和通行条件,精心布置。
露头良好区,以穿越路线为主并辅以追索路线,必要时可实行主干路线与辅助路线相结合的办法填图;露头不好的地区要有针对性地布置稀疏路线,并结合露头的追索观察。
路线间距原则上为600,1000米,点距一般为400,600米。
在主要构造部位、与矿化有关的重要地质11体、物化探异常地带,路线间距及点距应适当加密。
每100平方千米地质观察路线长度不少于100,150千米,原则上基岩,残积点数不应低于总点数的30%。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煤田地质填图? 目的任务:通过对自然露头和人工地质点等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对地层层序、岩石构造、煤层赋存特征及地表地质规律进行研究,为煤炭地质勘查提供基础地面地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