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PPT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PPT

1.天文灾害-太阳活动的表现、标志、周期及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表现:黑子和耀斑的增多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太阳活动极大年(太阳黑子增多,耀斑增强的 年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天文灾害: ①电离层扰动,给通信、导航、定位带来影响 ②导致气候异常,危及人类的健康 ③高能粒子会对在空间运行的航天器及对宇航 员产生辐射损伤。
我国气象气候灾害的时空分布
◆等压线的判读与灾害天气系统 等压线是反映大气运动和灾害性天气的载体, 根据等压线分布判读高、低气压中心等气压 场,特别是副热带气压中心的判读,进而判 读各种天气系统――气旋、反气旋、锋面、 锋面气旋、寒潮、台风等,结合相关大气知 识分析各地天气状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特别是根据等压线图判读灾害性天气系统 ――寒潮、台风。
4、危害: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思考:危害大小的影响因素) 5、防御措施: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提高建 筑物抗震强度,城市和交通建设避开危险的断 层,加强社会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和教育工作等 6、分布 世界:①环太平洋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中国:①台湾、福建沿海 ②太行山沿线、京津唐地区 ③青藏高原、川滇西部 ④新疆、甘肃、宁夏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气象 灾害
形成原因
发生 时间
影响范 围 果
带来后
寒 潮 倒 春 寒
源于西伯利亚、蒙 秋末 古一带的大范围的 冬季 强冷空气侵入我国 初春
极地大陆气团势 力强盛 西北季风吹扬, 干旱地区的沙尘 向东南方向扩散 3—5 月 以春 季最 为严 重
除西藏、云贵地区 能带来严寒、 受影响较小以外的 大风、霜冻等 我国大部分地区
伏 单一的副热带 旱 高压控制 干 长期无降水或 旱 降水异常偏少
长江中下 酷热少雨 游地区 华北、 西北
空气干燥,土壤 缺水,是突出的 世界性问题,影 响经济发展和社 会安定
冬春
五、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气象 灾害
形成原因
发生 时间
影响范围
带来后果
梅 雨 夏 涝 暴 雨 洪 涝
江淮地区冷暖 气团势均力敌 夏季风强、影 响时间长,降 水强度大
火山
地下深处岩浆沿裂隙喷出地表的现象。强烈 的火山喷发,会带来有毒气体、熔岩流、火 山灰、泥石流等危害。火山的分布,基本上 与地震一致。
1、火山的构造:
地下岩浆喷出地表的漏 斗形喷口
2、分布:基本上与地震一致
(3)火山分类:死火山、活火山、 休眠火山 (4) 火山与人类的关系: 害——熔岩会摧毁田园、建筑等;火山 灰会遮天蔽日,影响交通;引发地震 利——会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形成可 开发的旅游资源 (5)防御措施:
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 气候变暖、 干旱、风沙 侵蚀等,滥 垦滥挖滥牧 滥砍滥伐造 成植被破坏 沙漠面积扩 大、耕地减 少、风沙危 害、沙尘暴 植树种草、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盐碱化




