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戏剧的起源与早期戏剧
傀儡。”书中还说“余此文所论,以宋之傀儡戏、影戏为主,以
为宋元以来戏文杂剧所从出,乃至后世一切大戏,皆源于此”。
五、外来说
许地山的《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底点点滴滴》从中、
印戏剧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共性出发得出结论:“中 国戏剧变化底陈迹如果不是因为印度的影响,就可以
看作是赶巧两国底情形相符了。”
2.大武 3.宴飨乐舞
二、汉魏百戏
汉代优戏表演最初名为角抵戏,后来又称为百戏。百
戏是伴随着秦汉崭新封建经济和文化高涨而兴盛的新 兴表演艺术,它是汉代表演艺术的主体部分。百戏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是一种成形的、完整的、规范的艺术形式,而是混合
了体育竞技、杂技魔术、杂耍游戏、歌舞装扮诸种表 演于一炉的大杂烩,一种“俳优歌舞杂奏”。
二、汉魏百戏
百戏的内容按照今天的观点进行粗略分类,大
体包括五个部分:
1·杂技 2·舞蹈 3·竞技
4·假形扮饰
5·戏剧
二、汉魏百戏· 东海黄公
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 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 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 未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 既不行,遂为虎所杀。三辅人俗用以为戏,汉 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
西汉角抵戏中的一个节目,取材于民间故 事据《西京杂记》,《东海黄公》根据特 定的人物故事演出的一段情节,表现人虎 搏斗。是第一个突破古代倡优即兴随意的 逗乐与讽刺,把戏曲表演的几种因素初步 融合起来,为戏曲的形成奠定了初步基础。
大面(代面)
• 《兰陵王入阵曲》也 叫大面、代面,为中 国古代著名的歌舞戏。 • 起源于北齐,盛于唐 代。是为歌颂兰陵王 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 男子独舞。舞者表现 兰陵王“指麾击刺” 的英姿。曾东传日本, 今属日本雅乐。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 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 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 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 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 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 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
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季羡林的《比较文 学与民间文学》均持此说。
六、民间说
唐文标在《中国古代戏剧史》中认为:“我认为中国
戏剧的主要起源来自民间,古剧所以晚起,所以掺杂 无数民间杂艺,它的通俗内容和大众化的语调外形,
它的平庸思想,人情世故的主题,它之所以跟世界上
希腊悲剧和印度梵剧大异的地方,完全由于它自民间 来,以满足平民阶层的娱乐消闲为第一要点,因此它
三十六髻
宣和中,童贯用兵燕蓟,败而窜。一日内宴,教坊进
伎,为三四婢,首饰皆不同。其一当额为髻,曰: “蔡太师家人也。”其二髻偏坠,曰:“郑太宰家人
也。”又一人满头为髻如小儿,曰:“童大王家人
也。”问其故,蔡氏者曰:“太师觐清光,此名朝天 髻。”郑氏者曰:“吾太宰奉祠就第,此懒梳髻。”
至童氏者曰:“大王方用兵,此三十六髻也。”(周
3.驱傩仿生
傩是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一种仪式。
(二)人化拟神
1.巫祭 2.雩祭
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
3.蜡祭
年终举行的报答对人类有功神明的祭祀。
(三)史诗性祭祀乐舞
1.部族乐舞
传说每一个氏族公社都有自己的部族乐舞,伏羲氏时为《扶 来》,神农氏时为《扶持》,黄帝时为《咸池》,尧时为《大 章》,舜时为《大韶》,其内容跟氏族来源的神话传说及部族 的兴旺史有关。
史记· 滑稽列传· 优孟传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黙,啖以枣脯。马 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 “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 “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
的成熟期也非要等待中国农业社会演化的结果。宋代
出现一个具体而微的大众化市民社会不可了。”
七、文学说
1.讲唱文学 2.敦煌变文说 3.自小说脱胎说
八、百戏之摇篮说
祝肇年、彭隆兴《百戏是形成中国戏曲的摇篮》一书 与云:“戏剧是在‘百戏’中间孕育形成的,“角羝 戏”又是直接孕育戏剧的母体。 吴国钦在《瓦舍文化与中国戏剧的形成》中明确说到: “我认为戏曲形成于汉代,在汉代百戏中已经出现了 戏剧实体,像《东海黄公》、《总会仙唱》这类节目, 就是初期的戏剧,它们都是一种戏剧演出。”
