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公路排水设计规范下载
篇一: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部分
一、选择题
1、坡面排水不包括下列哪项范围内表面水的排除。
a.路堤边坡坡面b.路堑边坡坡面
c.倾离路界的自然坡面d.倾向路界的自然坡面
2、路面表面排水设计应遵守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降落在路面上的雨水,应通过路面横向坡度向两侧排流,避免行车道路面范围内出现集水。
b.在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不大、路堤较低且边坡坡面不回受到冲刷的情况下,应采用在路堤边坡上横向漫流的方式排除路面表面水。
c.在路堤较高,边坡坡面未做防护而易遭受路面表面水流冲刷,或者坡面虽已采取防护措施但仍有可能受到冲刷时,
应沿路肩外侧边缘设置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然后通过泄水口和急流槽排离路堤。
d.设置栏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时,拦水带过水断面内的水面,在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上可以漫过右侧车道中心线。
3、寒冷地区的竖向排水管,其末端宜距地面cm以上。
a.30b.40c.50d.60
4、泄水管通常采用铸铁管,最小内径为cm。
a.10b.15c.20d.25
5、地下排水沟管的上游断头应设置以450倾角与地面向通的清扫、疏通井管;在中间段的管道交汇处、转向处、管径或坡度变换处,应设置竖向的检查井管,其最大间距不得超过m。
a.150b.200c.250d.300
二、判断题
1、设置拦水带时,右侧硬路肩的横向坡度宜采用3%
2、泄水口周围的桥面板应配置补强钢筋网。
3、路面排水是指路面和路肩范围内的表面水的排除。
4、桥梁伸缩缝处的纵向排水管或排水槽坡度不应小于0.3%。
5、降雨历时转换系数是指设计降雨历时的降雨强度与某一标准降雨历时的降雨强度的比值。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部分答案:
篇二:公路排水设计
浅谈公路排水设计
【摘要】公路排水设计在公路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
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本文主要探讨了公路路基路面排水的
设计,并不断完善排水系统,以全面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前言
公路排水设计是高速公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速公路的排
水设计前,应充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遵循公路排水设计的原则
和规范来设计。
因此,在高速公路的设计中,对于路面的排水设施
要进行特别的设计与研究,才能确保高速公路的稳定和行车的安
全,同时应达到与周围环境协调、美化高速公路的效果。
1、路基排水设计
进行路基排水设计的目的就是将影响路基强度及稳定
性的地下水
及地面水及时排出公路范围。
路基排水设施主要由排水垫层、边沟、
排水沟、截水沟、盲沟、渗沟、涵洞等组成,并与原有沟渠、河流
等相连。
设计应遵循塘路分家、路田分家的原则,使高速公路排水
系统自成体系。
1.1地面排水设计
路基地面排水主要是通过全线贯通的边沟来进行的,一般采用
0.6m×0.6m的梯形边沟,边坡1:1,以25cm厚的7.5号浆砌片石
铺砌,边沟纵坡一般不小于0.3%,坡长小于300m,边沟水均应
引离路基,排入原有水系中的河流、排水渠及取土坑内,但不排入
鱼塘内,当边沟与涵洞、通道发生交叉时,一般将边沟水直接排入
涵洞,或在灌溉涵、通道处让路基边沟向两侧排走或设边沟倒虹吸
涵通过。
在挖方地段,还应设置0.4m×0.4m的梯形平台截水沟,
并在坡顶外侧设0.6m×0.6m的矩形地面截水沟,以排除坡面水。
截水沟均以25cm厚的7.5号浆砌片石铺砌。
1.2地下排水设计
边沟设计在高速公路排水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设计人员都给
