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
第一章 国际企业管理概论
1
主要内容
1.1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1.2 国际企业经营的动机与方式
1.3 国际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1.4 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与发展 1.5 国际企业管理及其学科性质
2
1.1.1 国际企业的内涵
一、国际企业的内涵
国际企业(International Enterprise)是指从 事涉及国际范围内的产品、技术、劳务、信
1.1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10
1.1.1 国际企业的内涵
2、跨国公司的多种称谓
多国企业(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MNE) 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NC) 全球公司(Global Corporation) 宇宙公司(Cosmocorp) 1974年,联合国: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1.1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15
1.1.2 国际企业的类型
三、从经营的价值取向看
1. 母国取向型(Ethnocentric,直译为“民族中心”)
2. 东道国取向型(Polycentric,直译为“多元中心”)
3. 世界取向型(Geoentric,直译为“全球中心”)
1.1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16
1.1.2 国际企业的类型
四、从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地理导向看
(一)内向型
即通过进口、作为许可证交易的受约人、购买技术专利、在国内与外 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成为国外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成立国外企业
全资的子公司(或被国外企业并购)等方式,发展国际化经营
(二)外向型
即通过出口、技术专利出让、向外国公司发放许可证、在国外与外国
1.1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12
1.1.1 国际企业的内涵
不同的定义和称谓反映了跨国公司的复杂形态。实 际上,跨国公司就是跨越国界进行商务活动的企业。
由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企业不一定都是跨国公司,
用跨国公司难以概括所有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企业, 因此,本书用国际企业来进行概括。
返回 1.1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和交往,有一定的政治含义。企业国际化在企业管理人员的观念 中有着很强的民族意识。
全球化:则是将整个世界视为无国界,货物、劳务、资金、
人员、技术、信息等自由流动。在当今资本必须有效、充分地加 以利用的国际环境中,国别之间的界线相对于企业来说越来越不 明显,人们很少关心资本的民族性。
1.3 国际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1.1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14
1.1.2 国际企业的类型
二、从经营的内容看
1. 资源型:即直接投资于资源所在国以获取本国所 短缺的各种资源和原材料 2. 制造型:即主要从事加工制造业,开始是以加工 装配为主,随着当地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投资转 向资本货物部门和中间产品部门 3. 服务型:即提供技术、管理、金融、保险、咨询 等服务的国际企业
息、资金等经营活动的企业。
1.1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3
1.1.1 国际企业的内涵
二、国际商务的内涵
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指两国或多国
卷入的全部商业交易活动的总称。
1.1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4
1.1.1 国际企业的内涵
三、跨国公司的内涵
【阅读材料1-2】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Hitachi, Ltd.)概况
1.2.2 国际企业经营的基本方式
国际企业经营的基本方式
一.商品的进出口 二.劳务的进出口 三.投资活动
1.2 国际企业经营的动机与方式
24
1.2.2 国际企业经营的基本方式
二、劳务的进出口
(一)交钥匙工程
(二)特许专营
(三)管理合同 (四)许可协议
1.2 国际企业经营的动机与方式
25
1.2.2 国际企业经营的基本方式
三、投资活动
(一)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直接投资 主要是指为了达到对企业控制目的的投资活动。 (二)间接投资 (Portfolio Investment):间接 投资的最大特点是在进行投资时并不刻意追求对企 业经营的控制权,它往往可以通过购买股票或债券 的形式进行,如通过分红或利息收取投资的回报。
在整个决策体系下运营,具有吻合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各实体通过 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对其他实体的 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共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1.1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8
1.1.1 国际企业的内涵
1、跨国公司形成的基本条件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 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下,拥有共同的战略和配套政策 各个经济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相互联系,且其一个或 多个经济实体能够对其他实体施加有效的影响 各个经济实体之间能够共享知识、资源、信息,并且需要 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
返回 1.1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20
1.2 国际企业经营的动机与方式
1.2.1 国际企业经营的基本动机 1.2.2 国际企业经营的基本方式
返回 1.2 国际企业经营的动机与方式
21
经营
经营目的: 扩大销售 获取资源 经营多元化
影响
外部环境: 法律 历史 地理 文化 经济 政治
手段: 经营方式: 经营职能: 进口 营销 出口 生产 运输 会计 许可证 财务 特许代理 人力资源 管理合同 交钥匙工程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返回 1.2 国际企业经营的动机与方式
26
1.3 国际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1.3.1 国际企业的产生 1.3.2 国际企业的发展
返回 1.3 国际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27
1.3.1 国际企业的产生
国际企业的产生
企业跨国经营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 16世纪末、17世 纪初英国的特许公司(Charted Company)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是国际企业 的产生和形成时期 此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并因兼并其他
返回 1.1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19
1.1.3 国际企业的特征
国际企业的特征
一. 在众多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共同的所有权为纽 带而相互联结。
二. 企业的跨国程度是由跨国指数决定的。
三. 规模庞大,依赖于共同的资源组合。
四. 具有寡头独占性质。 五. 实行全球经营战略。
六. 实行高度的内部分工。
竞争环境: 产品更新的速度 最佳生产规模 消费者数量 每位顾客购买数量 消费者的种类 地方与国际竞争者 产品运输成本 竞争者的独特竞争能力
国际企业的经营和影响
22
1.2.1 国际企业经营的基本动机
国际企业经营的基本动机
一.扩大销售
二.获取资源
三.经营多元化
返回 1.2 国际企业经营的动机与方式
23
(三)联合国对跨国公司的定义
1974年,联合国《多国公司对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跨国公司就是在它们总部所在的国家之外拥有或控制着生产服务设施 的企业。这种企业不一定是股份或私人的公司,它们也可能是合营组 织或国有的企业
1984年,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
由在两个或多个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
人力和财力统筹使用、共同的经营战略、规模巨大、广泛的地理分布、 跨国数在6个以上
约翰· H· 邓宁(John H. Dunning)
在世界各地适当地点布下许多工厂和销售据点组成为密网,以其世界 战略为基础,追求整个公司的最大限度利润和发展
1.1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7
1.1.1 国际企业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
1.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经 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基础条件。 2.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和能力的日益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 发展载体。 3. 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制定的经济规则为全球化 提供了制度保障。
4. 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深入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建立或收购外国企业、兼并国外企业、进行国际
战略联盟等方式,发展国际化经营
1.1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17
1.1.2 国际企业的类型
“走向世界”的“外向”角度和“内向” 角度 外
贸易形式 技术转让形式
向
内
进口
向
出口 技术出让
购买技术专利
合资合营
独立跨国投资
国外合营公司 在国外建分公司或 兼并国外企业
国内合营公司 成为国外跨国公司的 国内分公司
1.1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18
1.1.2 国际企业的类型
(三)内向国际化是外向国际化的必要基础和条件
技术、设备进口及合资企业的建立是企业跨国经营的前期准备。 内向国际化的方式、速度、规模影响外向国际化的方营的成功率。 企业内向国际化对外向国际化的联系和影响并不限于企业跨国经营 的初期阶段,而是贯穿于企业国际化的全过程。 企业外向国际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内向国际化的深度和广度。
约翰· H· 邓宁(John H. Dunning)
≥2个国家、拥有或控制生产设施
1.1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6
1.1.1 国际企业的内涵
(二)狭义的跨国公司的定义
1968年,哈佛大学商学院雷蒙德· 弗农(Raymond Vernon)教授
跨国公司是控制着一大群在不同国家设立公司的母公司
1.1 国际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11
1.1.1 国际企业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