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备安装工》实训教学大纲

《机械设备安装工》实训教学大纲

《机械设备安装工》实训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包括机械维修工程的理论基础和机械维修技术两部分内容。

它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可靠性原理等基础课为理论依托,主要介绍了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基础知识、故障、失效的机理与对策,故障诊断技术,失效零件修复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可靠性工程和故障诊断技术基础,为培养学生的机械维修管理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一)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使学生对研究煤矿机械维修工程在工程技术各领域中的应用有所了解。

(二)掌握机械维修的基本理论,掌握机械设备的故障规律。

(三)能够正确分析机械设备及零件的故障原因,掌握零件失效的基本形式及控制方法。

(四)掌握基本的机械设备及零件的检验方法和维修技术。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械设备安装工》是矿山机电、机电设备安装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技术课程,是其它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的集成和技能汇总。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设备维护与检修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零部件维修技能和设备故障的检测水平。

掌握正确使用检测和维修的常用器具、方法,并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分析、诊断及排除。

能够制定通用机械设备检修方案,制定矿用机械设备维修计划;掌握通用机械设备的维修和安装,矿山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技能。

四、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一)通过课堂面授、实验、学生自学、作业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
1、机械工程设备工作性能恶化的规律和机理,延长机械设备寿命和改善其可靠性的途径:
清楚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会进行失效机理分析;掌握机械设备的润滑基础知识,会选择合适的润滑材料、润滑方法与润滑装置;明确设备保养的基本任务和保养工作的具体内容。

2、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
掌握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基础知识,会进行机械设备的简易诊断,了解其它先进诊断技术;掌握机械零件的一般修复技术,主要有机械、焊接、热喷涂、粘接修复方法,了解修复层的机械加工要求和表面强化的措施。

3、掌握机械设备安装的基础知识。

4、了解设备维修管理的有关内容。

(二)课程重点:
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失效机理分析;润滑基础知识,润滑材料、润滑方法与润滑装置的选择;机械设备故障的简易诊断方法;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机械设备安装的基础知
识。

(三)课程难点:
机械设备的老化,设备可靠性的度量,维修的技术经济分析;机械零件的失效机理分析,先进诊断技术,电镀修复法。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建立维修基础理论知识与维修操作技能的必然联系。

(四)课程内容
绪论
(一)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内容。

(二)地位和作用。

(三)发展状况。

(四)学习目的和要求。

第一章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基础知识
教学要点:(一)机械设备的有形老化和无形老化,设备老化的补偿措施。

(二)机械设备的故障及其分类,机械设备可靠性的度量。

(三)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

(四)设备的经济寿命分析及折旧。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备的有形老化和无形老化实质,明确设备老化的补偿措施;掌握机械设备的故障及其分类,理解设备可靠性的意义。

了解机械设备的维修方式分类及适用条件;会进行设备的经济寿命分析及折旧计算。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失效及分析
教学要点:(一)失效的基本形式及危害。

(二)零件的磨损失效。

(三)零件的断裂失效。

(四)零件的腐蚀失效。

教学目标:掌握磨损的一般规律,磨损的六种基本形式及影响因素;弄清断裂失效的三种基本形式及,掌握断裂失效的分析方法;理解金属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形成条件、表现形态,掌握防腐技术;了解零件畸变失效的成因及危害。

第三章机械设备的润滑与保养
教学要点:(一)润滑基础知识。

(二)润滑材料。

(三)润滑油和润滑脂的选用。

(四)润滑方法与装置。

教学目标:了解润滑状态的分类,掌握边界润滑与液体润滑原理;了解常用润滑材料的性能特点,掌握润滑油和润滑脂的选用原则和方法;明确润滑方法与装置的使用场合,设备保养的基本任务和具体内容。

第四章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
教学要点:(一)故障诊断基础知识。

(二)机械设备故障的简易诊断方法。

(三)先进诊断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方法及分类,会进行诊断参数的选择,掌握故障诊断信号的采集方法;掌握简易诊断方法,会进行典型零件的故障诊断。

了解振动诊断技术、无损探伤技术,掌握油样分析技术。

第五章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
教学要点:(一)机械零件常用的修复方法及选择。

(二)机械修复法。

(三)焊接修复法。

(四)电镀修复法。

(五)热喷涂修复法。

(六)粘接修复法。

(七)修复层的机械加工及表面强化。

教学目标:了解各种修复工艺对常用金属材料的适应性;掌握金属扣合法和镶补法。

弄清埋弧堆焊、钎焊的特点和工艺过程;会进行焊条电弧堆焊修理和铸铁焊接修理。

了解电镀修复法的工艺过程和适用条件;掌握热喷涂和粘接修复工艺。

了解修复层表面强化技术,能正确进行修复层的机械加工。

第六章设备维修管理
教学要点:(一)信息管理。

(二)计划管理。

(三)维修技术与工艺管理。

(四)备件管理。

(五)经济管理
教学目标:了解设备维修信息的分类方法及作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在维修管理中的应用;会进行维修工作定额的计算,明确维修作业计划的制定内容;会进行维修工艺过程的编制;能够进行备件库存的合理控制及经济订购批量的计算,并能进行库存分析。

了解经济管理指标。

第七章通用机械设备的安装
教学要点:(一)安装的基础知识。

(二)机械设备安装位置的检测与调整。

(三)机械设备的试运转。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备的安装工艺过程,掌握中心标板和基准点的作用;掌握地脚螺栓、垫板的规格、材质,布置要求和使用方法;会进行试运转操作。

第八章矿用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安装(简介)
本章内容需要教师查找资料。

教学要点:(一)通风设备、排水设备的检修。

(二)联轴器的安装与调整。

(三)静平衡试验。

教学目标:了解通风设备、排水设备的常见故障,掌握零件检修方法。

五、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六、其它教学环节的要求
实验项目与要求:
实验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
解,使学生熟悉、掌握测试仪器、仪表的使用、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下面所列实验项目仅供参考,可根据设备情况及专业要求选定或补充。

实验(一)磨损失效分析
1、观察磨料磨损的表现形式,掌握磨损机理与特征,并能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找出减小磨料磨损的途径。

2、观察粘着磨损的表现形式,掌握磨损机理与特征,并能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找出减小粘着磨损的途径。

实验(二)静平衡试验
1、转子的明显不平衡试验。

2、转子的不明显不平衡试验。

理解转子不平衡的原因,学会偏重方位的查找和平衡方法。

其它实践内容放在实习环节中。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传动、矿山流体机械、采掘机械等课程有密切联系,并与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与PLC有极大相关。

八、考核方式
《机械设备维修及检测》是矿山机电专业的一门主干职业技术课。

理论很深,实践性强,涉及面广。

而且,学生必须在系统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实践技能。

因此,课程考核仍以闭卷考试为主(占总成绩80%,平时成绩占20%),或以开卷考试(占总成绩70%,实训占30%)进行。

九、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使用教材:《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作者:李新和,机械工业出版社。

2、参考书:《矿冶机械维修工程学》,作者:孙家骥,冶金工业出版社。

《机械设备安装维修》,作者:孙俊兰,姜大志;中国民航出版社。

《实用机械维修技术》,作者:刘庶民,机械工业出版社。

《煤矿机械修理与安装》,作者:唐殿全,煤炭工业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