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年级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子课题

低年级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子课题

低年级、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子课题
————————————————————————————————作者:————————————————————————————————日期:
总课题:《海岛学校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探究和实践》
子课题:《低年级、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的关系的研究》实验基地:嵊泗洋山学校二(2)班、五(1)班
负责人:方琴方杰
一、课题研究背景
背景:学生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通过作文来反映生活,抒写性灵,发表见解。

优秀的学生作文应该是“文采优美”、“有个性的”、“有独特的自我感受”、“自由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

然而,目前中学生写的作文大都是一个模式,无论写什么文体,几乎所有的学生写得差不多一样,有时甚至语调都是一样的,内容空洞,言辞乏味,成为“无物之文”、“无我之文”、“无文之文”。

反思这种现状,主要是应试作文教学与写作思想和“读写分离”造成的。

师生都机械地模仿高分作文模式,都偏重作文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忽视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熏陶,忽视了对课外书刊的阅读和理解。

作文是写出来的,也是悟出来的。

它离不开学生的阅读和对作品的领悟。

大家知道,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落实,但目前语文教学实际的情况是读写分离,技巧至上,读不得法,写无蓝本。

就读而言,一是现在的中学生几乎不读课外书,不读我国的四大名著,不懂林语堂、余秋雨的学生是比比皆是。

二是学生不会读。

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肢解了整体的作品,文章都成了主题、写法结构和词语的拆分,以致学生目无全书。

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写,我说不出来,那些素有定评的作品中,就说明这应该怎样写。

”所以,要使学生写出优秀的文章,就必须让他们多读多悟,不断地从传统文化和大家作品中吸取丰厚的营养,从而达到阅读与写作协调发展。

二、目的和意义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改变传统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观念,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积累,使学生阅读与写作协调发展,坚持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为开创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深入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

三、研究内容
㈠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调整阅读方向。

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传统模式化教学程序和乏味的“满堂灌”教学法抑制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们试图开展“五个一”工程活动,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我们的做法是:
⑴推荐自己喜爱的一本杂志。

推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人文性较强,国内知名度高和发行量大的杂志作为日常读物,并开展课前演讲活动,学期结束将演讲稿由学生自行设计编辑,打印装订结集成册。

⑵欣赏一位著名作家。

买或借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潜心阅读,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⑶阅读一本名著。

名著以其炉火纯情的艺术成就,鲜明生动的人物形像,意蕴深远的主题思想和垂范千秋的道德力量,影响并感染着人们。

在试验班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同学们每学期走进一部好书,从《西游记》到《水浒》,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从《鲁宾逊飘流记》到《格列佛游记》,从《名人传》到《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感受人物的悲欢离合,历史的沧桑巨变,学习英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并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

⑷推荐一篇好文章。

每周轮流由一名同学给全班推荐一篇自己欣赏的好文章,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

⑸做系列专题阅读。

写作可设计很多个专题:
A 、关于奥运会与体育文化的阅读写作
B 、关于文化与古迹的阅读写作
C 、关于环保问题的阅读写作
开展阅读“五个一”工程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顺应教育改革,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同时提升人生境界,强化人文精神,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2 、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调整学生阅读方向。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要求,指导学生运用精读、略读、朗读、默读等不同方法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

在图书室通过浏览书报杂志,可快速提取信息,有目地积累所需材料。

读四大名著,可选用精读、快读、朗读、默读、比较阅读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理解阅读、鉴赏性阅读、听读欣赏、读书卡片交流,新书介绍都是很好的阅读方法。

在具体阅读活动中,老师让学生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并让学生准备自己的摘抄本,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明确多读优秀作品能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多
读文学名著,能吸取营养,积累写作素材;精读典范文章,能揣摩创作方法,熟读警言妙语,能增添文章的色彩。

㈡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理念及现状,使阅读教学为学生写作服务,推进阅读与写作协调发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传统的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关系不大,两者之间很难找到契合点,极少有老师主动地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联系起来,进行阅读与写作同步训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在教学中以阅读带写作,以写作促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揣摩写作技巧,并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借鉴阅读中掌握的材料和技法,指导学生写作,达到阅读写作同步训练,互相促进双向提升的目的。

我们的做法是:课前向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进行比较,然后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进行台阶式训练,可分为三个梯级:⑴根据例句进行仿写训练,⑵根据阅读材料写一则三百字的读后感,⑶选择有触动、有感想、有话想说的材料,确立写作的切入点,写一篇话题作文。

这种训练模式,使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发展,有利于推进阅读和写作协调发展。

㈢挖掘地域文化宝藏,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展寻访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我们进行作文教学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本土人情资源优势,结合家乡的历史文化,立足于学生的材料积累,情感熏陶,激发他们阅读本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具体操作如下:
1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①引导学生挖掘海岛民间文化,考察村名地名的由来,整理成文。

②搜集神话传说,寻访历史传说神话人物,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和兴趣,写成不同文体。

2 、搜集民间故事、民歌,整理成文。

体会海岛特有的地域文化。

3、开展具体的弘扬家乡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并将活动过程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四、预期目标:
㈠二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要求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在两年内突破认识1173个常用字的界限,达到能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字,大幅度增加识字量,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

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每学年背诵30篇以上优秀诗文。

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

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

㈡五年级以作文教学为重点,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阅读其他文章,稍作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每学年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

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

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

逐步培养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能写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做到在40分钟内写出400字左右的文章,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五、研究阶段
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1月)
完成实验单位的组织申报工作;完成实验方案的制定和论证。

实施阶段( 2010 年 12 月—— 2008 年 7 月)
按实验方案开展研究;课题组进行交流研讨,及时搞好阶段总结,积累实验材料。

分析归纳阶段( 2008 年 8 月—— 2011 年 10 月)
分析总结经验材料,撰写实验报告,结题并展示成果。

评估验收阶段( 2011 年 11 月)
六、研究成果形成
实验报告、论文、课堂展示、学生作品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