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管理学

医院管理学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

医疗意外: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或护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病情或患者体质的特殊性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患者死亡、残疾或者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的行为。

医院管理:医院管理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以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管理活动过程。

医院管理学是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并阐明医院管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医疗服务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日趋稳定,为全体员工所认同与遵守的独特的价值观与医院精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理想愿景、制度传统和医院管理特色、服务理念、经营策略等。

首诊负责制: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其接诊病人,特别是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会诊、转诊、转科、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的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之一。

首诊负责制包括医院、科室、医师三级。

病人初诊的医院为首诊医院;初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首先接诊的医师为首诊医师。

医院信息系统:亦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

突发医院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医院循证管理:是指收集、总结、分析和应用最佳、最合适的科学证据来管理医院,即根据目前最好的管理科学的证据,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在符合国家、医院和病人利益的前提下,对医院的组织结构、资源分配、运作流程、质量体系和成本运营等做出决策,通过实践,产生新的证据,总结经验,修正管理方式,再实践,不断提高管理效率的过程。

医院战略:是指医院根据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及人力状况,为求得生存和长期稳定发展、不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对医院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手段的总体谋划。

医院战略管理:是指制定、实施和评价使得医院能够达到其总体目标的策略和措施。

医院核心竞争力:是指在文化、技术、制度、管理的协同支持下,医院通过整合知识和技能而获得的比竞争对手更好更坏的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一种能力。

医院组织管理: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确定工作职位或岗位,明确权责关系,有效协调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是组织中成员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提高组织工作效率,顺利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医疗管理:是指医院医疗系统活动全过程中进行的组织、协调和控制,使之经常处于应有状态,并对变化了的客观环境有较快的适应性,达到最佳医疗效果和医疗效率的目的。

医疗安全管理:是指围绕医务人员在实施医疗行为、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不受任何意外伤害所进行的全部管理活动。

医院药事管理:是指以服务患者为中心,对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有效地组织实施和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药品管理工作。

主要包括药学部门管理和临床用药管理及相关管理工作。

医院运行管理:是对医院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医疗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核心资源管理工作的总称。

医院学科建设:是指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对学科建设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促进和加强医疗实践中的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

包括人才培养、学科管理、医疗服务、科学研究、开展新技术以及购置设备等内容。

按举办主体不同可将医院分为:政府医院和非政府非营利性医院和营利性医院三类。

医院的性质包括:公益性、保障性、生产性、经营性。

核心竞争力的特点:顾客价值性、独特性、衍生性等特点。

从规划作用范围看人力资源分为: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术人员。

后勤管理的特征:服务性、不间断性、社会性、技术性、安全性。

医院学科建设的三大职能:即医疗服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细菌、真菌、病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

领导者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领导者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医院三E结构绩效评价体系包括:经济、效率、效益模式。

“三好一满意”是指: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

现代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

医院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科方向、学科平台、学科任务、学科人才、学科管理。

PDCA四个循环阶段:P (计划 PLAN) :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

D (实施 DO) :实施行动计划。

C (检查 CHECK) :评估结果。

A (处理 ACT) :如果对结果不满意就返回到计划阶段,或者如果结果满意就对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

医院管理模式:市场主导型——美国,国家福利型——瑞典、英国等,公共合同型——日本、德国,公私功能互补型——新加坡。

1、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了医院从员工获取之前到雇佣关系结束之后的全过程,它通过战略与规划、人员甄选与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员工激励等管理活动,完成其管理职能。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医院人力资源规划、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医院人员招聘、医院人员培训、医院人员绩效管理、医院人员薪酬管理、医院人员职业生涯管理、医院人员激励。

2、如何防患医疗纠纷:①加强医务人员的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定期开展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②建立医疗服务质量监控机制。

③建立预案机制,《医疗事故事故处理条例》第12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预防医疗事
故的发生,减轻疗事故的损害。

”④提高医德修养,加强医患沟通。

⑤提高病历书
写质量,加强病案管理。

⑥立法先行,建立健全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完善医疗风险责任承担机制。

3、医疗事故分级:①一级系指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

一级甲等死亡。

一级乙等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②二级事故系指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二级甲等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二级乙等存在器官缺失、严重缺损、严重畸形情形之一,有严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二级丙等存在器官缺失、严重缺损、明显畸形情形之一,有严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二级丁等存在器官缺失、大部分缺损、畸形情形之一,有严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③三级事故系指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三级甲等存在器官缺失、大部分缺损、畸形情形之一,有较重功能障碍,可能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三级乙等器官大部分缺损或畸形,有中度功能障碍,可能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三级丙等器官大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可能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三级丁等器官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三级戊等器官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微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④四级事故系指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事故。

4、PDCA循环步骤:①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②D (Do) 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③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④A (action)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

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应用阶段:①计划阶段。

要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访问等,摸清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

包括现状调查、分析、确定要因、制定计划。

②设计和执行阶段。

实施上一阶段所规定的内容。

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及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

③检查阶段。

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效果。

④处理阶段。

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纳入标准,进行标准化,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

即巩固措施和下一步的打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