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_3. 运动养生

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_3. 运动养生

安步当车——驾车族常见病的养生措施成语故事苏东坡是我国宋代的著名文学家,文采横溢,提笔成文,一生多有著述。

其仕途坎坷,起起伏伏,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对人生颇有感悟。

有一次,他的朋友张鹗向他请教养生之道。

苏东坡不假思索挥笔写了四句话:一日无事以当贵,二日旱寝以当富,三日安步以当车,四日晚食以当肉。

将苏东坡的话解释就是:“无事以当责”,是指人不要把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考虑得太多,如能在情志上任性逍遥,随遇而安,无事以求,这比大责更能使人终其天年。

可见苏东坡经历了官场的彻底锤炼,看透了当时的为官之道,将名利视为身外之物,所以把“无事以当责”作为养生的第一条戒律;“旱寝以当富”,就是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充分保证睡眠,强调睡眠对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早睡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健康是金钱买不来的,所以健康比获得任何财富更加富有;“安步以当车”,指人不要过于讲究安逸,而应多以步行来替代骑马乘车,多运动才可以强健肢体,通畅气血,保证人体安康,本条对于今天的人们养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晚食以当肉”,意思是人应该注意饮食习惯,不能贪吃多食,胡吃海塞,没事就吃零食。

而要等感觉快饿的时候,才适当饮食。

并注意未饱先止,饭吃七分饱,一生都不老,把一般的粗茶淡饭当作大鱼大肉享用。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成语释义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养生道理我们从苏东坡的养生四戒律可以看出,他对养生确实深有研究,他的“无事”——情志养生思想、“早睡”——起居养生思想、“安步”——运动养生思想、以及“晚食”——饮食养生思想,对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进行养生依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近年来,随着进口和国产汽车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

据报道,北京市的汽车购买数据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趋势,截至2009年底,私人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300万辆,平均每百家拥有36辆汽车,并呈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

学习驾驶已经成为现代青年的一项基本技能,开车上班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开车不仅带来了更加便利和舒适的出行环境,而且还给驾车者带来了驾驭的自由和快乐。

但是,快速增长的汽车数量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以及身体健康等许多问题。

长期驾车代步,缺乏肢体运动,加上长时间紧张驾驶、精神压力大,使许多驾车族的都市白领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很大影响,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首先,容易形成颈椎和腰椎疾病。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很容易造成颈部或腰部的肌肉僵硬、甚至发生痉挛,手也会出现发麻、发凉或发胀等情况,长时间坐立加上车辆行驶、道路颠簸、转弯,还容易造成椎体不稳、错位甚至压迫神经等情况,导致颈椎和腰椎疾病的发生;其次,容易诱发心脏病,对于原本有心脏病的人来说,如果车速超过每小时80公里,心率就会增加到每分钟100~110次。

假如心脏长时间处于这种紧张状态,就可能诱发心脏病;另外,开车长时间紧张地盯着路面,视野受限,容易出现视力疲劳,特别是长时间户外强烈的光线刺激更容易使眼睛产生疲劳。

上述问题本来就在工作心理压力大、竞争激烈的白领阶层中比较多见,如果加上长时间驾车就会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生几率,必须加以重视。

因此,经常开车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有针对性地进行养生保健。

例如,在开车等红灯的空闲,做一些颈部和腰部的旋转或伸展运动;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保持平稳心态,预防过度紧张引发心脏病的发生;锻炼视力,进行远眺与近看交替动作,调节眼部肌肉,预防视疲劳。

当然,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苏东坡先生的养生戒律——安步当车!绿色出行,减少开车时间,增加户外运动,散步多走,活动筋骨,疏通气血,使肢体运动更加灵活,心脏功能更加正常,脊椎状况更加健康,眼睛视物更加明亮。

心灵手巧——手指运动与益智养生成语故事聪聪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

说他心灵手巧,是因为首先:他很聪明,记忆能力强、学习新东西能过目不忘,思维敏捷、能快速解决问题,头脑灵活、应对问题别出心裁,一句话:人不大,心眼儿不少。

其次:他手很巧,主要表现在动手能力强,能做别的孩子难于完成的手工,善于自己动手鼓捣创作点儿小玩意,动作既准确又迅速和漂亮。

据说,从他出生开始,他那当中医的父母便没少在他身上下工夫。

最特别的办法是帮助和训练他进行手指活动,并为他做手指按摩,还根据他生长发育的特点,做了一个周密而完善的训练和按摩手指的计划:出生两个月:用手指或带柄的玩具触动孩子小手掌,促使其抓握,每天训练3~5次;每天依次轻柔摩擦孩子十指(按摩方法:1.轻捋法,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孩子手指根部,轻柔向指尖捋动。

孩子皮肤娇嫩,注意不能用力过度,以免损伤皮肤;2.捻转法,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夹持孩子手指,边轻柔捻动,边从指根向指尖移动,指尖部位、指甲两侧按摩时间可略长。

