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有机更新

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有机更新

与宋忠泽于继盛应该说,城市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城市的发展水平总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类的生产方式相适应。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也总会不断地发展变化以适应人们的需要。

在科学技术高度进步、城市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城市社会背景、经济结构、生活观念发生了变更,原有的传统街区已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为了保证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近20年来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

然而在大规模的改造中,也发生了许多毁灭性的开发改造,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街区也在悄悄地消失。

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怎样具体界定好历史街区的内涵,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发展手段如何进行选取等,对于我们在城市化和城市改造当中,厘清拆除与重建,再开发与扩充,修复与保护等等的区别,从而更好地在城市历史保护当中,将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有机更新等区分开来和结合起来,既加快城市化的步伐,又不失历史文化底蕴,变得十分必要和急迫。

一、历史街区与旧城有机更新的内涵。

1历史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构)筑物且风貌相对完整的生活地区。

确定历史街区,至少应该包含有以下几个原则:(1)该地区有保存较好的文物建筑或传统建筑群主体并构成一定规模。

(2)地段或区域的传统物质环境,即原有街巷格局、河道水系、建筑风貌等保存较完整。

(3)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

因此,历史街区的划定应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和明确的地理界限。

2.旧城:是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产物,是指较完整地保持了最初的风格,但更多的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且现在仍在发展的城市生活区域。

由于旧城大多是以历史建筑为主、新老建筑结合的有机体,因此,在这一区域内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健全,土地利用率低下,布局混乱,环境恶化等问题。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的见证,是城市文化传统的载体,反映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的存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知和解读城市。

旧城中的历史街区是城市风貌中最为生动的部分。

从二者的涵盖关系来看,旧城区的界定和地理界限相对历史街区来说更为宽泛,可以说,历史街区是旧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城市历史保护“不是为了过去而过去,而是为了现在而尊重过去”。

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城市保护、更新和再开发。

这三部分是不断变化、交替进行的,这也是城市基本而持续的生长活动。

片面地鼓励新形式的开发而牺牲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或过分强调保护旧建筑,牺牲城市的舒适性和创新性,都是不应该的。

也就是说,城市保护不仅是要重《理论学习))2006年第9期现已逝去的旧时风貌,而且要保存现存的美好环境,并指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旧城的有机更新最主要指的是要重视历史、尊重历史,挖掘旧城的历史文化优势,延续城市文脉。

旧城区中存在的历史保护建筑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但是只有将其置于一定的周边环境中,才能充分了解它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才能突出其真正的价值。

而一旦离开了原有的历史环境,只有几个孤零零的文物保护单位,而缺少周边与之相协调的环境,历史建筑就会变得不伦不类,甚至可能被人们误解为新建的“假古董”。

也就是说,要强调与周围的环境与景观相协调。

同理,城市的再开发更要注重与原有的保护街区之间的协调与过渡。

新建街区要在环境、性质、体量、高度、结构等各方面与历史街区相协调。

城市的再开发应该是以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为前提的再开发。

既要保持城市的特色和风貌,又要通过再开发改善城市和居民的生活水平,这也体现了城市文化与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势。

正如历史建筑的保护整治应将其置于整个历史街区中来考虑,历史街区的保护同样要将其置于整个城市环境中考虑。

历史街区的保护是保护城市的历史信息,展示城市的历史延续和文化特色;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是以旧城有机更新为基础的;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也是以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高为目标的。

可见,只有立足于城市整体,辨证、系统地认识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与旧城有机更新二者的关系,将旧城更新和街区保护置于城市整体的发展过程中,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综合开发,才能最终推动城市整体的发展。

二、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有机更新的内容分析。

1.旧城有机更新: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市老化地区有计划地进行城市改造建设,包括再开发、修复、保护3个方面的内容:再开发:是指在布局混乱、城市功能完全丧失、城市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城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拆除全部建筑物和构筑物,拓宽城市道路,新建各种必要的城市基础设施,重新安排进行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环境质量,彻底改变原有地区景观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建设。

再开发之后的城区,应该具有现代化的理念并与现代化城市有机连接在一起。

修复:是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拆除不良建筑物和构筑物,对尚可使用或具有保留价值的城市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保护性修缮、改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再开发,部分地改变原有城区景观的中等规模的城市改造建设。

保护:是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街区进行保护性修缮,强化城市功能、保护城市环境和原有地区景观的小规模城市改造建设。

