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日,世界博览会将在上海盛大召开,这一国内的要事、国际上的盛事将是2011年考研时事政治的一大热点。
那么这一热点新闻的出题点在哪里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世博会的性质。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治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命题形式:选择题。
这部分只需简单了解即可,无需记忆。
第二,世博会的宗旨。
世博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
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命题形式:多项选择题。
第三,世博会的历史。
现代意义的世博会发源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萌芽之际。
至今,世博会已经先后举办过40多届。
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是在英国举办的。
此部分内容,简单了解即可,出题可能性不大。
第四,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英文主题“Better City, Better Life”。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命题形式:选择题。
主题为单选,副主题为多选。
第五,上海世博会的主要目标。
1、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2、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3、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4、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命题形式:多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如,直接问“上海世博会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第六,上海世博会的核心思想。
城市是人创造的,它不断地演进演化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
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
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日益加深和扩大。
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三者也将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命题形式:多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一方面,直接问“上海世博会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另一方面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在实践中的地位、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知识点结合考查)。
第七,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
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叫做海宝(HAIBAO)。
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海宝”从头到脚都充满了含义。
命题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如海宝以“人”为核心理念,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哪些原理)第八,上海世博会的世界之最。
1、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2、志愿者人数最多3、自建馆数量最多4、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5、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6、世界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墙7、世界上单体量最大的公厕8、保留园区内老建筑物最多9、世博会园区面积最大10、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矩阵命题形式:选择题。
考生只需记住上海世博会创造了十项世界之最即可,无需记住其具体的十项内容。
--本文转自北京师范大学考研论坛,更多内容参看:/thr ead-52361-1-1.html中外教育简史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西周诸侯所设大学称()A.辟雍B.泮宫C.东序D.上庠2.中国古代的私学产生于A.西周B.汉代C.春秋后期D.商代3.下列观点,由荀子提出来的是()A.性无善无不善B.性三品C.性善论D.性恶论4.“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确立于()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晋5.“五经”是指()A.《诗》、《书》、《易》、《论语》、《孟子》B.《诗》、《书》、《易》、《礼记》、《春秋》C.《诗》、《书》、《易》、《孝经》、《春秋》D.《诗》、《书》、《易》、《周礼》、《尔雅》6.国子学创设于()A.汉朝B.东晋C.西晋D.南北朝7.南宋四大著名书院是指()A.岳麓、白鹿洞、丽泽、象山B.岳麓、白鹿洞、丽泽、石鼓C.岳麓、白鹿洞、丽泽、茅山D.岳麓、白鹿洞、丽泽、嵩阳8.《师说》、《进学解》的作者是()A.颜之推B.董仲舒C.韩愈D.柳宗元9.朱熹编著的教材中,影响最大的是()A.《四书集注》B.《小学》C.《近思录》D.《性理精义》10.《海国图志》一书中,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部书的作者是()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冯桂芬11.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新式学校,它的创立者是()A.太平天国B.洋务派C.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D.资产阶级维新派12.1872年—1875年有120名幼童留学美国,率领他们赴美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丁日昌D.容闳13.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创办了万木草堂,它的创办人是维新派人士()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14.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是在()A.1901年B.1903年C.1904年D.1905年15.壬戌学制规定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学制结构是()A.5—4—3B.7—3—2C.6—3—3D.5—3—416.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应当是()A.军人B.哲学家C.手工业者D.农民17.在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主要有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A.主教学校B.座堂学校C.社区学校D.堂区学校18.“骑士教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形式,而是中世纪的一种特殊形式的()A.学校教育B.宫廷教育C.教会教育D.家庭教育19.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创办“快乐之家”的教育家是()A.维多里诺B.佛杰里奥C.委基乌斯D.拉伯雷20.1755年莫斯科大学的建立,是在()倡导下设立的。
A.彼得一世B.东正教会C.莫斯科公国D.罗蒙诺索夫21.在日本幕府时期,一般把寺子屋的学生称为()A.骑士B.武士C.学子D.寺子22.英国教育家洛克重要的教育代表作是()A.《世界图解》B.《国家教育论》C.《教育漫话》D.《教育论》23.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过程应当有一定的顺序,应当通过()三个阶段来完成。
A.教学、管理、训育B.管理、教学、训育C.管理、训育、教学D.训育、教学、管理24.在近代教育中,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A.夸美纽斯B.卢棱C.裴斯泰洛齐D.福禄培尔25.联邦德国各州拥有(),主管各类学校教育。
A.地方主权B.经济主权C.文化主权D.教育主权26.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颁布过一项直接影响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教育法案,它是()A.高等教育法B.职业教育法C.生计教育法D.国防教育法27.5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前苏联经历了()次教育大改革。
A.2B.3C.4D.528.欧洲新学校最早出现在()A.意大利B.英国C.法国D.德国29.()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马卡连柯教育体系的核心。
A.纪律教育B.劳动教育C.集体主义教育D.道德教育30.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校长想不忙于应付各种乱子和矛盾,就必须下苦功夫去研究(),否则就谈不上科学的领导。
A.教学B.管理C.教师D.学生二、填空题31.先秦儒家提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____________”。
后世称为“五伦”或“五常”。
32.明清科举考试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为____________。
33.汉代私学学生分做两种,称为:____________。
34.中华民国时期,国家颁布的主要学制有两个,它们是____________和壬戌学制。
35.蔡元培主张普通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健全的人格”,这种教育内分四育:“____________。
”36.在____________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桑代克首创了成绩测验及量表。
37.戴高乐政府在1959年连续颁布两项教育法令,即____________、《国家与私人学校关系法案》,特别是前者,至今仍是法国教育制度的法律基础。
38.古罗马教育是在逐步接受了____________文化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39.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提案“____________”,以资助发展教育,表明国家控制教育开始成为英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40.法国教育家卢梭的儿童观是应当把____________当做儿童看待。
三、名词解释41.教学相长42.监生历事制43.“苏格拉底法”44.《民主主义与教育》四、简答题45.何谓“苏湖教法”?46.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学堂的主要类别及其办学特点。
47.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8.简单概括现代发达国家各种教育管理体制的优缺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9.简述孟子、荀子教育作用论的主要观点,并加以比较分析。
50.以法国郎之万—瓦隆法案为例,分析西方现代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征。
中外教育简史(一)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D4.B5.B6.C7.A8.C9.A 10.C11.B 12.D 13.A 14.D 15.C16.B 17.D 18.D 19.A 20.D21.D 22.C 23.B 24.D 25.C26.D 27.B 28.B 29.C 30.D二、填空题31.朋友有信32.八股文33.及门弟子和著录弟子34.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学制也算对)35.德智体美36.行为主义37.《教育改革法令》38.希腊39.教育补助金案40.儿童三、名词解释题4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日深。
42.明代国子监生的实习制度。
始行于洪武五年(1372年)。
国子监生学习至一定年限后分拨至政府各部门实习吏事,亦称“拨吏”。
历练事务三个月,勤谨的送吏部附选,仍令历事,遇有缺官,挨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才力不及的,送还国子监读书;奸懒的发充下吏。
这是挂职实习的雏形。
43.也称“助产术”,是苏格拉底创立的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和交流的对话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苏格拉底法包括三个步骤:(1)讽刺即连续的诘问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认识中的错误;(2)归纳下定义,使学生掌握明确的定义;(3)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苏格拉底法可视为启发式教学法和发现法的萌芽。
44.此书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著,写于1916年,系统论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阐述教育与民主社会、(科学实验方法、进化论和工业改造)的关系,强调教育必须适应社会需要,提出了“教育无目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等基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