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平整施工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黔南州都匀一中新校区一期工程编号:1.编制依据1、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3、《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6、《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7、《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9、《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 50497-200911、当地有关施工安全、文明、质量文件。
2.编制目的为了科学指导都匀一中新校区一期工程的场整施工,确保场整施工满足安全、文明、质量标准以及进度要求,特编制此施工方案。
3.工程概况3.1.工程简介都匀一中新校区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匀东镇五星村,坐落在高寨山山腰,地处都匀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带,南临11号路,北临14号,待路网完成后,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
都匀一中新校区一期工程占地约21.0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54225.66平方米,能容纳约6000名学生。
新校区规划环境优雅、建筑外形典雅、功能齐全,是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的理想之地。
3.2.地形地貌本工程位于五星村高寨山,山系呈东西走向,北高南底,山林植被茂盛,山腰以种植地为主,零星分布有水塘。
红线范围内分布有村民住房,主要分布在学校西侧。
学校东西两侧有山泉,水量不大;山脚有清水河,距离学校直线距离约800m。
3.3.气候情况本工程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海拔约780m。
冬无严寒,最冷的1月日平均气温5.6℃。
夏无酷暑,最热的7月日平均气温24.8℃。
雨量充沛,1400毫米。
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1℃,300天左右。
四季较为分明,三伏不热,冬行夏令,秋高气爽,气候湿润。
3.4.交通情况本工程所在地目前市政路网未形成,南侧有两条村道,通向东冲。
其中一条村道横穿学校,路宽约 2.5m,西侧为山路,且在开挖范围内,不宜作为交通道路;另一条新修村道宽度约4~6米,距学校最近距离约200m,修通一条施工便道即可利用该村道。
4.施工管理组织机构项目部管理组织机构如图:5.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工程量大,工期紧,必须选用、调用大型土石方机械进行两班制施工(遇雨季等特殊气候,影响工程进度时,及时调整作业时间,补回工期损失),做到人停机不停。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施工进度计划。
进度计划见下表。
进度计划表注:施工进度计划将根据现场征拆工作进度进行相应调整。
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流程详见下图:6.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表,制定施工机械设备计划表。
设备计划表见下表。
机械设备计划表7.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7.1.土石比参数土石比暂定3:7,具体土石比参数现场确定。
7.2.土石方开挖顺序按照道路完成面标高将道路成形对高一、高二、高三教学楼及科技行政楼进行场平施工对风雨操场、球场及西北侧公寓进行清表工作对风雨操场北侧公寓进行场平施工将风雨操场北侧公寓场整开挖出的土方回填至球场将西北侧公寓北部场整开挖出的土方回填至公寓南侧7.3.弃土场弃土场位于都匀一中新校区西南侧,距离学校红线约500m,占地103亩,可弃土约68万方。
弃土场位置见图。
7.4.施工便道由于现场分布着大量农田,因此,必须修筑施工便道通往弃土场。
施工便道起点位于高一教学楼东侧,向西南延伸至弃土场,坐标(x=,y=;x=,y=),施工便道宽度为8m,为避免陷车及保证雨季场整施工,采取将便道表面以下1m范围内的软泥土挖除,并回填0.8m厚毛石,面层回填0.2m厚碎石并用压路机压实,以保证施工便道能顺利畅通重型车辆。
高三教学楼南侧设置一条施工便道,做为材料、机械进场通道,便道宽度为8m,回填300mm厚级配碎石,浇筑200mm厚C20混凝土。
弃土场及施工便道位置见图:都匀一中新校区弃土场都匀一中新校区弃土用施工便道都匀一中新校区高三教学楼南侧材料、设备进场用施工便道7.5.技术准备组织施工人员(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学习招标文件和技术规范,熟悉施工设计图,对施工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实地勘察,了解施工区域及附近地形地貌及水、电等资源分布情况,以利合理规划生产设施和调配资源。
7.6.施工方法7.6.1.施工便道施工由于都匀一中新校区距离弃土场较远,且中间主要为农田,表土含水率较高,承载力底,考虑到土方车吨位重,需从农田原地面下挖1m,宽度8m;填入0.8m厚毛石,0.2m厚碎石,用压路机压实。
高三教学楼南侧材料、设备进场用施工便道做法:下铺300m厚级配碎石,浇筑200mm厚C20混凝土。
7.6.2.清表按照设计图中的设计高程,对回填施工范围内的耕植土、垃圾、植被、树根、树木、农作物根须等进行清除处理,抽除坑穴积水、淤泥,将坟墓土方及墓碑等外运至弃土场,清表厚度为300mm~500mm。
