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第一章艺术的形态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艺术的形态。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艺术形态是什么,理解艺术形态的种类、特点、构成关系及艺术形态与主体世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艺术的本质及规律性特征。

本章节重点有: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艺术形态的特点;时空艺术;造型与造型综合艺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整体性显现;艺术形态与主体世界的关系。

本章难点是:时间艺术;空间艺术;造型艺术;非造型艺术;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内在世界折射外在世界。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一)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二)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三)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第二节艺术形态的划分(一)物化结构与艺术形态(二)符号体系与艺术形态第三节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一)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二)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内在世界折射外在世界(三)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性显现第四节艺术形态与主体世界(一)指导思想的一元和艺术创新的多元(二)艺术家心灵呈现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三)感情与思想存在的方式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1. 领会: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2. 简单应用:艺术形态的特点。

(二)艺术形态的划分l. 领会:名词解释“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2. 简单应用:造型艺术、非造型艺术、造型与造型综合艺术各自所包含的内容及符号体系特征。

(三)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1. 识记:在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中,《第五交响曲》被定名为《命运交响曲》;中国文字的发展成熟分三期,纯图画期、图画佐文字期、纯文字期。

2. 领会:名词解释“第四堵墙”。

3. 简单应用:艺术形态构成的三种方式。

4. 综合应用:中国书法为什么能够成为艺术品?(书法艺术四要素)(四)艺术形态与主体世界1. 识记:裴多菲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柴科夫斯基芭蕾舞曲《天鹅湖》;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维也纳森林故事》;贝多芬乐曲《献给遥远的爱人》;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比才歌剧《卡门》。

2. 领会:艺术形态与主体世界的关系——心灵思想的存在和异在。

第二章艺术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功用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艺术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功用。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是怎样产生的,理解艺术发展的各种规律,并从理论上掌握艺术起源的各种学说以及艺术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功用。

同时希望学生能用自己的理论学习指导实践创作,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反过来加深自己的理论认识。

本章节重点:原始艺术与生产劳动的紧密关系;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潜意识”说;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艺术的社会功用。

本章难点:劳动作为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艺术的发生(一)原始“艺术”(二)劳动——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三)促使艺术发生的其他因素第二节艺术的发展(一)艺术随时代而嬗变(二)艺术发展中的继承和革新第三节艺术的社会功用(一)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二)艺术的社会功用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艺术的发生1. 了解:原始艺术与劳动生产的关系。

2. 理解:名词解释“劳动说”、“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潜意识”说。

(二)艺术的发展1. 识记: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索福克勒斯《俄狄普斯王》;欧里庇德斯《美狄亚》;歌德《浮世德》。

2. 领会:名词解释“三一律”。

3. 简单应用: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三)艺术的社会功用1. 领会: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艺术与政治、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的关系。

2. 领会:艺术的社会功用——审美功用、认识功用与社会组织功用。

第三章艺术作品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艺术作品。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作品,理解有关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并从外部和内部对艺术作品进行本体论上的把握。

希望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们能掌握最基本的理论内容,同时建议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创作体验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本章节重点有: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独立存在的艺术实践的产品;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艺术作品是审美对象;艺术语言的构成要素。

本章难点“有意味的形式”。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什么是艺术作品(一)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二)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三)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第二节艺术语言(一)艺术作品是艺术语言的具体形态(二)各门类艺术语言的特征及相互作用(三)艺术语言的功能第三节艺术作品的属性(一)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二)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什么是艺术作品1. 领会:名词解释“艺术作品”、“意象”;艺术作品是审美对象。

2. 简单应用:为什么说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3. 综合应用:试析克莱夫·贝尔命题——艺术作品是“有意味的形式”。

(二)艺术语言1. 领会:名词解释“意念”、“物象”、“艺术形式”、“艺术方法”。

2. 简单应用:简析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系。

3. 综合应用:艺术语言体系的构成因素及相互间的关系。

(三)艺术作品的属性1. 领会:“成教化助人伦”“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

2. 简单应用:艺术美;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

3. 综合应用:艺术作品的商品性质和艺术价值的关系是什么?尊重艺术作品版权与艺术生产有何关系?第四章艺术家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艺术家。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家,结合自身的体验理解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并进一步掌握他对社会和人类生活应该起到的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们对于他的评价问题。

