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作业答案企业管理, 工商管理, 作业, 国际国际企业管理作业一一 填空(10分)1 跨国公司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_母国取向_、_东道国取向_、_全球取向_。
2 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是:_规模庞大_、_具有寡头独占性质_、_实行全球经营战略_、__实行高度的内部分工_。
3 从分工和组织结构看,跨国公司可以分为__水平型_、_垂直型_、_混合型__三种类型。
4 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经营的方式主要有(商品和劳务的进口贸易、合同性安排、间接投资、直接投资)。
5 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包括(在国外开办工商企业、开采资源、购买当地企业、与当地私人、团体、政府合资兴办企业)。
6对国际经营的影响表现最直接的环境是 经济环境 。
7 两缺口理论认为__储蓄__和_外汇__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两个因素。
8 对外直接投资模型认为,国际投资与该国的__经济发展水平_密切相关。
9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由著名跨国公司专家 __邓宁__教授提出。
10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三优势模型是指_所有权特定优势_、_内部化特定优势、_区位特定优势。
二 选择(共20分)1 下列行业中易被没收、征用的国有化的行业是( A )。
A.石油开发 B. 餐饮业C.金融业 D. 建筑业2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心是( A )。
A.开发资源 B.转移劳动密集型生产C.资本输出 D.输出技术3罗斯托的经济发展五阶段论认为,目前中国处于五阶段中的( B)。
A 起飞前阶段 B起飞阶段C 趋向成熟阶段 D高额群众消费阶段4如果企业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就应选择(B)。
A.技术转让 B.出口贸易C.对外直接投资 D.试对外投资三 名词解释(20分)1 交匙钥工程合同:是一种特殊的承包,它由承包方提供包括技术、设备、厂房在内的全部的设计、安装、调试,甚至包括产品打入市场的一揽子转让。
2 跨国公司: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
又称国际公司或多国公司。
3内部化特定优势:是指拥有所有权优势的企业通过扩大自己的组织和经营活动,将这些优势的利用内部化的能力。
包括所有权资产使用内部化的能力、市场信息内部共享、创造内部市场、消除贸易障碍和避免转移所有权优势的成本等。
4所有权特定优势: 是指企业拥有或掌握某种财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优势。
具体包括专利、专有技术、管理技能、创新能力、企业规模、金融与货币、获得和很好利用资源的能力、市场控制能力等。
四 简答1 跨国公司的基本要素是什么?(10分)2 简述对外直接投资模型。
(15分)通过考察可以发现,一个国家对外投资和接受投资具有随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而对外净直接投资呈现出比较规律的变化。
对外直接投资的规律性变化分为四个阶段:①年人均GDP<400美元,这些国家几乎没有投资流出,也很少接受投资,净对外投资为零或较小的负数,这些是因为国家的企业不具有所有权优势,也没有内部化优势,因此没有对外资条件。
②年人均GNP在400——1500美之间,处于此阶段的国家接受直接投资处于上升阶段,并开始少量外投资,对外净直接投资为负,且负数值在增大,意味着吸收投资大于对外投资。
这说明由于实施进口替代、市场扩大、投资环境改善,区位优势增加,直接投资注入也开始增长。
③年人均GNP在2000—4750美元之间,处于该阶段国家对外净直接投资虽为负值,但其绝对额在不断减少,这是由于接受外资减少,或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快于接受外资的速度。
④年人均GNP在2600美——5600美元之间,处于该阶段国家对外净直接投资为正值,并呈增长趋势,对外直接投资比接受直接投资增长得更快。
这表明该国企业具有强大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能力,也善于发现取得国外的区域优势。
3 简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5分)英国经济学家邓宁在《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一书中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邓宁的理论认为应把一个国家的对外投资动机、条件、能力、区位等因素综合考虑,全面解释了为什么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到哪里投资和如何投资,以及企业在跨国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和技术转让等国际化经营形式中作出选择的条件和动因。
邓宁的折衷理论的核心是三优势模式,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他认为只有具备这三个优势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
4简述小岛清理论。
(15分)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了劳动的国际分工理论或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经济理论。
他指出,对外直接投资是促进国际上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中投向东道国比较优势或者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中。
因此,一国对外投资应该按边际产业为序依次进行。
小岛清称这一国际分工的原则为“补充比较优势原则”。
从宏观角度看,这种类型的投资将为东道国提供其缺乏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当地熟练劳动力和管理人员的成长,推动东道国经济的发展。
对投资国来说,将在本国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东道国能保持优势的部门,使投资国集中发展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
