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建筑考察报告课件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建筑考察报告课件
室内效果图
室内实景图
音乐厅主厅
音乐厅主厅细部
演艺厅
演艺厅则以录音棚和室内乐的要求进行设计。这个厅拥有400座容 量,其中87座为固定座位,厅中央有12块等标高可升降平台,可 以根据需要调整舞台形状。如果要进行独奏音乐会,只需升起舞台 中央的部分,观众可以坐在四周,与演奏员“零距离”接触。这样 的划分满足了多样的演出形式,也为不同的演出需求提供了灵活便 捷的座位形式。演艺厅还配备了录像转播和录音设备,二层的空隙 可用移动反声管接上,形成封闭的录音棚,填补上海没有交响录音 棚的空白。
பைடு நூலகம்
地面地下停车
二层平面
1 排演厅A(2300人) 2 排演厅B(400人) 3 入口大厅 4 VIP入口大厅 5 办公室 6 卸货区 7 室外演艺广场 8 候场大厅 9 休息厅兼展示厅 10 地下停车场 11 设备用房 12 排练室 13 演职人员休息厅 14 资料库 15 演职人员候场厅 16 来宾演职人员休息室 17 下沉式庭院 18 更衣室 19 绿荫走廊 20 艺术绿篱
布局造型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呈马鞍形房子,由视觉观感柔 和朴素、简约大方的陶土砖作为外立面,以红与灰 为主色调的四种不同颜色随机分布,融入做旧效果, 使建筑上与周边的历史风貌达到最好的结合,是复 兴中路一带的全新地标景观。
布局造型
在保障音乐厅本身需要的前提下,建筑高度被尽量下放,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工程量 都是在地下进行,而主厅的最高处也仅达到17米。由于音乐厅的功能需求,建筑体 量无法再缩小,所以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议将音乐厅向后推移,前面留出一条软 墙绿篱,高1.5米,在第二层又做出4.5米高的绿廊,种植紫藤,明年就可以攀藤开 花,这样从街道以一定透视角度望去,石墙比例会得到调整,建筑立面表情再一次 叠加,既符合了人们步行街道的感官体验,也满足了视觉变化的享受。绿色还爬满 了造型起伏的阳台,由于同周边住宅楼最近的地方为音乐厅的办公区域,为了能让 居民和工作人员都不至感到冷冰冰的“一墙之隔”,阳台上的植物带充当了缓和剂。 目前整体的绿化覆盖率超过了30%。
地下一层平面
候场大厅实景
1 排演厅A(2300人) 2 排演厅B(400人) 3 入口大厅 4 VIP入口大厅 5 办公室 6 卸货区 7 室外演艺广场 8 候场大厅 9 休息厅兼展示厅 10 地下停车场 11 设备用房 12 排练室 13 演职人员休息厅 14 资料库 15 演职人员候场厅 16 来宾演职人员休息室 17 下沉式庭院 18 更衣室 19 绿荫走廊 20 艺术绿篱
总平面图
服务用房
演奏厅
音乐厅主厅 绿色长廊
入口门厅
功能区块
人行流线
车行流线
地面地下停车
一层平面
1 排演厅A(2300人) 2 排演厅B(400人) 3 入口大厅 4 VIP入口大厅 5 办公室 6 卸货区 7 室外演艺广场 8 候场大厅 9 休息厅兼展示厅 10 地下停车场 11 设备用房 12 排练室 13 演职人员休息厅 14 资料库 15 演职人员候场厅 16 来宾演职人员休息室 17 下沉式庭院 18 更衣室 19 绿荫走廊 20 艺术绿篱
音乐厅主厅
音乐厅主厅共设1200个座位,以传统的“鞋盒式”与现代的“葡萄园式”相结合。所谓鞋 盒式,即舞台与观众席明显分割,所有的观众齐齐朝一个方向观看演出,而随着座位的远 近不同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也会相异,许多传统的音乐厅都是采取这种模式。而葡萄园 式则是指观众席被分为几个区域,高低错落地排列在演出舞台的周围,典型的就是上海东 方艺术中心。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取两者之合体,配合声学测试,就是力求让每一个观 众席位都是“黄金座椅”。另外,主厅中的六块大型反声板及天花板还可利用高性能投影 装置呈现影像,共有十台投影机能够达到15000-20000流明(编注:光通量单位,一支蜡 烛在一个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为1流明)的高清成像,一般的投影机仅为几千流明。
地下二层平面
立面图
剖面图
1 排演厅A(2300人) 2 排演厅B(400人) 3 入口大厅 4 VIP入口大厅 5 办公室 6 卸货区 7 室外演艺广场 8 候场大厅 9 休息厅兼展示厅 10 地下停车场 11 设备用房 12 排练室 13 演职人员休息厅 14 资料库 15 演职人员候场厅 16 来宾演职人员休息室 17 下沉式庭院 18 更衣室 19 绿荫走廊 20 艺术绿篱
常熟路
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项目功能:音乐厅、小排练厅 建设地点:上海复兴路1380号 设计时间:2008. 08建设时间:2009. 08用地面积:16300m2 基底面积:4890m2 总建筑面积:2万m2 建筑层数:地上2层,地下4层 建筑高度:18m 建设单位:上海交响乐团 方案及扩初建筑设计:上海矶崎新工作室 施工图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方建筑师:徐风、马长宇
1 排演厅A(2300人) 2 排演厅B(400人) 3 入口大厅 4 VIP入口大厅 5 办公室 6 卸货区 7 室外演艺广场 8 候场大厅 9 休息厅兼展示厅 10 地下停车场 11 设备用房 12 排练室 13 演职人员休息厅 14 资料库 15 演职人员候场厅 16 来宾演职人员休息室 17 下沉式庭院 18 更衣室 19 绿荫走廊 20 艺术绿篱
演艺厅
演艺厅的反声是通过3000多根看似观众席围栏的不规则反声管来实现的, 每根反声管都由填充有吸音棉的钢管和外包的木质材料制成。如果仔细观 察,会发现木皮的表面呈不规则状,管与管之间的距离、每一根管的粗细 都不同,都是为了达到一个不规则反射声音的效果。此外,演艺厅的墙面 向外倾斜5度,以使得墙面的橡木反声板能达到完美的效果。尽管音乐厅 以乐队的自然声为追求,但是仍然在墙面反声板上设置了扩音设备,负责 音乐厅建造工作的上海交响乐团副团长周京华解释说,“这是考虑到民乐 演奏时,音高不同,通过扩音设备可以令两者更为和谐。”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建 筑考察报告
项目区位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位于复兴中路1380号,建筑面积为19950平方米,由1200座演奏厅和400座的
室内乐演奏厅组成。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由世界级大师矶崎新和丰田泰久领衔设,是国内第一个建在弹 簧上的“全浮建筑”。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运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大厅内10个反声板可以同时投影 画面,与世界各地任何场地进行双向传输同步演出。室内乐演奏厅同时兼具3D录音棚功能,弥补上海没 有大型专业交响乐队录音棚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