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轨道工程施工安全要点(培训课件)

地铁轨道工程施工安全要点(培训课件)

20
轨道工程作业安全要点
2)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1)电工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电工作业必须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及绝缘工具,并定期检验。 (2)配电箱及开关箱必须防雨、设门并配锁,进、出线口必须设在箱体下底面,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 或箱门处,箱内严禁存放杂物,每月检查维修一次。 (3)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要求,所有用电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4)现场移动式电器设备必须使用橡皮绝缘电缆。 (5)施工用电线路按规范要求布设,采用三相五线制的供电系统,各类电器设备均安设安全保险装置,严格执行一机 一闸一保护。 (6)本工程配电系统执行“三级配电、逐级保护”、“TN-S接零保护系统”。 (7)本工程变压器中性点必须做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配电箱必须做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 (8)各级配电箱、开关箱均须装设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须按配电级别合理选型。 (9)各类用电机具、设备可能带电金属外壳,均须做好保护接零。
15Leabharlann 轨道工程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及分析
案例: “2010.08.13”包满铁路新建朝鲁图车站10辆重载道砟老K车车辆溜逸事故
3、应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 1)制定有针对性的工程线行车运输技术规定和安全技术交底,对车辆停放线路的位置进行明确,并 设防溜措施。 2)定期检查车辆的制动装置,确保制动可靠。 3)机车摘钩后,车辆必须按规定落实防溜措施。 4)对车辆停放期间必须进行复查,确认防溜措施是否设置妥当。
5
轨道工程作业简介
6
7
7
轨道工程作业涉及的工种和单项作业
轨道工程作业是一项涵盖多工种操作人员、多类作业机械设备(机具)和多种专业单项作业内容的工作。 1、涉及的工种操作人员 主要包括:一般工种有木工、混凝土工、钢筋工、测量工、线路工、管工、调车员;特殊工种有电工、 电焊工、架子工、起吊信号工、铺架机驾驶员、轨道车驾驶员等。 2、涉及的机械设备(机具) 主要包括:一般机械、机具有电焊机、钢筋弯曲机、打磨机、发电机、钻孔机、起道机、液压直轨机、 砂轮机、移动式钢轨接触焊机等;特种设备有内燃动力机车、轴流式通风机、龙门吊、汽车吊、轨道车、铺 架机等等。 3、涉及的专业单项作业 包括测量放线、机械运输、起重吊装及 钢筋、模板、混凝土、道床铺设、铺轨、焊轨等等。
天车轨道无安全装置 起重吊装作业未严格执行“十不吊”规定
起重吊装人员无证上岗 汽车起重机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使用 汽车起重机吊装前未对场地进行试压,未进行试吊 汽车起重机支腿未满伸,支腿下未垫方木 汽车起重机作业时起重臂角度不满足技术要求 起重作业区域未设警戒标志,无关人员进入或穿行
吊装作业未安排专人防护 六级及以上大风、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进行吊装作业 龙门吊停放时未锁紧锁轨器,恶劣天气停放时未拉紧缆风绳
暴露于风险中的人员 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
事故后果 触电、电气火灾
触电 触电 触电 触电 触电、电气火灾 触电 触电 触电 触电 触电、电气火灾
11
吊装作业
危险源 龙门吊未取得安装告知即进行安装
龙门吊安装完成未经专门部门检验合格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轨道车制动、防溜装置损坏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轨道车超速行驶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轨道车司机未按照信号显示(行车凭证)的要求形式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轨道车未认真执行“高声呼唤,手比眼看”的呼唤应答和车机联控制度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轨道车行驶时,司机和信号员未进行瞭望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瞭望不良时,未鸣笛示警,减速通过
16
轨道工程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及分析
案例2、 “2008.12.10”石太客专平板车脱线事故 1、事故经过简况
2008年12月10日18时20分,由某单位承担施工的石太客运专线铺架,运送道碴的工程列车在返回基 地时,因车速过快,机车及七辆平板车脱线,造成5人死亡。
2、事故主要原因、教训 直接原因:项目部违规违章使用属于报废淘汰的机车,因车速过快,制动失灵,导致事故发生。 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对设备管理制度不落实,机车维修保养不到位,机车存在多处故障和缺陷,空 气压缩机风压控制继电器存在故障.无速度表,仅凭司机经验判断。二是机车乘务员违章作业,随车人员人 货混装。三是培训教育不够,自我防护意识缺失。
龙门吊检测合格后30日内未取得使用登记证,进行吊装作业
龙门吊基础未经验算,基础强度及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龙门吊走行轨轨缝错台,水平、纵向高差超标,走行轨压板压接不牢固
龙门吊走行轨未设置接地 龙门吊走行轨两端无车档 龙门吊警示灯、锁轨器、限位器等安全保险装置不全或损坏 龙门吊吊索具损坏或磨损超标 龙门吊吊索具材质不符规范要求
2、涉及的伤害或事故类型 可能造成的伤害和安全事故包括: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倾覆、机械伤害、火灾、触电、灼烫等。
10
轨道工程作业涉及的安全风险及可能造成的伤害或事故类型
3、危险源及事故分析
施工用电
