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高二历史组【考题再现】1、(2010年山东)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北伐战争2、(2010年全国)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这表明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3、(2011年全国)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
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堂,拆孔庙,查禁孔庙“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4、(2011年全国)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考纲要求课标要求 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辛亥革命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捉弄个过社会变革的影响。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基础知识梳理】一、太平天国运动(一)背景1.根本原因:2.客观原因:3.主观条件:4.推动因素:(二)过程1.兴起与发展:2.达到全盛:3.由盛转衰:4.后期斗争:【提醒】《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方案,带有空想性,原因是当时中国尚未产生民族资本主义。
《资政新篇》是农民运动的社会改革方案,体现的却是资本主义的要求,不是农民阶级的愿望。
5.最终失败:(三)、历史意义二、义和团运动(一)背景:(二)口号:(三)清政府的态度:(四)意义:【提醒】义和团运动维护国家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具有进步意义。
但同时又盲目排外,排斥包括先进生产力在内的西方文明,带有浓厚的愚昧落后色彩。
三、辛亥革命(一)背景1.国际:2.国内:(二)发展1.组织上:2.思想上:3.军事上:(三)武昌首义1.经过:2.结果:3.影响:(四)、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1.民国成立:2.临时约法(1)内容:(2)意义:3.帝制终结:4.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2.除旧:3.布新:【提醒】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后来的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一党专制都属于封建专制统治。
四、五四运动(一)背景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二)过程1.口号:2.中心:3.主力:4.结果:【提醒】五四运动并未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只是取得初步胜利。
(三)影响【重难点突破】1、如何理解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与局限性?2、从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角度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
3、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面对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危机,中国各阶层进行了哪些救亡图存的斗争?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习题演练】1.(2012·江苏百校样本分析)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其主要依据应是A.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B.《资政新篇》的实施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D.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2.(2012·黑龙江“五校联谊”联考)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改革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3.(2011·肇庆一模)右图为《天朝田亩制度》书摘,从“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语,可知太平天国的理想境地是A.共产与民主B.共产与平等C.平等与自由D.民主与科学4.(2011·福州高级中学检测)在对太平天国兴衰的研究中,学术界对石达开争议颇多。
如果要研究这个人物,最有价值的参考材料是A.小说《太平风云》B.中学历史教科书C.关于杨秀清的史学论著D.太平天国运动文献资料5.(2011·宿迁二模)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
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6.(2011·东北四校联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从前行用阴历一律变更。
造成这一变更的决定性因素是A.西方列强的侵略B.革命人士的坚持C.清朝统治的瓦解D.辛亥革命的推动7.(2012·太原调研)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以下哪一观念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C.“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8.(2011·南通一模)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1851年和191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相似之处有①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②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③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④领导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9.(2011·龙岩质检)“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下图中却写为“囻”,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
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是A.人民主权B.三权分立C.分权制衡D.责任内阁10.(2011·衡阳一模)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正投资200多亿元人民币筹备相关庆典。
辛亥革命100周年受到高度重视,是因为辛亥革命A.在世界上最早实践三权分立学说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C.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D.开启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新纪元11.(2012·黑龙江“五校联谊”联考)五四运动是多种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列与五四运动的爆发无关..的是A.苏俄十月革命的推动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军阀混战,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D.新文化运动开展,民主科学思想得到传播12.(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联考)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表现日益激进,胡适和蒋梦麟在联名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文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
”文中“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A.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袁世凯复辟帝制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13.“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五四爱国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走在最前列的是A.爱国商人B.工人阶级C.爱国学生D.广大农民14.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
”这里“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主要是指①青年学生②先进的知识分子③无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④广大农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太平天国玉玺材料一洪秀全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
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的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
这样,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
材料二太平天国税单材料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代赋予太平天国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两幅图反映出什么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二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材料三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材料四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事例。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材料四与材料二的评价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材料四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11.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近年来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观点一: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 观点二: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
(张宝明、欧阳哲生、刘雨等学者)观点三: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