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一模考试资料(1)

政治一模考试资料(1)


基础、依据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
首先、重要
依据。
1.依法治国首先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
2.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要坚持依宪执政。
3.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障:全面依法治国。

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 3.依法治国的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 关系类答题技巧 ☆
A与B的关系
相同点
不同点
①A促进(阻碍)B
联系
(相互影响)
②B促进(阻碍)A
③A与B相互促进
(制约)
法律版块
“最”主要(本质)特征: 1.法律的最主要特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3.保护未成年人最主要、最根本的法律是宪法。 4.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法律。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5.最严厉的法律:刑法。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刑事违法行为,又叫犯罪。 6.维权的最后屏障,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诉讼。 7.捍卫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水之源木之本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华传统美德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5.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 品格:与时俱进 6.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创新 7.民族的魂魄:民族精神 8.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 直的价值标准
(最)基本 1.宪法的基本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由宪法规定。 3.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 4.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5.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利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6.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7.法治是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有制。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之上。 4.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核心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 2.宪法的核心内容: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3.宪法的核心价值:确认并保障公民 的基本权利实现。
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法治要求:良法:人民群众、社会发展 善治:公共利益最大化 6.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 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推中国梦的 实现。
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第一位
7.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强国 1.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富民的基本保障。
2.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8.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行政权。
国家机关 1.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或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或法院、专门人民 检察院或法院)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通过…法)、决定权(通过…方案、决定)、 任免权(对国家机关领导人)、监督权(作政府报告)。 5.司法机关是人民法院(国家的审判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 6.检察对象:公职人员和犯罪分子
基本 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系;原则是制度的依据, 制度体现原则) 2.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 3.基本国策有: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5.我国人口现状的新的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 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 6.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 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 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中心、重心 1.一切工作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经济建设的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 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的战略 重心。
首要、主要、重要 1.首要地位: 大力发展生产力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3.中国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 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4.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 置。 5.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 因素
其他: 1.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 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
监察对象: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
目标、目的 1.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 2.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 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石、基础 1.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 2.建设生态文明,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 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注:环境问题是发展问题×) 3.解决台湾问题(两岸问题)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4.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1.······谈谈对某个知识的理解。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2.······谈谈对某个观点/现象的理解/认识。 ······,分析上面材料。 ······你如何看待上述现象/行为。 √ (正确):体现了 / 做到了...... ×(错误):没有做到 / 缺乏......
3.······意义/原因/为什么? 有利于/有助于/因为......
决定性、关键: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关键一招。(强国之路,最鲜明 特色)
核心、魂、特点、作用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2.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最)根本 1.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2.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 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3.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 4.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根本上一致,高度统一。 5.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 6.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 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4.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 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 法确定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 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集中)体现: 1.我国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 2.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
5.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 3.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6.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
利益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 本利益所在
根本(之本、本质) 1.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 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 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文化优秀、国家强大、人民力 量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 谐之本 4.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