地形、土 壤、气候、 植被等自 原因 然因素, 不合理的 垦殖等人 为因素
土地生产 危害 力下降, 农业减产 因地制宜 对策 发展生态 农业
2.气象气候灾害 (1)主要类型
台风飓风、暴雨、洪涝、干旱、
寒潮、风沙天气 (2)每种气象气候灾害掌握的内容 概念 、成因 、发生时间和主要分布 地区 、主要灾害 、防御措施
◆气象气候灾害的时空分布: 时间: 1月:寒潮、冻害、大雪等 3-4月:华北、西北春旱、沙尘暴 华南暴雨、洪涝、冰雹 7月:梅雨、长江流域的伏旱、台风 空间: 东北:暴雨、洪涝、低温冻害 华北:干旱、暴雨、洪涝 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涝、伏旱、台风 华南地区:暴雨、干旱、低温冻害、冰雹、台风 西北地区:干旱、冰雹和暴雨 西南地区:暴雨、干旱、低温冻害、冰雹、台风
形成降水的天气 系统(锋面、气 旋等)持续时间 长
春末 江淮地区 阴雨连绵或 干旱(空梅) 夏初
6—8 月
华北、南 方地区
的广大地 区
洪涝灾害
五、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气象 灾害
形成原因
发生 时间
影响范围
带来后果
台 发源于热带 洋面的大气 涡旋(热带 低压)、尤 以西北太平 风 洋发生频率 最高、强度 最大。
期:华南地区4~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6~7月,北
方各地7~8月。汛期常常出现暴雨和洪涝灾害。
3.地质灾害及防御 (1)主要类型 地震 、火山 、滑坡 、泥石流 (2)每种灾害掌握的内容 成因 、危害 、我国分布 、发生地 点、防御 、关联性
地震
1、概念 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 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 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地面振动的现象。 内力作用 内能释放 岩石圈 破裂 地面振动(地震) 超过岩石承受限度 地震波 2、分类 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其中构造地震的危 害最大。
恶劣天气
东部季风区
出现低温 雨雪天气 给农业生产和 国民经济以及 人民生命财产 带来严重损失
风 沙 天 气
“三北”地 区
五、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气象 灾害
形成原因
发生 时间
影响范围
带来后果
春 旱
气温回升快,蒸发 3—5 旺盛,夏季风没有 月 到达,降水少 7月
华北
空气干燥,土 壤缺水,河湖 水位下降
(3)干旱: ①概念: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②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注意 造成干旱的原因、主要的大洲) ③发生时间: ④危害: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 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④防御: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 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 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 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 改进耕作制度等,都是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 ⑤我国的分布情况: a、南方和东北涝多于旱 b、江淮流域—夏涝、伏旱
3、危害:泥石流堵塞江河、摧毁城镇、村庄,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较大。 4、防御措施:根据天气情况做好预报,小流 域治理水土流失,恢复地表植被等。
滑坡与泥石流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 ②主要是重力作用形成的 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 ④破坏力极强 不同点:①运动物质体积大小不同 ②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我国是滑坡和泥石流(分布范围最广的地质灾害)的多 发国家: ①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地表起伏增加了重 力作用。 ②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干旱地区大 水漫灌,雨 水位升高, 沿海地区过 分抽取地下 水,海水倒 灌
耕地退化、 农业减产 完善排灌系 统,利用水 利和生物等 配套技术
大气污染、 水污染、工 水土流失、 业、生活固 酸雨、大 体废弃物堆 量使用化 放,农业使 肥 用化肥、农 药、除草剂
⑤台风各部位的风向(移近时、登陆时) 移近时
D
登陆时
⑥台风灾害: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 造成。(风暴潮:孟加拉国、美国、中国) ⑦危害:破坏农业、交通、通讯公共设施等 ⑧防御: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
(2)暴雨洪涝 ①形成条件:a、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b、强烈的上升运动 c、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②分布: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 b、亚洲 ③发生时间:夏、秋(我国:5---10月) ④防御: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 防洪:工程措施包括: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 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 非工程措施是: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 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 防洪保险等。
季 风 气 候
滑 坡 泥 石 流 灾 害 多 发
2、成灾上的关联性: 地
建筑倒塌
人 员 伤 亡



海 震 火

啸 灾
疫 病 蔓 延 ( 疫 灾 )
4、土壤和生物灾害:
(1)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 (江南丘陵地区的红色沙漠)、石漠化、 酸化、污染。
(2)森林火灾、农林病虫鼠害、生物多样 性的减少、生物入侵 (注意其原因、分布地区、危害、如何防 治)
滑坡:
1、概念: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整体下滑的
现象
2、分布:山地、斜坡
3、危害:造成农田、建筑物、道路破坏及
人员伤亡。 4、防御措施:及早识别滑坡危险,建设护 坡工程等。
泥石流: 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 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分布:山地、斜坡 山 区爆发泥石流的条件: ①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②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③植被条件-植物覆盖较差,地面缺乏保护 ④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 石块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
(6)沙尘暴 关于沙尘暴天气
沙尘来源
干旱内陆、施工工地

气候干旱

影响地区
下风向地区
盛行风
形 成 原 因
自然 原因
植被稀少
治 理 措 施
退耕还草 退耕还林 植树种草
地表疏松 滥垦滥伐
人为 原因 过度放牧 违章施工
合理放牧
文明施工
夏半年是我国暴雨和洪涝灾害集中发生的时段。 东部各地随副热带高气压的向北移动,先后出现汛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成因上的关联性:
地震频发,震级高
地壳 活动 强烈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 风化严重 ↑ 干、湿季分明, 暴雨集中
季 风 气 候
滑 坡 泥 石 流 灾 害 多 发
人类活动的影响:
采矿及水利工程可能诱发地震与滑坡; 不合理采矿致使碎石增多,加上植被破 坏,地表径流流量增大,流速加快,易 发生泥石流。
夏秋 季 (7--9 月)
粤、闽、 琼、台以 及沿海其 他省区。 (内陆地 区也会受 其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