同时,通过这种投资投资国会为东道国的产品提供市场,东道国通过出口会增加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从而为投资国较高层次的产品出口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5请举一实例说明社会文化环境分析对企业国际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5分)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生活方式、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等。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人群会形成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研究各国的文化背景,特别是目标国德社会文化环境,是实现国际企业有效经营的必要条件。
人们在各式各样的异国文化中是否只能手足无措呢?事实上,对东道国的文环境做出具体的分析评估,正确全面分析和评价跨国经营的文化风险,根据企业特性发掘文化优势而作出战略抉择,是企业把握机遇,实现成功跨国经营保证。
如美国肯德基公司在中国成功经营堪称是实现跨文化的巨大优势,可以说,认真有效地分析民族文化环境是国际经营致胜的前提。
国际企业管理作业二一 填空(10分)1 国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主要有:_贸易__、_直接投资__、_间接投资_。
2 国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贸易式进入方式可分为_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贸易_、_合同性安排_。
3 国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契约式进入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依照产品的整体概念,可将产品分为_核心产品_、_形式产品_、__延伸产品__。
5 美国营销专家麦卡锡提出的营销组合的 "4P"原则是指_产品__、_价格___、_地点_、_促销_。
6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包括_新建企业_、_兼并___、_收购______。
7 依照产品的整体概念,可将产品分为_核心产品_、_形式产品_、__延伸产品__。
8 _核心产品_是产品整体概念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
9 国际营销中,企业可以采用的主要定价方法有成本导向定价法_、_需求导向定价法___、__竞争导向定价法_。
10 国际营销中的促销策略主要包括_广告_、__人员促销_、_营业推广___、_公共关系__。
二 选择(单选)(共20分)1.最早缔结国际战略联盟的是(C)。
A.爱迪生与科宁玻璃制业 B.东芝建立的联合企业C.美国福特与日本马自达 D.荷兰菲力浦与美国2 通用动力公司为了向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销售F—16型战斗机,曾达成协议,规定在这4个国家制造及装配零部件是属于( C)。
A.分包 B.许可证贸易 C.制造生产战略联盟 D.合资企业3 特许经营方式在( D )中的使用频率最高。
A保险 B咨询业 C广告业 D快餐业4 以现有产品或市场为基础,利用技术、设备、销售等潜力,扩大产品组合的广度,这是( B )产品组合。
A有限型 B 扩张型 C加深型 D特殊型三 名词解释(20分)1 绿地投资: 在海外新建独资企业,它的所有权全部属于投资者,投资者提供全部资金,独立经营,获取全部利润。
2 许可证贸易:是指通过签定许可合同,有享有专利产品、服务或技术的输出方将一定限度的生产和销售权出售给输入方,并支给输出方专利使用费。
3 特许经营:(Franchising)是许可证贸易的一种变体,特许权转让方将整个经营系统或服务系统转让给独立的经营者,后者则支付一定金额的特许费(Franchise fee)。
4 产品组合: 是指一个企业生产或经营的全部产品线、产品项目的组合方式四 简答(50分)1 许可证贸易的优缺点是什么?答:(1)许可证贸易的优点在于:第一,不必耗费大量投资即可从现有的产品或技术中获利,这一点为那些缺少资金和管理资源的小公司所青睐;第二,它是穿透国外市场障碍的有力武器。
(2)其缺点在于:第一,控制程度低;第二,培育竞争对手。
2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以及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应采取什么样的产品策略?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有哪些特点?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一个新产品研制成功后,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整个时间过程,一般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各具特点:投入期:生产批量小,成本高;推广和销售渠道尚待完善,产品在市场上还不大被人们注意或接受。
因此,销售增长缓慢,多数只表现在喜欢“尝新”的消费者身上,通常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甚至会出现亏损。
成长期:已进入销售或供不应求阶段,产品基本定型,大批量生产能力形成,销售渠道已经疏通,市场局面已经打开,销售量增长较快,能为企业提供较大利润;同时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企业相继加入,市场竞争开始激烈。
成熟期:产品生产量多,销售额大,延续期较长,生产发挥最大效率,成本降到最低值,利润达到最高水平。
但是到后期其销售增长速度减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利润相对减少,竞争激烈。
衰退期:产品在经济上处于老化期,市场销售量急剧减少,利润大幅度下降,企业的现有生产能力与曰益减少的销售量之间矛盾十分突出,产品最终被市场淘汰而停止生产或转产.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应采取什么策略?当产品处于投入期时,应注意市场信息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性能,满足市场需要。
当产品进入成长期时,应采取产品系列化策略,推出系列产品,占领细分市场。
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消费主体的不同需求,又可以构成产品“堡垒”,不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阻止其进入市场。
当产品进入成熟期时,应推行市场渗透战略,适当改变产品外形、包装,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
当产品进入衰退期以后,应注意适时淘汰处于衰退期的产品。
但是,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产品开发参差不齐,各国市场的生命周期阶段有相互交叉的现象,因此,企业应考虑如何能把产品从衰退期市场转入正处于成熟期或成长期的市场,便可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