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硬币

美国硬币

美国流通硬币流通硬币美国流通硬币于1792年首次铸造。

目前流通的硬币包括: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和1美元。

所有硬币都是由美国铸币局铸造。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负责硬币的流通和收回。

纪念币由美国三个不同铸币局铸造,所谓P版:是由美国费城(Philadelphia费拉德尔菲亚)造币厂铸造的;D版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州(Dallas达拉斯)造币厂铸造的;S版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San Francisco圣弗朗西斯科)造币厂铸造的。

其中旧金山铸币局负责铸造银及精装币为主,而费城及丹佛铸币局铸造流通币。

美国历史上曾有6位著名总统的头像分别出现在这6种面额的硬币上。

1美分图案是美国历史上广为人知的林肯总统侧面头像,是林肯诞辰100周年(1909年)开始发行的;5美分图案是为纪念美国第三任总统,即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离任回归故居130周年(1938年)发行的;10美分图案是实施“罗斯福新政”的罗斯福总统逝世一周年(1946年)时发行的;25美分是美国最常见的辅币,是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诞辰200周年时(1932年)发行的;50美分硬币原为美国自由女神像,目前所常见的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肯尼迪的头像,1963年,肯尼迪不幸遇刺身亡,为了纪念他,美国于1964年起改用肯尼迪头像作50美分的图案;1分,1909年纪念林肯诞生100周年开始发行。

正面是美国总统林肯头像,1958年以前背面图案是谷穗环绕着“ONE CENT”字样,1959年以后改为林肯纪念堂。

材质为青铜(铜95%,锌5%)。

5分,从1983年开始发行。

正面是美国总统杰斐逊头像,背面是杰斐逊在蒙蒂塞洛的住宅。

材质为铜镍合金(铜75%,镍25%)。

10分,1946年开始发行。

正面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头像,背面是火炬,橄榄枝与月桂枝。

1964年以前为银质,1965年以后改为铜镍合金(铜75%,镍25%)。

25分是1930年开始发行。

正面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头像,背面是展开双翅的美国国鸟——白头海雕。

材质1964年以前是银质,1965年以后改为铜镍合金(铜75%,镍25%)。

1976年发行的建国200周年流通纪念币25分,背面图案为鼓手,左边是13颗星环绕的火炬。

50分,1964年开始发行,正面是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头像,背面是美国总统玺。

材质1964年版是银质,1965—1970年为包银,1971年以后改为铜镍合金(铜75%,镍25%)。

50州纪念币,从1999始,按照建州先后顺序,每年发行五款25分硬币,每款代表一个州,这样到2008年50个州的设计全部面世,相当具有收藏价值。

特拉华州于1787年12月7日加入联邦政府。

该州25美分币背面图案为凯撒•罗德尼历史性的骑马图案。

凯撒•罗德尼是大陆会议的一名代表。

1776年7月1日,凯撒•罗德尼冒着暴雨,骑马80英里赶到费城。

第二天,他准时到达独立厅,投下了象征国家独立的决定性一票。

在所有的特拉华人中,他担任的公职最多。

除了是一名极其敬业的代表外,他同时还是一名军人、法官和特拉华州议会议长。

图案上另外有“THE FIRST STATE”的字样,以表明该州是第一个加入联邦的州。

宾夕法尼亚洲于1787年12月12日加入联邦政府。

该州图案上有邦联雕像,该州轮廓、铭言“美德,自由,独立”和一块冠石。

这幅图案使人民能进一步了解1787年12月1日成立的美国第二个州的起源。

由纽约雕刻家罗兰•辛顿•佩里(ROLAND HINTON PERRY)雕刻的邦联雕像,是一座高为14.6米的镀铜女性像。

自1905年5月25日以来,该雕像就一直矗立在首府哈里斯堡的州议会圆顶屋上。

妇女友善的伸出右手,左手抓着象征公正的手杖。

图案中的冠石则代表着州的别称--“冠石之州”。

1802年托马斯•杰斐逊所在的共和党胜利后,宾夕法尼亚被命名为“联邦的冠石”。

此称号反映了宾夕法尼亚州在美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新泽西州于1787年12月18日加入联邦政府。

该州图案描述了独立战争时期,乔治•华盛顿率领殖民地军队渡过特拉华河取得重要胜利的场面。

1776年一个寒冷的圣诞夜,特拉华河多处结冰,华盛顿将军估计敌人不会在如此天气中做好防备,他带领部下勇敢地渡过特拉华河,到达新泽西的特伦顿。

华盛顿和他的士兵们发动突然袭击,俘虏了900多名英军,解放了该城镇。

接着,他们继续行军到普林斯顿,同样奇袭打垮了敌人。

这两场战争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士兵的勇气、希望和自信。

缴获的军火、食物和其他给养也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了1777年的寒冬。

币面图案来源于1851年埃曼纽尔•劳以柴(EMMANUEL LEUTZE)的油画--《华盛顿渡过特拉华河》。

该币开创了华盛顿同时出现在流通币正反两面的先河。

乔治亚州于1788年1月2日加入联邦政府。

币面图案反映了这个传统的、多元化南方州的多种标志。

图案中州轮廓内是该州的特产——桃子,州轮廓两边环绕着槲树枝条,以表达对这种州树的敬意。

图案中另有三条警言“WISDOM, JUSTICE, MODERATION”, 代表了该州的铭志“智慧、公正、谦虚”。

该币图案虽然简单,却充分反映了乔治亚洲的特征。

康涅狄格州于1788年1月9日加入联邦政府。

该币为1999年发行的最后的一枚25美分流通币。

币面图案为“宪章橡树”--康涅狄格传统及其存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因为这棵“宪章橡树”,康涅狄格,甚至整个美国都将改变其历史。