危险源 电工无证上岗 未执行“三级配电、三级保护”系统 未执行TN-S接零保护系统 变压室、配电箱、开关箱等配电装置不规范 配电线路接线不正确 配电线路老化、破损 工作接地、重复接地不正确 用电设备未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 用电设备无保护接零或保护接零失效 熔断器、漏电保护器等电器元件不匹配或损坏 施工用电电工未巡检或巡检不到位
作业人员
设备脱轨、车辆伤 害
走行轨接头错台,水平高差超标
作业人员
设备脱轨、车辆伤 害
轨道运输设备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即投入使用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轨道车司机无证上岗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轨道车司机疲劳驾驶、酒后驾驶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轨道车出行前未对车辆、线路进行检查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轨道车运行监控装置、机车信号、通信设备、安全防护用品、主要工具等备品不 全
安全第一
警钟长鸣
本课件培训对象为地铁工程现场操作人员, 内容为地铁工程轨道工程作业安全系统知识,有 助于操作人员学习和掌握轨道工程作业的有关作 业风险、伤害及事故类型、防范及应急措施等知 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4
轨道工程作业简介
轨道是地铁线路组成的重要部分,一般所说的轨道包括钢轨道床、道岔、轨枕、扣件以及轨道附属设施等。 轨道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工程结构铺设于地铁隧道下部基础之上,在列车运行中起着导向作用,同时直接承受列车运 行过程中产生的荷载。在列车荷载的作用下,轨道的各组成部分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列车在设 计时速内安全、平稳地运行。
18
19
19
轨道工程作业安全要点
1)吊装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吊装作业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后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2)每天坚持班前安全讲话,以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3)吊装作业严格执行“十不吊”制度。 (4)吊装设备现场组装需制定安装方案,安装完毕后,由机械和安检部门共同检查验收后,方准投入使用。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5)吊装所用的钢丝绳按规定选用,并保持完好,绳卡数量根据绳径确定,但不得少于3个。钢丝绳的选用 必须考虑足够的安全系数。 (6)吊装作业前必须检查制动器、吊钩、钢丝绳和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严禁吊装设备“带病”作业。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轨道车内未配备灭火器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轨道运输过程未严格执行其安全操作规程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轨道运输未设专人防护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轨道运输无信号指挥或信号不明、指挥错误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平板车使用前未进行检查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平板车制动装置失效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平板车超载、偏载、松散运输
作业人员
8
9
9
轨道工程作业涉及的安全风险及可能造成的伤害或事故类型
轨道作业是一项需要多工种、多种机械设备和多种专业单项作业组成和交织完成的工作,其过程可能包含多种 安全风险、隐患,如果管理措施不到位,作业不规范,极易造成人员伤害和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1、涉及的安全风险、隐患 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施工风险、环境风险等)包括:轨行区运输、行车、大型设备、起重吊装等施工风险及 道路、行人等环境风险等。
害 设备倾覆 设备倾覆
触电 设备倾覆、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设备倾覆、起重伤害 设备倾翻、起重伤害 设备倾翻、起重伤害 设备倾翻、起重伤害 设备倾翻、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起重伤害 设备倾翻、起重伤害
轨道运输
危险源
暴露于风险中的人员
事故后果
走行轨支墩螺栓缺失,紧固不到位
车辆伤害
平板车未配备方木、绳索、铁楔等制动装置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平板车停用时,未锁上铁链锁和穿紧铁鞋
作业人员
车辆伤害
13
14
14
轨道工程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及分析
案例: “2010.08.13”包满铁路新建朝鲁图车站10辆重载道砟老K车车辆溜逸事故
1、事故经过简况 2010年8月13日10时30分,由某单位承建施工的新建包头至满都拉铁路,停放在新建朝鲁图车站10辆 重载道砟老K车,因没有设置好防溜装置,发生溜逸,冲入区间,撞击正在线上整道和临近作业人员,造成 11人死亡。 2、事故主要原因、教训 直接原因:机车摘钩后离开时,老K车停放没有严格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242条规定做好老K车 的防溜防护,在6、7级风力作用下,导致10辆重载道砟老K车溜逸,导致事故发生。 间接原因:一是项目部生产组织混乱,有关管理人员不知道8月13日有人在此段施工,管理失控。二是 监督检查不到位,老K车在朝鲁图站停留时没有进行复查,停留期间没有严格检查防溜措施是否设置妥当。 三是现场监管不力,没有安排带班人员监管,未按规定设置防护员,致使老K车组到来时未及时发现。四是 没有针对性的工程线行车运输技术规定和安全技术交底,对老K车停放线路的位置未明确,没有明确规定老 K车防溜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