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硬盘版)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硬盘版)

消除不必要的成本。 n 功能分析包括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功能整理和功能评价。 l 创造新方案 l 分析与评价方案
轿车 VE 的价值工程 分析流程 (重点)
3
第 2.5 章 TRIZ 理论 2.5.1 TRIZ 理论体系 1、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预测技术系统进化模式和产品成熟度; 2、最终理想解:系统的进化总是向着更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3、技术矛盾解决(40 个发明)原理:浓缩 250 万份专利背后所隐藏的共性发明原理; 4、物理矛盾分离方法:分离原理是针对物理矛盾的解决而提出的; 5、矛盾矩阵创新原理:为解决问题直接提供化解矛盾的发明工具; 6、物理效应和现象知识库:将物理现象和效应应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7、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针对非标准问题而提出的一套解决算法 8、物场模型分析:用于建立与已存在的系统或新技术系统问题相联系的功能模型; 9、创新问题的标准解法:5 级共 76 个标准解法,可以将标准问题在一两步中快速进行解决; 2.5.2 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1、技术系统的 S 曲线进化法则; 2、提高理想化法则; 3、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 4、动态性进化法则; 5、向超系统进化法则; 6、子系统协调性法则; 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 8、向自动化方向进化法则。 2.5.3 TRIZ 发明问题
(2)环境适应性。适应使用环境的湿度、温度、载荷、震动等特殊条件。
(3)人机友好性。满足使用者生理、心理等方面要求,使产品外形美观,色彩宜人,操作简单、方便、舒适。
(4)可维修性。使产品能够且易于维修,维修的停机时间、费用、复杂性、人员要求和差错尽可能最小。
(5)安全性。保证不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破坏。
这样将一个物理实体的复杂的三维加工离散成一系列层片的加工,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且成形过程的难度与待成形的 物理实体形状和结构的复杂程度无关。快速成形过程示意图如图 5.1 所示。
5
2.RPM 技术的实现流程:
图 5.1 快速成形过程示意图
图 5.2 RPM 的离散/堆积成形流程 3.RPM 技术的特点 原理 (1)高度柔性,可以制造任意复杂形状的三维实体; (2)CAD 模型直接驱动,设计制造高度一体化; (3)成形过程无需专用夹具或工具; (4)无需人员干预或较少干预,是一种自动化的成形过程; (5)成形全过程的快速性,适合现代激烈的产品市场; (6)技术的高度集成性,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对它们的综合应用,带有鲜明的高新技术特征。
⑦组织模式的开放 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数据通讯速度,缩短了企业之间的距离。传统的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封闭设 计正在变为不受行政隶属关系约束的、多企业共同参与的异地设计。为完成一种设计任务形成的虚拟企业或动态联盟将实现 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和水平。
⑵ 以设计理论为指导
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传统设计是以生产经验为基础,以运用力学和数学形成的计算公式、经验公式、图表、手 册等作为依据进行的。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许多工程现象不断升华和总结为揭示事物内在规律和本质的理论,如摩擦学理 论、模态分析理论、可靠性理论、疲劳理论、润滑理论等。现代设计方法是基于理论形成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指导设计可 减小经验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设计的主动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现代设计是以理论指导为主、经验为辅的一 种设计。
(6)可安装性。保证产品使用前安装容易、可靠,且安装费用最小。
(7)可拆卸性。考虑产品的材料回收和零组件的重新使用。
(8)可回收性。考虑产品报废及回收方式。
1.4 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
1.4.1 技术 :
1)现代设计方法学
(1)系统设计 (2)价值工程 (3)功能设计 (4)并行设计 (5)模块化设计 (6)质量功能配置 (7) 反求设计 (8)绿
1.4.2 设计手段的精确化、计算机化、自动化与虚拟化
(1)精确化 (2)计算机化 (3)自动化 (4)虚拟化
1.4.3 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展望
1)设计过程的数字化。2)设计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研究 3)动态多变量优化和工程不确定模型优化 4)网络化并行设计及协 同设计技术 5)虚拟设计和仿真虚拟试验及快速成形技术 6)大力普及、推广与发展 CAD 技术的应用研究 7) 面 向 集 成 制 造 8)微型机电系统的设计
4
第 3 章 反求设计 3.1 反求工程的概念
在机械领域中,反求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是在没有设计图纸或者设计图纸不完整以及没有 CAD 模型的情况下, 按照现有零件的模型(称为零件原形),利用各种数字化技术及 CAD 技术重新构造原形 CAD 模型的过程。 3.2 反求工程的研究对象分析
