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编制依据 (1)1.1图纸及施工组织依据 (1)1.2主要法规、规范、规程、施工标准与参考资料 (1)二、编制目的 (2)三、工程概况 (2)四、管理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2)4.1管理组织机构 (2)4.2岗位职责 (2)4.3项目联系人员名单 (4)五、有限空间概况 (4)5.1有限空间定义。
(4)5.2水池 (4)六、有限空间作业情况 (4)6.1水池内壁增加不锈钢板施工 (4)七、有限空间施工作业技术要求 (5)7.1水池内作业 (5)八、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 (5)8.1一般要求 (5)8.2作业布置 (6)8.3检测及危害评估工作安排 (6)8.4设备设施配备 (7)8.5安全培训 (7)8.6禁止作业项目 (7)九、有限空间绿色施工要求 (8)9.1环境保护措施 (8)9.5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8)十、附表附图 (9)一、编制依据1.1图纸及施工组织依据1.2 主要法规、规范、规程、施工标准与参考资料二、编制目的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控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身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本方案。
三、工程概况59号站工程为改造工程,位于在地下三层,主要工程为建筑装饰装修、给水排水及采暖、通风与空调、智能建筑、消防、建筑电气及部分室外工程等内容,其中主要有限空间作业为水池内壁增加不锈钢板施工。
水池为密闭空间。
四、管理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4.1 管理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组员:4.2 岗位职责4.2.1 组长职责1、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单位、监护者职责。
2、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施工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4.2.2 副组长职责1、生产经理、安全总监是项目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负责督促、检查本项目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2、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3、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4、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4.2.3 技术质量组职责负责编制有限空间施工方案,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负责提供有限空间施工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的检测,负责对工程部现场责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
4.2.4 工程组职责1、在安排有限空间施工作业前,认真阅读施工方案、如对施工方案有疑问必须立即向技术部反映、不得有误。
2、对凡是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有限空间作用。
3、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凡未经项目经理、生产经理、技术负责人签署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审批表见附表)4、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4.2.5 安全组职责1、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授权的人员进入。
2、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并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命令终止作业。
3、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4、培训应有记录,培训结束后应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4.2.6 材料组职责应根据工程部或者技术部提交的有关有限空间作业所需的设备、物资、个人防护用品计划及时购买和配备,要求供应单位提供符合GB∕18664检测报告、材质证明、合格证及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并认真核对资料的真伪和有效期,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4.2.7 有限空间作业者职责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4.3 项目联系人员名单消防电话:119急救中心电话:120五、有限空间概况5.1 有限空间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本项目施工区域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班组均适用本方案。
5.2 水池地下三层设有2个密闭水池,本工程需在水池内壁增加不锈钢板。
六、有限空间作业情况6.1 水池内壁增加不锈钢板施工本工程地下室水池内增加不锈钢板施工,水池为密闭水池,施工时,在池壁凿出一个进出口,方便人员、材料的进出。
不锈钢板在水池内部进出拼装,采用焊接。
七、有限空间施工作业技术要求7.1 水池内作业7.1.1 一般要求1、水池内施工作业前,应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提前设置公告牌,注明作业内容、施工开始时间、持续时间、预计结束时间等。
2、施工作业区域内,施工期间,用设备向水池输送空气,同时在水池外必须设专人看护。
看护人在池壁出入口查看,经常和内部作业人员联系,如发现有问题,第一时间向作业人员发出警示,并向项目部安全组汇报,必要时组织人员撤离作业区域。
4、施工作业人员应按操作规程、施工工艺规范作业。
5、现场设有含氧量测试仪器,要定期测试含氧量,如发现含氧量偏小时,加大空气输送量,必要时暂停施工,施工人员撤出水池。
6、施工作业完毕或间歇时,作业人员不得停留在水池内。
严禁在水池内休息。
7.1.2 水池内不锈钢板安装施工1、进行施工前,必须提前检查空气输送设备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安装池壁、池顶不锈钢板时,必须搭设脚手架操作架,施工前检查操作架搭设情况,确保架体杆件无缺失、扣件无松动,操作板采用50mm厚实木脚手板,操作板应满铺。
3、不锈钢板焊接必须有专业人员操作,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4、内部施工人员必须佩戴齐全劳保用品,戴好安全帽、防护手套、绝缘鞋等。
5、焊接前必须检查焊机情况,运行是否正常,电源线等是否有破皮漏电现象,如有及时处理解决。
6、水池内有足够照明,不影响施工。
八、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8.1 一般要求8.1.1 施工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三级安全教育,且应接受体验式教育,未按要求接受教育或者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严禁上岗作业。
由项目部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每日施工作业前,由劳务分包安全管理人员、施工班组长进行班前讲话,重点强调可能存在的危险类型、发生征兆、逃生途径、检查员注意事项等,进一步加强操作工人危机意识、自救互救意识。
8.1.2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执行审批制度。
施工作业前,由具体作业单位(班组)负责人、劳务分包现场负责人共同向项目部提出作业申请,并填写审批表,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有限空间施工作业。
审批事项详见后附表。
8.1.3 施工作业前,由项目部安全组、安全监理、劳务分包安全管理人员、劳务班组负责人共同对施工作业区域安全状态进行联合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
8.1.4作业劳务单位必须设不少于1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8.1.5 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备、设施台账,确保所有设备、设施有效可用,并定期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维修、更换。
8.1.6 项目部编制有限空间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8.1.7左右作业人员应合理码放物料,严禁阻塞逃生通道。
8.1.8施工现场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并在现场公示。
制定用火、用电、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在施工现场入口处及作业区域设置明显标志。
8.1.9 在建工程内不得设置仓库,不准存放易燃、可燃材料。
不准在工程内、库房内调配油漆、烯料。
严禁在施工建筑物内堆存保温材料。
施工现场严禁吸烟,严禁存放、燃放烟花爆竹。
冬季施工期间建筑物内严禁采用明火取暖,严禁使用明火养护。
8.1.10 施工现场配电系统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用电设备应按照“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要求设置。
严禁出现0类用电设备。
8.2 作业布置8.2.1 水池内作业实行分段施工,有序作业,严禁无序施工。
8.2.2 施工时,作业人员不得全部进入水池内,外部必须人员看护。
8.2.3 水池内材料应堆放整齐,不得堵塞通道,便于人员撤出水池。
8.2.4 水池内配备足够灯具,保证施工时的照明。
8.2.5 施工人员的劳保用品佩戴齐全。
8.3 检测及危害评估工作安排8.3.1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等。
未经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8.3.2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作业者工作面发生变化时,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应重新检测后进入。
8.3.3实施监测时,监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监测时要做好监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8.3.4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项目部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8.3.5 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8.4 设备设施配备8.4.1 生产经营单位在有限空间实施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可采用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害,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8.4.2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
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