注意,捻动幅度不能太大,以免拧伤孩子手指关节),5分钟。

出生三、四个月:用色彩鲜艳的玩具,如小彩球、彩棒等,放到孩子的眼前和小手能抓着的地方。

引逗他去抓、去握,训练手、眼的协调能力,促进小手运动;每天依次轻柔按摩孩子十指,1()分钟。

出生五.六个月:训练孩子的精细动作,让他自由地玩纸、翻书、双手撕纸;每天依次轻柔按摩孩子十指指尖,1()分钟。

出生七、八个月:教孩子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对捏物体,如从餐桌上拣起一颗小饭粒等。

并让其模仿成人伸各个手指,逐渐教会他用每个手指单独曲伸、弹动;每天依次轻柔按摩孩子十指,15分钟。

出生九、十个月:有意识地教孩子拍手、招手、翘拇指,并开始配上相应的语言;每天依次轻柔按摩孩子十指,15分钟。

一周岁:对手的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如教其自己穿衣服,系纽扣、鞋带,使用汤匙等;每天依次轻柔按摩孩子十指,20分钟。

两周岁后,每天按摩十指时间增至30分钟。

再大一些后,他的父母依然每天坚持为他按摩手指。

在这个计划中,聪聪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下度过了他幸福的童年,成长为一个心灵手巧的英俊少年。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成语释义心灵手巧,意为心思灵敏,手艺巧妙。

养生道理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前者是说十个手指和心相互连通,后者是指人的智慧与动作的灵活性相互关联,也就是说聪明人常常手指灵巧,动作敏捷,是身心一体的表现。

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手指与人体六条经络相连,从大拇指到小拇指,手指和经络的对应关系依次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按照经络的循行,每个手指上还集中分布了许多重要穴位。

脏腑通过经络与手指直接相连,脏腑功能正常,气血充足,特别是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就可以通过经络将气血输送到手指,使手指的关节、肌肉、筋膜等得到营养而活动灵活。

另外,心主神志功能正常,头脑清晰,也可以通过经络,将主管手指活动的信息快速而准确地传递给手指,并使其做出相应的动作和反应,即内在的脏腑功能状态可以反映到手指活动的灵活性上;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手指和心相互连通的双向作用,按摩、锻炼手指,直接刺激经络,或经络上的相关穴位,通过经络将来自于手指的信息传递到主管神志的心或脑,使其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对于保证内在的心主神志、心智的功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按照生物全息理论,人体的内在脏器均对应地反射到手的各个不同部位:大脑对应于拇指;胃肠反映到食指;心脏对应于中指;肝脏表现在无名指;肾脏体现到小指。

内在脏器的功能状态会反射到手部的各个反射区,所以手部的信息反映了内在脏器功能的强弱。

现代研究表明,人的脑中与手指相连的神经所占的面积较大,如果平时经常刺激手指,使刺激传递到脑神经细胞,人脑会日益发达,心灵手巧。

近年来,手指运动对脑力的影响已受到生理学家的重视,据调查,长期学习拉提琴或弹钢琴的孩子,聪明者居多。

习惯先用右手者,左脑发达,称优势半球,它管理高级神经活动部分,偏重于语言、逻辑和计算等智力活动;而右脑则以空间识别、几何图形、音乐等活动占优势。

反之,心主神志功能受损,则手指运动灵活性也差,临床所见痴呆、半身不遂的人手指运动不灵活。

由此可见,心灵与手巧具有明显的联系。

心灵促进了手巧,而手巧有助于心灵。

根据上述观点,全方位活动手指,不但能够疏通经络,还可有效地开发脑细胞的功能。

从养生意义上讲,每次活动手指15~20分钟,能增加大脑的血流量,激活一些处于睡眠状态的脑细胞,增加大脑的协调功能。

因而,按摩、活动手指是一项很好的健脑方法。

小孩子从小多锻炼手指有益于大脑的发育,难怪许多称为智力游戏的玩具多是从锻炼婴幼儿的手指开始。

同样,对于经常使用电脑的人,在手指僵硬、腕关节酸疼的时候,不妨经常注意做一些手指按摩。

这样,不仅对于改善手指的疲劳状态,而且还能够有效预防老年痴呆或心血管等多种疾病。

闻鸡起舞——最练运动养生成语故事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但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开始发奋读书。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与他接触过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24岁时,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祖逖和幼时好友刘琨感情深厚,不仅经常同床而卧,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从此,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仗。

后来,经过多年征战,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语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成语释义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养生道理闻鸡起舞常是习武之人锻炼身体、修练武(气)功的一种习惯或方式。

因为早晨环境安静,便于静心定气,调理呼吸、吐故纳新。

闻鸡起舞,是锻炼意志、勤奋励志的一个常用成语。

固然,这种早起的锻炼方式对于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这种方法未必适于所有的人或者所有的天气,特别是车辆繁多的现代化城市。

众所周知,环境(空气、噪音)污染是现代城市的一大问题,日出前地面空气污染最重,此时氧气稀少,日出后绿色植物开始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气,空气才开始变得清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