希望学生们能以自己的所得来规范和约束自己,做一个高素养的艺术创造者。

本章节重点有:艺术家的构成要素;艺术家的作用和地位。

本章难点:艺术家的价值。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艺术家的特点(一)艺术家的主体性(二)艺术家的创造性(三)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第二节艺术家与艺术创新(一)创新是艺术家的使命(二)艺术创新与艺术个性(三)艺术创新与继承第三节艺术家的作用、价值与地位(一)艺术家的作用与价值(二)艺术家的地位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艺术家的特点1. 识记:艺术世界的构成;“竹林七贤”;“元四家”2. 领会:艺术家的主体性。

3. 简单应用:艺术家的特征是什么?(二)艺术家与艺术创新1. 领会:艺术创新的含义。

2. 简单应用:为什么说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新?艺术家怎样才能有所创新?(三)艺术家的作用、价值与地位1. 领会:艺术家的作用。

2. 领会:艺术家的价值和地位。

第五章艺术创作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艺术创作。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艺术创作和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艺术创作的过程做出理论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艺术创作理论及类型。

而且,希望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能促使学生进行自觉的理论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本章节重点有:艺术的创作过程。

本章难点: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自然论和中国的艺术精神。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一)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二)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三)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四)自然论及中国艺术的精神第二节艺术创作的过程(一)灵感思维(二)构思原理(三)艺术世界的诞生第三节艺术创作的主体条件(一)艺术的天赋和敏感(二)才能和技巧,勤奋和修养(三)艺术的独创性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创作理论及创作类型1. 识记:西方阐述艺术再现自然的理论最早的代表;塞尚是站在西方艺术由古典转向现代,由“再现”转向“表现”那条横平线上的第一个人;康定斯基被认为是“热抽象”的代表,蒙德里安被认为是“冷抽象”的代表;米罗被认为是“符号创作”的先驱;克利被称为‘符号魔术师”;源起于法国的立体主义,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各种形式的原始主义,分别从塞尚、凡高、高更的艺术里找到了兴起的源头或踪迹;孔子被推祟为中国音乐艺术精神的最早最伟大的发现者;宗炳《画山水序》;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现代艺术,从木刻运动、话剧、电影、摄影艺术发源,赋与创作以现实的再现性内涵,由“五四”运动开始到三十年代初,拉开了中国艺术由古典转向现代的序幕。

2. 领会: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自然论及中国艺术的精神。

3. 简单应用:举例说明中国艺术的美学特征——天人统一观、心物统一观、神形统一观、文质统一观。

(二)艺术创作的过程1. 领会:里普斯的“移情论”;波特莱尔的“应和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构论”。

2. 领会:名词解释“灵感”。

3. 综合应用:什么是艺术的“气势”?举例说明艺术世界的四种创作类型。

(三)艺术创作的主体条件1. 领会:才能和天才的区别。

2. 领会:艺术的程式、经验与艺术独创性的关系。

第六章艺术欣赏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本章是设计师与设计群体。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欣赏的涵义和特点,理解艺术欣赏的条件、艺术欣赏的心理层次和艺术欣赏的方法及艺术欣赏的复杂性等问题,并对艺术欣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把握。

本章重点:艺术欣赏的涵义和特点;艺术欣赏的条件;艺术欣赏的方法及艺术欣赏的复杂性。

本章难点:艺术欣赏的心理层次。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第二节艺术欣赏与审美经验(一)再现因素召唤的审美经验(二)表现因素召唤的审美经验第三节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一)审美感觉(二)审美理知(三)审美心象(四)审美共鸣第四节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一)艺术欣赏与审美经验1. 了解: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间的关系。

2. 理解:中国山水画以抽象性的表现因素区别于西方风景画。

(二)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1. 领会:“画眼”;“力的图式”。

2. 识记: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德彪西《雨中花园》;我们可以把悲剧比喻为“酒神”精神的艺术,把喜剧比喻为“日神”精神的艺术。

3. 综合应用:试析艺术欣赏的四个心理阶段——审美感觉、审美理知、审美心象、审美共鸣。

(三)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1. 识记:艺术批评被称为“运动着的美学”;“比较宗教学”的创始人麦克斯·缪勒。

2. 领会:艺术批评的范围和性格。

【附录】题型举题第一节单项选择题在“心物统一”关系问题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命题提出者是()A. 唐代张璪B. 宋代郭熙C. 明代王履D. 清代石涛二、多项选择题1. 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主要有()A. 劳动说B. 游戏说C. 巫术说D. 摹仿说E. 表现说2. 艺术家的价值是指艺术家存在的意义,它可分为()A. 生活价值B. 社会价值C. 经济价值D. 本体价值E. 附加值三、判断改错题(指出划线部分的表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 艺术个性是艺术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衡量艺术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和尺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