1687年10月31日夜,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英国)的代表命令解散康涅狄格政府。

康涅狄格宪章被放在谈判桌上,双方代表围绕宪章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突然间,蜡烛熄灭了,房间顿时暗了下来。

当蜡烛重新点燃后,代表们发现宪章奇怪地消失了,讨论只好结束,康涅狄格政府也因此而幸免于难。

原来,是英雄船长约瑟夫•瓦兹沃思(JOSEPH W ADSWORTH) 勇敢地拿走了宪章,藏到了他所能找到的最安全的地方--一棵白橡树洞内。

从此,这棵橡树就成为了康涅狄格的保护标志。

但在1856年8月21日,一场暴风雨最终吹倒了“宪章橡树”。

在1998年康涅狄格25美分硬币图案竞选时,市民纷纷投票以“宪章橡树”为题材的图案,以表达他们的敬仰之情。

马萨诸塞州,又名麻省,于1788年2月6日加入联邦。

麻省25美分硬币是新千年的第一枚硬币,币面图案为麻省民兵雕像——立于麻省康科德民兵国家历史公园门前。

此图案记载了麻省不同寻常的历史。

独立战争期间,民兵团结起来,为打败英军,赢得美国独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些由农民和殖民者组成的小规模的、流动的武装队伍,经常集中训练,时刻准备着参加战斗。

因为有时战斗仅持续一分钟,他们获得了“THE MINUTEMAN”的称号。

图案中民兵的背景是麻省的地形轮廓,币面右边简单注明了该州的特征——“海湾之州”。

民兵作为主题的构想由两名6年级和7年级的学生提出来的,麻省是惟一一个只要求学生设计硬币图案的州。

马里兰于1788年4月28日加入联邦。

币面图案为马里兰州政府的圆顶大楼。

这座建筑于1722年建成,是美国没有使用钉子的最大木制建筑物。

它是州议会所在处,它还曾在美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783-1784年,马里兰是美国和平时代的第一个首都所在地。

在此圆顶大楼里签署的1783年巴黎条约正式结束了独立战争,美国取得了胜利。

作为国家保护文物,圆顶大楼仍是美国立法机关使用的最古老的州首府建筑物。

南卡罗来纳州于1788年5月23日加入联邦。

币面图案为该州的地形轮廓,在首府哥伦比亚所在位置特意用一颗星星作标志,另外有蒲葵树、卡罗来纳鹪鹩和黄茉莉。

卡罗来纳鹪鹩和黄茉莉是该州的特产动植物。

州树蒲葵的渊源要追溯到独立战争时期。

1776年,殖民者在由蒲葵树干做成的一个小堡垒内击退了企图占领查尔斯顿港的英国舰队。

从此,该州被称为“蒲葵州”。

州长在最后决定币面图案时指出:蒲葵树代表了州的力量;鹪鹩的歌声象征了该州人民的热情好客;而黄茉莉则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展现了美丽的自然风貌。

新罕布什尔州于1788年6月21日加入联邦。

币面图案反映了该州最奇特的自然景观——“山中老人”,币面上还有州铭言“自由地活着或死去”,币的边缘排列着9颗星星,代表着新罕布什尔州第9个加入联邦。

“山中老人”位于去往北部法兰克山的卡农山上。

这块由五层红花岗岩构成的石头酷似一个凝视东方的老人头。

地理学家认为:这些花岗岩的层块是2000-10000年前冰川时代的法兰克山上巨大的冰块的锻造和移动作用形成的。

现在,人们用缆绳和螺丝固定这块高40英尺,宽25英尺的石块,以防滑坡和损坏。

弗吉尼亚州于1788年6月25日加入联邦。

币面图案为美国第一个永久性的英属殖民地——詹姆斯敦。

到2007年,詹姆斯敦将拥有400年的历史。

图案上画的是第一批英国殖民者到达美州时乘坐的三艘船。

1606年4月10日,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 (英国)授权弗吉尼亚公司在新大陆开辟殖民地。

由图案中的三艘船组成的第一次远征队伍于1606年12月20日从伦敦出发,1607年5月12日,他们在离切萨皮克海湾60英里的詹姆士河边的一个小岛上登陆。

最初的殖民者(104个男人和小孩)在此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英属殖民地--詹姆士顿,以纪念国王詹姆士一世。

纽约于1788年7月26日加入联邦。

该州币是2001年第一枚25美分硬币,图案为自由女神像、该州轮廓和“自由之门”的铭刻。

纽约地形轮廓上用线条标注了哈得孙河和伊利河。

币面的图案象征了纽约作为成百万为寻求政治自由和民主的移民的“帝国之州”的地位,同时也纪念哈得孙河和伊利河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又称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

于1886年10月28日矗立在美国纽约市海港内的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被誉为美国的象征。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

由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巴托第在巴黎设计并制作,历时10余年,于1884年5月完成,1885年6月装箱运至纽约,1886年10月由当时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亲自在纽约主持揭幕仪式。

198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以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作蓝本,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

雕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达225吨,金属铸造。

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由建筑师维雷勃杜克和后来建造巴黎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界法国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制作。

整座铜像以120吨的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以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