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球的运动(带动画演示全面)
地球的运动(带动画演示全面)
太阳直 时间 射点移动 赤道— 3.21 北回归线 —6.22 北回归线 6.22 —赤道 —9.23 赤道— 9.23 南回归线 —12.22 南回归线 12.22 —赤道 —3.21
昼夜长短的变化
极昼极夜范 围变化
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昼长夜短 北半球极昼范围越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 来越大,6.22最大 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昼短夜长) 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昼长夜短,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 北半球极昼范围 越来越小 球昼变长夜变短,昼短夜长) 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昼短夜长 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 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昼长夜短)
西方:以 二分二至 为起点
欧美划分与我国气候四季相同
3.四季的 划分
气候四季
(北半球)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3、 4、 5 6、 7、 8 12、1、2
月 月
9、10、11 月
月
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依据:
4.五带的划分 界线: 回归线和极圈
五带: 热带、温带、寒带
问题
若黄赤交角变大,五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晨昏线的画法:
(1)与光线垂直
(2)平分赤道
(3)二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 与极圈相切
H=900-纬度差
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 阳直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距
θ
昼半球和夜半球
昼半球:0°<θ≤90° 晨昏线:θ= 0° 夜半球:θ< 0°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3 地方时 时区
区时
时区知识小结
1.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 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经度相 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2.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15 个经度,相差一个时区区时就相差1 个小时。 3.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地点的时 刻要早。
时间换算的基本方法
1.求地区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2.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求东边的时刻加 时差,求西边的时刻减时差,即“东加西减”。 3.如果存在交通位移,计算时要考虑时间的消耗。 4.上述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用结果减去24, 日期加一天;结果若小于0,则加上24 ,日期减一 天。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 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辐射 最强;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 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辐射最弱。
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 2、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的结合
昼夜长短 和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依据:
天文四季
划分
我国传统:以 四立 为起点
二分二至点
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1.侧面图: 夏至日(6.22)
冬至日(12.22)
N N
北极上空图:
N
N
南极上空图
S
太阳直射 点的位置 北半球 南半球 赤道
时间
3月21日 至9月23日 9月23日至 次年3月21日 3月21日 和9月23日
昼夜长短比较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全球昼夜平分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1个太阳日)
夜弧 赤道 黑 夜 晨 昏 线 白 天 昼弧 太 阳 光 线
晨 昏 线
昼半球和夜半球
晨昏线
N
昏
夜弧
晨 线
线
昼弧
太 阳 光 线
S
晨线和昏 )
夜 半 球
昼 半 球
(2)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会向右偏转; 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会向左偏转;
赤道上,水平运动物体不偏转。
归纳:南左北右赤不偏。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例、如图:哪一岸受到水的冲涮作用更强 丙 ;哪 些岸受到的冲涮作用更弱,泥沙淤积 , 可能最终会与 小岛相连 丁 。
实例:长江三角洲
在中国北京刚日出而在美国纽约已经日落, 为什么?
日界线:
日界线: 国际上统一规定,原则上以1800经线作为地球上的“今 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 “日界线”。
此经线为日界线,即180° 典型例题分析 经线,地方时为12时。 此经线是日期变化的线, 3、读右图以北极为中心的 是地方时为0时的这一条 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代表 4月10日,非阴影部分代表 4月11日。 (1)则甲的时间为: A A. 3 时 B.9时 C.15时 D.12时
2. 昼夜长短的变化 3. 四季的划分
4. 五带的形成
“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
“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 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 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为90。
“三个基本不变”
“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 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 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 不变,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 总是自西向东。
北半球极夜范围越 来越大,12.22最大
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昼短夜长 北半球极夜范围 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越来越小 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昼长夜短)
1、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 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 2、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 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 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3、当太阳直射在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4、不论太阳直射在哪里,赤道总是昼夜平分。
小结: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 季节变化 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
纬度变化
四季
五带
练习
思考: 归纳各地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变 化的一般规律?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 度是多少?
自转速度:
角速度:15°每小时
(南北两极除外)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极为 0
1、“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哪里的线速度? (赤道) 2、哪个纬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 (南北纬60°)
N
S
一、地球自转规律
N
甲
(2)北京时间是: A.10日8时 B.10日20时 C.11日20时 D.11日8时
D
·
120°E
昼夜交替 地球运 动的地 理意义 (一)
昼夜的产生
昼夜交替的产生及意义 时区、区时
地方时 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 偏移方向 地转偏向力
沿地表水平运 动物体的偏移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地球运动的
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逆时针 顺时针
探究1 地球自转的周期
(运用图解法分析)
自转转过角度
1恒星日 1太阳日 3600 360059′
时间长度
23小时56分4秒 24小时
应用
科学研究计时 生产生活计时
探究2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
内容 概念 方向 周期 速 度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一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 除两极点外,其余各地均相等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球的公转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远日点(7月初) 近日点(1月初) 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 远日点(较慢29.3km/s)
讨论
为什么北半球的夏半年为186天, 冬半年为179天?
二、地球公转规律
内容 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旋转 自西向东
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概念
方向 周期 速度 线速度 角速度
7月初(远日点)最慢, 1月初(近日点)最快
1 /天
30公里/s
在一天里面我们经历白天和夜晚, 那白天和夜晚的交替怎么产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