保护的理念应该以原有地区景观为核心来进行。

2历史街区保护整治:其实,历史街区的改造方式也包括保护整治、改造更新和拆除开发三方面内容。

只是其对象的范围有所不同。

如果说,旧城有机更新是就一个区域内街区之间的协调而言,属于宏观层面的问题。

它远超出了历史博物馆式、单纯的对古建筑保护的做法,将历史文化遗产和古建筑保护列入城市规划的通盘考虑,还包括了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中各种因素的保护。

那么,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则更多的是在地块改造的基础上考虑建筑的改造方式,属于微观的层面。

它首先要保护街区的整体风貌,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各个因素,除建筑物外还包括路面、院墙、景观小品、古树等细节的保护整修,并可对建筑内部进行改善生活的现代化改造。

这一过程具体包括:街道建筑的保护、街道格局的保护、建筑高度与尺度的控制、基础设施的改造、居住人口与居住方式的调整、街区功能与性质的调整等,可以说是对旧城有机更新的进一步细化。

三、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有机更新的异同。

(下转第37页)31旧城有机更新历史街区保护整治票上市的公司便大做文章。

(2)“剥离”上市制度。

我国上市公司多数为国有企业改组上市,存在一个资产剥离的问题。

即企业在不能整体上市的情况下将原有资产中的一部分剥离出来折合成发起人股。

公司在上市之前,会计人员将剥离出的资产假设为一个新的会计实体,且已存在3个或3个以上的会计期间,然后根据历史资料从原来的会计实体中剥离出“归属”虚拟会计实体在会计期间的利润,并编成虚拟财务报表。

这给公司上市前的财务包装、虚拟利润提供了机会。

(3)配股“资格线”制度。

股份公司上市后便获得了利用“壳资源”继续进行股权融资的可能,上市公司均千方百计地实现这种可能。

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配股条件的规定中有这样一条:净资产税后平均利润率在10%以上(1998年改为三年平均10%以上,最低年份60%以上)。

这样,10%的净资产收益率便成为上市公司配股的资格线。

一些达不到资格线的上市公司就会通过操纵利润来达到目的。

4.部分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影响了信息真实披露。

目前,注册会计师执业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风险意识淡薄。

尽管监管部门对违法执业有着严厉的处罚措施,但在实际中一些注册会计师依然不能规范执业。

有的中介机构甚至与上市公司勾结共同粉饰报表或财务舞弊,通过虚增利润、隐瞒收入少记利润、隐瞒投资收益,提前确认收入、涂改缓交税款的批准书、仿造银行对账单等手段作假导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

5.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

证券市场是多种利益冲突的焦点之一,政出多门造成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困难,权责界定不清,导致上市公司的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督。

尽管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多项信息披露的准则,但作为报告主要部分的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信息的生成则是根据财政部会计制度制定的。

由于两者职责不明又缺乏协调和沟通,披露要求缺乏一致性,造成执行中的混乱,给披露虚假信息创造了可乘之机。

三、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

对上市公司的治理,要从公司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这两个源头抓起。

首先,要对他们经常进行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起对单位会计责任负责的风险意识,建立起诚信为本、依法经营的理念,从根本上治理虚假会计信息。

其次,要从制度安排上减少虚假信息的产生。

一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要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实施严格的控制,规范财务行为,以此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

2.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外部监管。

为了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应做到:第一,加快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改善执业环境,制定相应的执业自律准则,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第二,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及其他执业标准;第三,应借鉴海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经验,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惩戒规则》,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委员会成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委员会,明确赋予它以惩戒权;第四,对证券公司的承销项目要实行跟踪检查制度,凡是骗取上市资格或上市后与原来的公告信息出现重大差异者,证券公司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3.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系统机制。

(1)必须合理、有效地设置会计机构。

必须将上市公司的会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分立,分属不同领导,分担不同职能。

财务管理部门由总经理领导、会计部门应由董事会领导,主要会计人员由董事会任命,并向董事会负责,让会计人员真正成为会计信息供给的主体,使会计人员有责任也有能力拒绝管理人员的不合理要求,避免管理人员舞弊。

同时,采取措施大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各方面素质,包括职业道德水准。

(2)加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约束大股东的行为,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

要摆正独立董事的位置,同时要出台相应的独立董事激励制度。

要完善中小投资者的累积股票权和委托投票权制度,形成对大股东的约束,以切实保障中小投资者公平获取信息资源的权利,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要建立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有效约束机制,规范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

(3)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归属监事会领导,对会计业务进行日常的内部审计监督。

(4)明确财务人员的信息供给主体的地位,强化披露财务信息盼内部监督。

(5)监督人员在企业中行使其职权时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4.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

在股票市场上,对于无足够股份参与管理的大众投资者来说,公司披露的信息是投资者决策的最直接的信息来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