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 (7)“建立”“研制”“新建”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
▪ “建立”“研制”“新建”等词语准确而生动地描写了中 国航天人攻克一道道难题的情景:繁忙而有条不 紊,热情四溢而严谨踏实。透过这些词语,我们 仿佛可以看到航天人那忙碌的身影,也感受到共 和国的日益强大。
▪ (8)文中为什么多次提到万户的飞天尝试? ▪ 万户,是明朝人,一般认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试
(5)怎样理解“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 入了航天时代”这句话?
这短短的一句话,既写出了中国首次成功发射人造 地球卫星后的喜悦,又充分激发了中国人的斗志。
▪ (6)“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 寓含什么深义?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春天充满无限的希 望,作者饱含感情,点出1986年的春天 ,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寓含深义。 因为就在这年3月,邓小平批准了“863计 划”,对我国的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 剂的作用,使中国的航天研究工作蓬勃 展开,一个科学的春天不又来到了吗?
•飞天梦之三
敦煌飞天
▪ 敦煌地区约5OO多个石窟中,
都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飞天,
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
。乾闼婆,紧那罗,原是古印度
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
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
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
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
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
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
▪ 作者立意的角度很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 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事件,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 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 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 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讲述, 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 更加突出。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神舟十号成功发 射
▪ (10)本文除了报道主要事件外,还运用了议论和抒情 ,请你找出几例,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 深化主旨,揭示本质。本文第三段“这是人类航天史上 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这样一议论使读者不仅看到了事实,而且领悟到这一 事实的重大现实意义,抓住这一点表现主题,就有新意 、有深度了。
▪ ①以时间为顺序,脉络清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的特点。
▪ 文中用了许多精确的时间数字,如:“1999年11月20日6 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 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再如:“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 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 通讯与报告文学都具有文学性,后者比前者 的文学色彩更浓。
▪ 报告文学具有政论性,即它以明显的社会作 用为目的,是一种特殊宣传工具。通讯具有 评论性,即它必须对人或事作出评论。
雄潇洒走苍穹
▪ 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 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时间顺序
• 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 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 闻真实性的特点。
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
容,有什么特别之处?
▪ 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 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 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激发读者的感情。“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 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 了近半个世纪”“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 日子”“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是议 论,也是抒情,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唤起大家 情感上的共鸣,提高了文章的鼓舞性。
▪ 小结:本文有哪些写作特点?
▪ (1)理解“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 的发射架”这句话的含义。
表面看,是写中国这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
的时间和地点,实际上还蕴涵着作者的主观感情 ——祝福与自豪。“朝阳”预示着此次发射活动圆满
成功,也预示着共和国航天事业前途光明;“耸入 云天的发射架”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发射活动的壮观 气势,饱含着作者的自豪与敬佩之情。
前三段采用倒叙的手法,要写中国航天员飞入
太空的航程,先写这一航程的最终结果,振奋人心,
给人以鼓舞,并把读者的视野延伸到身边具体可感的
举国大事上,这样可以自然而然地引起作者和大家对
往事的回忆,引起下文。
▪ (4)“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这句话是在写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之后,作者 发出的感叹,并且用逗号将“中国”两字隔开,意在强 调。读完此句,中国人都有一种时不我待之感。
写中国航天战胜技术难题的曲折过程。 6(—“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了太空的能力”)
写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 第三部分(最后四段),是新闻的结尾部分,把笔拉回到了现实
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 点明时间、地点、带读者进入 激动人心的场面与氛围中。
•神舟五号升空 •飞天梦终实现
•神舟一号至四号 •的顺利升空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 •人造卫星的探索
•中国航天
•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 •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
•20世纪70年代中国 •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神六 多人飞行 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10月17日4时33分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神七 太空行走 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9月28日17时37分 航天员:翟志刚(执行太空行走)、刘伯明、景海鹏 神八 无人飞船 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1月18日9时32分 神九 手控对接 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6月29日10时03分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执行手控对接)刘洋(首位“神女”) 神十 首次应用性飞行 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6月26日8时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文中多次提到“万户飞天” 的尝试,说明航天飞行是中国人的理想,为实现 这一理想,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现在我们终 于能够将古人的理想变成现实了。
▪ (9)“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 了”一句应如何理解?
▪ “金色的秋日”有双关含义,一是实指,因为 十月份正是金秋;一是喻指,表明经过四十 多年的辛勤耕作,中国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 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从万户说到杨利 伟,表明中国人的航天之路非常曲折,但中 国人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是在不断地走下 去。
▪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 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 一探索过程。
▪ 吃透文本
▪ 第一部分(1~3)是导语部分,点明这则新闻最主要、最有价 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 第二部分主体部分共分六层,是对中国航天史的回顾。作者 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 件
•飞天梦之一
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高居于碧霄之上, 逍遥于九重天外:这是龙的形象。中华民 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在我们的祖先心中 ,很早就产生了像神龙那样凌云御风、翱 翔天宇的渴望。
飞天梦之二:嫦娥奔 月
▪ 她美貌非凡,是后羿的妻 子,相传后羿是尧帝手下 的神射手。《淮南子.览 冥训》中说,后羿从西王 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嫦娥 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仙了 ,身不由己飘飘然地飞往 月宫之中,在那荒芜的月 宫之中度着无边的寂寞岁
▪ ③新闻语言的特点:具体形象、简练生动。
▪ 如:“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 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 霄……”描绘其状栩栩如生。
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 三者都强调真实性。
▪ 三者都具有时效性,消息最强、通讯较强、 报告文学较弱。
▪ 消息篇幅最短,通讯较长,报告文学最长。
平凡的音乐。
▪ 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从地面上陡然 耸起。
•课文结
构 ▪ 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
▪ 电头: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 导语: •第1~3段 ▪ 主体: •第4~26段(背景4--26) ▪ 结尾: •第27-30段
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 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 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 发射的过程。
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介绍中国航天事业开始的背景。 2(—“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写中国制造卫星的历程。 3(—“一张张构思草图中”)写中国航天计划的早期准备。 4(—“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写航天计划开始实施的时代原因。 5(—“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翌(•y )年 )ì
橘(•jú )红色 斑斓(•lá n )
坚如磐(•pá n)石
遨 ( •á o )游
横亘(•gè ) 酝酿(n•niàn
g
▪ 解释词语 ▪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
勇气。作,振作。后泛指做事要趁鼓起劲头的 时候一口气干完。
▪ 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 苛刻:(条件、要求等)过于严厉,刻薄。 ▪ 尘封:放置已久,覆满灰尘。 ▪ 翌年:明年。 ▪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凡响,
根据结语部分,回答:
▪ 时间: 金色的秋日,9时10分 ▪ 人物: 杨利伟,一个勇敢的中国人 ▪ 事件: 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标
志着发射成功。 ▪ 评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 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 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 疑难探究
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