予高度重视,但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一些施工中的问题。
另外
当地乡镇常常要求增加、改移和调整小型构造物设置位置。
还有一
点就是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利用高速公路施工中超宽填土土方等。
(1)一般路段。
一般路段路基边沟设计主要以填筑式边沟为主,
尽量减少路基边沟积水现象的发生。
这主要是吸取已建成的高速公
路中的教训:一是部分路段在汛期内路基水不能及时排除。
二是地
方群众干扰路基水排入灌溉涵洞内。
(2)软基处理段。
如是淤泥质软土层,地下水含量较大,为保证
软土段路基的稳定,迅速排除地下水至关重要。
设计应
采取:板+
砂垫层+超载预压的深层。
塑料排水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可有效地
处理及砂垫层+超载预压的浅层排水处理等措施。
排除软土段地下
水。
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软土段地下水迅速由砂垫层排入边沟,需
在砂垫层与边沟相接的斜面上做15cm厚的级配碎石(粒径2-4cm)
反滤层,在砂垫层底部位置预留截面为5cmx5cm、纵向间距为l0m
的泄水孔,且泄水孔出口应高于边沟底30cm。
(3)低矮路堤。
低矮路堤设计应采取护坡道下挖和边沟加深的措
施,护坡道高程(m)=设计高程(m)-1.8m,实际使用效果良好,但应
注意边沟出水口不应低于常水位标高或利用的排水沟渠的底面标
高。
对边沟标高及纵坡方向的问题:根据路线纵断面和沿线自然地
形情况综合确定,通常以沿线自然地形为主确定排水方向。
边沟底
标高控制应以该段路肩边缘最低点标高以下大于1.7m
为宜,原因
是考虑到路线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不能因边沟积水
而引起倒灌。
对于个别特殊路段不能满足1.7m要求的,可放宽至
1.4~1.5m,若
另一侧边沟较低时应优先采用单侧布设横向排水管。
(4)挖方路段。
对于挖方段应考虑到中央分隔带横向排水管排水
要求,边沟底标高不低于路肩标高1.2m,同时要求边沟纵坡不小
于0.5%。
施工期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首先在挖方段边坡顶开挖截
水沟以防止路基外侧水进入路基,并且应做好挖方段本身临时排水
沟的设置工作。
对于石方挖方段,可结合取土,尽量使路两侧边沟
挖深、挖宽,以利截流地下水和降低路基中地下水位。
(5)填挖交接段。
对于路堑和路堤交接处,如路堑地下水位较高,
为防止路堑下含水层中的水沿路基纵向流入路堤,使路堤湿化、坍
塌,设计增设了横向渗沟。
边沟水进入涵洞及跨越通道等情况的处
理:沿线设置的涵洞有排涵、灌涵和灌排两用涵。
对于需排入排涵
的边沟,其边沟底标高不低于涵洞中心的标高;需排入灌涵的边沟,
其沟底标高不低于涵顶标高;而对于灌排两用的涵洞应按灌涵要求
设置,特殊情况时可适当降低。
为防止冲刷涵洞,原则上采用边沟
急流槽连接边沟和涵洞洞口。
一般情况下边沟尽量少穿越通道,当
排水需通过通道排入涵洞时,应优先采用边沟盖板涵,特殊情况下
可采用边沟倒虹吸穿越通道。
2、路面排水设计
路面排水设计是高速公路路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车
辆高速行驶时,易发生交通事故,影响高速行车安全;另一方面,
路面水若不能及时排除,影响路面的整体强度,最终导致路面过早
破坏,因此尤需重视路面排水设计。
(1)一般路段的路面排水。
一般路段是指不设超高的
路段。
路面
排水根据路线纵坡采用分散漫流式和集中截流式两种
形式。
当路线
纵坡<0.3%时,路面排水采用分散漫流式,路缘石采
用水泥混凝
土的平缘石,路面水沿纵坡和横坡经路堤边坡排入边沟;当路线纵
坡≥0.3%时,路面排水采用集中截流式,在硬路肩边
缘土路肩范
围内设置沥青混凝土拦水缘石,汇集路面水,每隔一定距离经泄水
口流入边坡急流槽,排至路基边沟。
(2)超高路段的路面排水。
设置了超高的路段,路面
水易浸占超
高侧行车道,并穿过凸形中央分隔带紧急开口进入另一侧行车道,
从而影响行车安全,故应及时排除超高侧汇集的路面水。
如在超高
侧行车方向左侧路缘带设置了纵向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