对于面积大、地势平坦的地方采用推土机进行清表,对于面积较小、地势多变的地方采用挖掘机进行清表,清表物全部外运至弃土场。
7.6.3.道路土石方施工(1)区域内道路的形成有利于场内土石方的运输,因此,在进行大面积场整施工前,先将学校道路按照设计完成面高程进行土石方开挖,开挖顺序按照先南后北进行。
开挖出的土石方全部外运至弃土场,运距为1300m。
(2)在进行道路土石方开挖前,先用GPS将道路外边线放样出来,在渐变处插竹片桩,并在竹片桩上标准下挖深度;单两竹片桩之间的距离大于25m时,需在中间加桩;(3)在两桩之间拉细绳,并用石灰粉撒出道路外边线。
(4)在进行道路土石方开挖的过程中,测量人员需跟进挖机进程,随时用水准仪控制开挖标高。
(5)按照道路完成面向下1800mm为基准进行道路标高控制,回填1000mm级配石,剩余800mm待设计出道路设计图纸后施工。
(6)回填土部分需控制回填土的含水率、每层填筑厚度及压实程度。
对取自挖方段用作路基填料的土,按规范规定的检验频率和项目,在监理工程师的旁站下进行抽样检验,并将实验报告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核,以确认是否可用于填筑,回填土每500mm厚压实一遍,密实度≥度95%。
7.6.4.高一、高二、高三教学楼及科技行政楼场整施工(1)根据设计图纸,除高一西侧为填方外,高二、高三教学楼及科技行政楼区域基本为挖方。
由于室外体育场区域的房屋未拆迁,无法进行回填作业,因此,该区域内的土石方基本外运至弃土场。
运距为1150m。
(2)高一,高二、高三教学楼及行政科技楼区域的场整标高控制,以总平面图所标识的完成面标高为基准,进行场整标高控制,排水坡度由北向南。
(3)开挖深度大于3m的场整区,按照分层开挖的原则进行,如图:分阶段土方开挖示意图(4)行政科技楼区域部分为土方回填区,回填高度最大14m,因此,该部位填方作业需结合挡土墙施工,每回填500mm用压路机压实。
(5)压实度要求:道路回填土压实≥95%,其余回填土压实度≥93%.7.6.5.公寓、学术报告厅及餐厅场整施工(1)该区域障碍物多,除存在大量房屋外,还存在山林未砍树及征地的问题,为减少工期压力,需边进行征拆工作边进行场整工作。
(2)6#~8#学生公寓区域为回填区,其余区域为挖方区;运距1200m。
(3)挖方区土石方施工与教学楼区域场平施工类似。
7.6.6.风雨操场、6#~8#学生公寓及操场回填施工(1)填土施工方法:施工放样→填前处理→布置方格网→卸料→整平→碾压→检测→报验→合格→下一层施工。
(2)填筑施工前先用GPS放出边线,按设计要求填筑宽度每侧比设计宽度超宽50cm。
(3)回填土方前先排水清表,并碾压密实,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土方回填作业。
(4)填土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以内,对超标的填土根据实际情况翻晒或者洒水施工。
(5)土方回填时按设计每侧超出设计50cm进行填筑。
填筑前首先用石灰线打出方格网。
(6)汽车卸料时按已打好的方格先高后低,先两侧后中央的原则卸料,确保填料按最大松铺厚度所需用量均匀堆放。
(7)现场施工员既以车数来控制每个小方格内的填土厚度,施工员确认方格内车数准确后指挥推土机将土方推平,推平时先中间,后两头。
(8)推土机将填料推平后第一遍采取静压,静压结束开始振压,作到先弱后强,先慢后快(最大时速不得超过4KM),现场施工员跟随压路机随时检查,并做好记录,确保无漏压,无死角。
碾压过程中,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9)碾压完成后,组织试验、质检人员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
(10)雨后进行填筑施工前,对前一层填料进行复压处理。
(11)因回填区域存在建筑物或其他影响回填作业的障碍物时,必须分段而不能整段填筑时,在分层填筑中端部预留1:1的台阶,台阶的宽度不小于50cm。
(12)每回填500mm厚土方后用压路机压实,密实度≥94%。
7.6.7.石方爆破开挖(1)普通部位石方爆破1)采用小型松动爆破施工。
2)石方开挖前,在爆破危险区边界设立明显的标志,建立警戒牌,明确爆破区域和爆破作业时间,派人看守,严禁闲人和车辆在爆破时间内进入。
3)爆破引起的松动岩石,安排人员和机械先清除再进行开挖,防止坠石伤害施工人员和机械,因爆破造成的局部坡面不平整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人工找平。
4)爆破器材向当地公安部门申报批准同意后按实购买,现场的领取、存放、收发、保卫等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5)石方爆破前先进行技术交底。
严格控制打眼的深度和装药量,防止大面积的超爆。
对局部超爆部位,清理干净后按要求回填压实。
6)减少爆破对周边房屋的影响、破坏的措施A)为防止爆破时产生的飞石掉入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区域内,出现安全事故,采取如下防护措施:a)合理制定安全警戒范围。
b)严格控制爆渣抛掷方向,加密孔距排距,减少装药量,保证堵塞质量和堵塞长度等技术措施。
c)装药前注意检查,对于不符合爆破设计方案的实际爆破参数采取补救措施,修正装药量以控制飞石现象的发生。
d)对于大块石进行解爆或浅孔爆时,必须在被爆岩体上覆盖防护材料。
B)为了减少爆破引起的震动对施工区域附近的居民房屋影响,采取以下防护措施:a)控制最大单响起爆装药量,以降低爆炸瞬间的能量过大带来的地震效应。
b)爆破施工过程中,合理设置和人为开创自由面来减少岩体过大的夹制作用,以免造成地面的震动和飞石。
c)采用微差网络起爆技术,利用先爆孔爆破后造成附近岩体破碎或松裂,为后爆孔开创内部自由面来达到降震的目的。
d)爆破施工过程中,对爆破震动进行全程监测,根据监测的实际效果对爆破参数进行调整,以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