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师临床“三基”理论考试试题【中医内科学】2015年01月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临床医师临床“三基”理论考试试题【中医内科学】姓名科别考试日期 2015年01月日一、选择题(答案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10题,总共20分)1、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宜( B )A、补肺,宁心,补肾B、补肺,健脾,补肾C、补肺,补肝,补肾D、补肺,健脾,宁心E、补肺,健脾,补肝2、胸痹疼痛,服药后难以缓解者,是胸痹( D )A、轻症B、顺症C、重症D、危症E、以上都不是3、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兼胸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可选主方( A )A、柴胡疏肝散B、血府逐瘀汤C、栝楼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D、参附汤合右归丸E、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4、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伴尖叫与二便失禁,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有力。
可诊断为( B )A、中风病风痰阻络证B、痫病风痰闭阻证C、郁病痰迷心窍证D、厥证气厥实证E、癫病痰气郁结证5、智能减退,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判断力明显减退,神情呆钝,词不达意,头晕耳鸣,懈惰思卧,齿枯发焦,腰酸骨软,步履艰难,舌瘦色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可诊断为( A )A、髓海不足证B、脾肾两虚证C、痰浊蒙窍证D、肝肾阴虚证E、瘀血内阻证6、由精神刺激诱发,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呼吸气粗,口噤握拳,苔薄白,脉沉弦。
可辩证为( D )A、痰厥B、血厥实证C、血厥虚证D、气厥实证E、气厥虚证7、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淡不渴,小便不利,苔白厚腻,脉沉滑。
可诊断为( B )A、痞满湿热阻胃证 B、痞满痰湿中阻证 C、胃痛湿热中阻证 D、痞满肝胃不和证 E、呕吐痰湿中阻证8、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可辩证为( C )A、外邪犯胃证B、痰饮内阻证C、肝气犯胃证D、胃阴不足证E、脾胃气虚证9、腹痛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冲作痛,伴胸胁不舒,腹胀,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者,其疼痛属性为( E )A、寒痛B、热痛C、虚痛D、瘀痛E、气滞痛10、素有胸胁胀痛,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质淡红,脉弦。
可辨证为( B )A、湿热伤中证B、肝气乘脾证C、脾胃虚弱证D、食滞肠胃证E、寒湿内盛证11、大便有脓血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脉滑数。
其治法为( E )A、温中燥湿B、清热凉血C、养阴和营,清肠化湿D、温中清肠,调气化滞E、清肠化湿12、协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数。
可辩证为( E )A、肝胆湿热证B、瘀血阻络证C、肝郁气滞证D、寒滞肝脉证E、肝络失养证13、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憹,腹部胀闷,口感而苦,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可辩证为( B )A、湿重于热证B、热重于湿C、胆腑郁热证D、寒湿阻遏证E、脾虚湿滞证14、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便秘,纳呆,苔腻,脉弦滑。
可诊断为( C )A、痞满之痰气郁结证B、腹痛之湿热中阻证C、聚证之食滞痰阻证D、聚证之肝气郁结证E、积证之气滞血阻证15、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苔白腻,脉缓。
可辩证为( D )A、阳虚水盛证B、气滞湿阻证C、瘀结水留证D、水湿困脾证E、水热蕴结证16、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濡。
可辩证为( E )A、风寒证B、肝阳证C、痰浊证D、血瘀证E、风湿症17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舌喎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舌苔薄白,脉浮数。
可辩证为( C )A、风阳上扰证B、痰热腑实证C、风痰入络证D、阴虚风动证E、痰浊郁闭证18、颈前喉结两旁轻度肿大,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可辩证为( B )A、气郁痰阻证B、肝火旺盛证C、心脾两虚证D、痰结血瘀证E、心肝阴虚证19、少寐多梦,梦则遗精,阳事易举,心中烦热,头晕目眩,口苦胁痛,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可辩证为( E )A、湿热下注证B、劳伤心脾证C、肾气不固证D、气血两虚证E、君相火旺证20、胸胁支满,心下痞满,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如易吐,口渴不欲饮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或溏,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滑。
