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地球的运动是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三课时内容,也是第一节的重点、难点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和地球仪这些知识后而编排的,这样由浅到深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地球的运动是研究地球由于运动而产生了昼夜更替、时间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变化等相关知识,对地球运动的学习为以后学习世界的气候奠定知识基础。

此外,学习本节,不仅能让学生完整认识地球,还能使学生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同时,地球运动比较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所以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积极思维、敢于创新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自转、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自转、公转的地理现象。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能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培养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基本地理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地球运动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态度的形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根据《地理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地球自转、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及地理现象。

(2)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地理基础薄弱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a、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和地方时存在等。

b、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现象: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和气温的差异、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了有关地球的知识,并且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所以现在学习地球自转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

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七年级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

2、地球的运动需要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3、这节内容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地理生活经验存在一定的差异。

4、这节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学生动手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所以本节课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了解学习地理的一些基本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
基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视频演示
2、动画演示分析
3、模拟实验演示分析
4、分组讨论探究
5、联系生活实际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使抽象的知识更形象、直观,更容易理解。

四、说学法
本节课内容由于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联系小学学过的内容或者利用生活经验总结、讨论地球自转、公转的周期和影响,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应用。

五、说教学程序
引课:播放《斗转星移》中截取的视频片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视频里可以看到太阳、月亮等天体东升西落,那我们人类所生活的地球在太空中怎样遨游?从而,引入本课的内容——地球的运动。

(创设宇宙空间中天体运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地球的运动形式及概念
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总结反思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设计目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生在小学或者在媒体上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所有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可以总结。


(二)地球的自转
1、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1)找学生模拟地球的自转,让其他学生判断演示的是否正确,并从侧面观察、总结地球自转的绕转中心轴和方向。

(2)教师模拟地球的自转,学生总结从两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总结“北逆南顺”。

2、自转的影响
现场模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用地球仪代表地球。

通过演示太阳光照射地球,让学生得出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昼夜交替、时间的变化、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等。

幻灯片:昼夜半球图,让学生判断什么地方恰好是日出、日落、正午、子夜。

(设计目的:通过模拟实验演示,学生直观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影响,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积极思维、敢于创新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昼夜半球图的判读,让学生把更加形象的理解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昼夜的交替、时间的变化及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等。

)
(三)地球的公转
1、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
•通过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是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设计目的: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运动过程,从而总结公转的方向和时间,使抽象的知识更形象、直观,更容易理解。

)
2、公转的影响
讨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并结合银川市一年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讨论得出地球的公转造成四季冷暖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让学生理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了四季冷暖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设计目的:地球公转的影响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模拟实验演示,使抽象的问题更容易理解,同时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增加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小结:
1、学生演示
用手电筒代表太阳,用地球仪代表地球,一同学拿手电筒始终水平照射“地球”,“地球”自转的同时绕着“太阳”公转。

2、作业:地理填充图册第15页
(设计目的:通过模拟实验演示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感受地球运动的过程是:自转的同时绕着太阳在公转,理解自转和公转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自转和公转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两种运动是一个整体,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通过练习对本节课内容加以巩固。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