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
从而感知悲剧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1.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

2.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认识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元杂剧的相关知识,了解了作者关汉卿,了解了《窦娥冤》
全剧剧情,朗读了第三折剧本。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窦娥冤》这部杂剧的魅力所
在,这还要从课文第三折说起。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研讨问题。

1.课文所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惨遭杀害的经过,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

2.划分文章结构。

(1).开头至“只落得两泪涟涟”,是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鬼
神的场面。

(2).“刽子手”至负屈衔冤”,时窦娥请求走后街诀别婆婆的场面。

(3).“刽子做喝科”至结束,是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的场面。

3.窦娥冤在哪里?
恶人当道,贪官污吏,替婆婆顶罪。

4.从选文的内容看窦娥是怎样的一个女子?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坚贞刚烈,善良孝顺,孤苦无依的可怜人,很强的反抗精神。

小结:窦娥是一个淳朴,善良,坚强,孝顺的女子,但最终却落了个身首异处
的悲惨结局。

5.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都有哪些?
直接原因:贪官污吏,狱刑黑暗,恶霸横行
间接原因:高利贷剥削
(备注:教师在此处可以简略加入元代社会状况的介绍。


小结:窦娥很不幸地生活在一个暗无天日,是非颠倒的社会。

6.从窦娥的人生悲剧看《窦娥冤》的主题。

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
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和反抗精神。

四、课堂小结。

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

如今的时代,仍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光明与黑暗的交锋。

若干年后,在正义与邪恶
的斗争中你站在哪一边?如果你犹豫了,请你再读《窦娥冤》,再次感受有价值的
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你心灵带来的震撼。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懂
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五、背诵【滚绣球】一曲结束这节课。

六、布置作业。

1.重读课文,将窦娥人物形象分析和《窦娥冤》主题思想整理到笔记本上。

2.请从课文十首曲词中任选一首,鉴赏戏区曲词之文学没,写到作业本上。

本书设计:
窦娥冤
关汉卿
指斥天地
诀别婆婆
三桩誓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