演员也由参军戏的两个角色扩充到四人或五人
为一场。
四、宋杂剧与金院本
金代院本的文献较少,从现存资料看来,它与杂剧有
很多相似之处。《辍耕录》载有院本名目六百九十种, 从其中如《杜甫游春》、《陈桥兵变》、《张生煮海》
等剧目和人物“家门”分别的细致看,可见当时表演
艺术的进展。而解放后山西侯马金墓出土的舞台演出 砖俑也证明了《辍耕录》院本演出由五人扮演的说法。
优莫谏饮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
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优莫曰: “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
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
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 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
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优旃反语谏秦皇
始皇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
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 之足矣。”始皇以故辄止。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
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 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第二节 中国早期戏剧
总论 一、先秦歌舞
二、汉魏百戏
三、隋唐戏弄
四、宋杂剧与金院本
五、宋元南戏
总论
1.戏剧源于模仿——原始人类部族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原始哑剧和仪式 舞蹈 2.仪式拟态——在自然神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祭祀仪式歌舞表演
3.宴飨乐舞——初级戏剧作为宴饮之乐的一部分出现于先秦时期王室贵
二、巫觋说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提出:
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 世。《楚语》:“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 而又能齐肃衷正„„如此,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 在女曰巫,及少皋之衰,九黎乱德,明神杂糅,不可 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
三、俳优说
夏桀时代就有了倡优 关于优的记载,最初见于《国语·郑语》史伯对郑桓 公说周幽王“侏儒、戚施实御在侧”韦昭说:“侏儒、 戚施皆优笑之人,可见就是当时的俳优。 刘向《古列女传·孽嬖传·夏桀末喜》中记载: “桀„„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 造烂漫之乐。” 春秋时代,优孟扮为孙孙叔敖而与楚庄王相问答一事, 向来被人为是中国戏剧的开端。
密《齐东野语》卷十)
天灵盖
金人自侵中国,唯以敲棒击人脑而毙。绍兴间,有伶
人作杂戏云:“若要胜金人,须是我中国一件件相敌, 乃可。且如金国有粘罕,我国有韩少保;金国有柳叶
枪,我国有凤凰弓;金国有凿子箭,我国有锁子甲;
金国有敲棒,我国有天灵盖。”人皆笑之。(张知甫 《可书》)
二圣环
秦桧以绍兴十五年四月丙子朔,赐第望仙桥;丁丑,赐银绢万匹 两,钱千万,彩千缣,有诏就第赐燕,假以教坊优伶,宰执咸与。 中席,优长诵致语,退。有参军者,前褒桧功德,一伶以荷叶交 椅从之,诙语杂至。宾欢既洽,参军方拱揖谢。将就椅,忽坠其 幞头。乃总发为髻,如行伍之巾,后有大巾环,为双叠胜。伶指 而问曰:“此何环?”曰:“二圣环。”遽以朴击其首曰:“尔
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
十世不绝。 此知可以言时矣。
四、傀儡说
此说见于孙楷弟《傀儡戏考源》,他将傀儡戏的源头溯至西周傩
礼中方相氏所佩戴的“黄金四目”面具,因为方相矢是用真人来 扮饰,而丧家出殡时每用方相氏先就柩开路,由是联系到《旧唐 书.音乐志所载“窟垒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 也,汉末始用于嘉会”等语,乃认定傀儡戏当即由方相氏的驱疫 蜕变而来。但因方相氏系用真人扮饰,于是悬断“当代傀儡戏有 二派:一以真人扮饰,一以假人扮演,二者性质不同,而皆谓之
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
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 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 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族的酒席宴筵上。 4.百戏——汉代俗乐大兴,作为俗乐组成部分的优戏也蕴蕴而起 5.教坊与梨园——优戏产生了众多的剧目,倡优女乐歌舞里发展起面目 一新的歌舞戏。 6.杂剧与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