反求工程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①实物类 ②软件类 ③影像类 (1)反求对象设计指导思想、功能原理方案分析 (2)反求对象材料的分析 (3)反求对象工艺、装配分析。 (4) 反求对象精度的分析。 (5)反求对象造型的分析。 (6)反求对象系列化、模块化分析。 3.3 反求工程的步骤
• 数据获取 Data Capture • 数据预处理 Preprocessing • 数据分块与曲面拟合 Segmentation and Surface fitting • CAD 模型生成 CAD model creation 3.4 测量机分类 接触式 三坐标测量机 机械手 非接触式 光学 磁学 声学 破坏式 自动断层扫描
(6)抗磨损性。要求零件在规定时间内材料的磨损量在规定值以内。
(7)抗腐蚀性。要求产品在恶劣环境下不被周围介质侵蚀的特征。
(8)抗蠕变性。要求高温环境工作的产品不发生蠕变或蠕变变形在规定值以内。
(9)动态特性。指在动载荷作用下产品具有良好的抗振特性,以保证产品的平稳和低噪声运行。
(10)平衡特性。指旋转产品具有良好的静平衡和动平衡特性。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第 1 章 现代设计技术概论
1.1 现代设计的特征
现代设计是传统设计的深入、丰富和完善,而非独立于传统设计的全新设计。虽然目前对现代设计尚无确切定义,但可 从以下特征来理解。
⑴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
这是现代设计的主要特征。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①设计手段的更新 计算机技术推动了设计手段从“手工”向“自动”的转变。
②产品表示的改变 计算机技术推动了产品表示从“二维”向“三维”的转变。
③设计方法的发展 促进了一些新的设计方法的出现,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和先进的软件技术是这些方法实施的保 证。
一些先进的设计方法如有限元分析、优化、模态分析等都涉及大量复杂计算,只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才能推动这些方法 的进步和应用。新的设计方法如并行设计、虚拟设计、计算机仿真等。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是由 CAD 模型直接驱动的快速制造任意复杂形状三维实体的技术总称。 1.快速成形技术的基本过程: (1)由 CAD 软件设计出所需零件的计算机三维曲面或实体模型; (2)将三维模型沿一定方向(通常为 Z 向)离散成一系列有序的二维层片(习惯称为分层); (3)根据每层轮廓信息,进行工艺规划,选择加工参数,自动生成数控代码; (4)成形机制造一系列层片并自动将它们联接起来,得到三维物理实体。
(2)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产品只有可靠性能才有实用价值,因此性能的发 挥依赖于可靠性。
(3)强度原则。要求产品零件具有抵抗整体断裂、塑性变形和某些表面损伤的能力。
(4)刚度原则。要求在外载作用下产品变形在规定的弹性变形之内。
1
(5)稳定性。指产品在外载作用下能够恢复其平衡的特性。
(3)可测试性。指产品能够且容易通过适当方式进行有关测试,以评估设计、制造和装配。
1.3.4 经济合理原则
要求产品具有较低的开发成本和使用费用。表现行为,包括:
(1)环境友好性。保证产品产生尽可能少的废水、废气、噪声、射线等,符合环保法规,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小。
④工作方式的变化 计算机技术促进了设计方式从“串行”到“并行”的变化。
⑤设计与制造一体化 存在于计算机内的产品模型可直接进入 CAPP 系统进行工艺规划和 NC 编程,进而加工代码可直接 传入 NC 机床、加工中心进行加工。产品模型加强了设计与制造两个环节的连接,提高了产品开发的效率。
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产品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过程中涉及大量设计数据和设计行为的管理。数据库技术 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各种 MIS、PDM 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设计的管理水平,保证了设计过程的高效、 协同和安全。
2
第 2 章 价值工程 2.1 价值工程的原理
价值工程是一项科学的管理方法,它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科学方法,研究产品(系统或服务)的功能与生产成本的 关系,达到以最低成本取得必要的功能效果。
价值(Value)=功能(Function)/ 成本(Cost) 价值工程中一般将功能分为以下几类:
(1)按重要程度标志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 (2)按满足要求性质的标志分为:使用功能和美观功能 (3)按用户用途标志分为: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 提高价值的 5 种基本途径:
1.2 现代设计的内涵 通过对其特征的分析,可以认为:“现代设计”就是以市场需求为驱动,以知识获取为中心,以现代设计思想、方法为
指导,以现代技术手段为工具,以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为对象,考虑人、机和环境相容性的设计。
1.3 现代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是为设计产品应满足的条件,也是对设计行为的约束。受设计水平、观念、体制等限制,传统设计所考虑的原 则着眼于产品的功能和技术范畴,而设计的影响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所以设计原则必须面向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现 代设计原则是传统设计原则的扩充和完善,两者并无本质区别。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1)热特性。保证产品具有要求的温度大小、温度分布和热流状态,以及热应力、热变形在规定值以内。
1.3.3 工艺优良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