可诊断为( A )A、痰饮B、悬饮C、支饮D、溢饮E、以上均可21、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可辩证为( C )A、下消肾阴亏虚证B、下消阴阳两虚证C、上消肺热津伤证D、中消气阴亏虚证E、中消胃热炽盛证22、多食,消谷善饥,形体肥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口干苦,心烦头昏,胃脘灼痛嘈杂,得食则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可辩证为( D )A、痰热内盛证 B、脾虚不运证 C、胃火炽盛证 D、胃热滞脾证 E、脾肾阳虚证23、咳嗽主症的鉴别包括咳嗽的( ABCDE )A、时间B、节律C、性质D、声音E、加重因素24、哮病发作期的病理环节为( AE )A、痰阻B、外邪C、肺虚D、阴虚E、气闭25、喘证的辩证要点有( BCE )A、分清寒热B、分清虚实C、辨外感内伤D、辨表证里证E、辨病变脏器26、肺痈的主要治法有( ABCE )A、清热B、化瘀C、解毒D、攻下E、排脓27、肺痨送往致病因素有( BE )A、邪气旺盛B、正气虚弱C、痰湿内盛D、瘀血阻滞E、感染痨虫28、肺胀的主要病理因素有( BDE )A、肺虚B、痰浊C、外邪D、水饮E、血瘀29、胸痹治疗中的通法,包括( BCE )A、疏表散寒法B、芳香温通法C、宣痹通阳法D、理气散结发E、活血化瘀法30、真心痛的主要证候有( ACD )A、气虚血虚证B、阳虚水泛证C、寒凝心脉证D、正虚阳脱证E、以上都是31、健忘的病机特点( ABCDE )A、病位在脑B、多属本虚标实C、虚实兼夹D、虚多实少E、以虚为主32、癫病的临床特征有( ABCDE )A、精神抑郁B、表情淡漠C、沉默痴呆D、静而多喜E、语无伦次33、厥证的证候特点有( ACE )A、突发性B、徐缓性C、一时性D、持续性E、急骤性34、厥证的辩证要点有( BE )A、察表里B、辨虚实C、别寒热D、审阴阳E、分气血35、胃痛的辩证要点有( BCDE )A、察表里B、辨虚实C、辨寒热D、辨在气在血E、辨兼夹36、反胃的主症为( ACD )A、朝食暮吐B、食入即吐C、暮食朝吐D、尽吐出始感舒畅E、阻塞不下,旋食旋吐37、内科腹痛的临床特点有( ACE )A、先发热后腹痛B、先腹痛后发热C、痛无定处D、压痛明显E、压痛不明显38、痢疾的辩证要点有( ABCE )A、辨久暴B、察虚实主次C、识寒热偏重D、辨表里兼夹E、辨伤气、伤血39便秘的主症为( ABCD )A、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B、排便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C、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D、有矢气和肠鸣音E、无矢气和肠鸣音40、胁痛之病主要责之于( BD )A、肺B、肝C、脾D、胆E、大肠41、黄疸的治疗大法,主要是( CE )A、发汗B、攻下C、利小便D、理气E、化湿邪42,、与内伤头痛密切相关的脏腑有( BCE )A、肺B、肝C、脾D、心E、肾43、少阳头痛的引经药物有( ABD )A、柴胡B、黄芩C、蔓荆子D、川芎E、羌活44、《内经》认为眩晕的发病多属( ACE )A、虚B、肝C、邪D、瘀E、木郁45、中风的病理因素主要为( ABCDE )A、火B、风C、气D、瘀E、痰46、瘿病的基本病机为诸邪壅结颈前,诸邪包括( ACD )A、气滞B、外邪C、痰凝D、血瘀E、饮聚47、瘿病的辩证要点有( BE )A、辨外感、内伤B、辨在气、在血C、辨寒热D、辨虚与实E、辨火旺与阴伤48、水肿治疗的基本原则是( ABD )A、发汗B、利尿C、理气D、泻下逐水E、活血49、阳痿的辩证要点为( CE )A、辨别在表在里B、辨别在心在肾C、分清脏腑虚实D、分清在气在血E、辨别有火无火50、治疗血证的原则是( ADE )A、治火B、泻实C、补虚D、治气E、治血51、常用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可以分类为( ABCDE )A、清热解毒药B、活血化瘀药C、化痰散结药D、利水渗湿药E、虫类攻毒药二、填空题(共5题,每空5分,总共30分)1、肺系病症的治疗大法,肺实者,以疏邪祛痰利气为主。
2、喘证的治疗,宜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
3、肺痨的治疗原则,一是补虚培元,一是抗痨杀虫。
4、张仲景将胸痹病因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
5、剧烈而持久(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可诊断为真心痛。
6、不寐的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7、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是多寐的证候特征。
8、癫的病机特点为痰气郁结,蒙蔽神机。
9、狂病治标的大法是降火豁痰。
10、痴呆的基本病机是髓海不足;神机失用。
11、厥证主要的治疗原则是醒神回厥。
12、胃痛的治疗,要立足于通。
13、痞满的治疗基本原则是调理脾胃生降,行气除痞消满。
14、呕吐的治疗原则为是和胃降逆。
15、呃逆的基本病机是胃气上逆动隔。
16、泄泻主病之脏在脾,其病理因素主要是湿。
17、胁痛的治疗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原则。
18、发黄的病机关键是湿蒸热郁。
19、黄疸发病无论外因、内因,二者都有瘀滞不解、内结不散的突出特点。
20、头痛每因失眠而病作或加重者,多属肝肾阴虚。
21、中风的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22、瘿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是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23、疟疾的基本治疗原则为祛邪截症。
24、上半身肿甚,以发汗为主;下半身肿甚者,须利小便为主。
25、形成痰饮的主要病机是三焦气化失宣。
26、消渴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27、肥胖的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气虚为多,标实以痰湿膏结内停为主。
28、经络肢体病证的治疗以痛径活络,缓急补虚为大法。
29、痹病的病机根本是邪气痹阻静脉。
三、是非判断题。
1、外感咳嗽多为实证,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为治疗要点。
(×)2、肺痈的病位在肺,其病性属本虚标实,其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祛邪、扶正。
(×)3、肺胀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
(√)4、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可诊断为惊悸。
(√)5、癫病可见沉默痴呆,但有明显抑郁症状,神志不清,无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