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语文 议论文阅读

初三语文 议论文阅读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一、议论文阅读常识1.议论文的概念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议论文。

这种文体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报纸杂志中的社论、评论、杂感,还有演讲、辩论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具体地说,议论文是一种针对客观事物,运用逻辑思维表达作者的见解或主张,阐明事理、辨明是非、剖析事物、论述道理的文体。

它重在以理服人,即通过阐述观点使读者受到教育和影响。

议论文的内容具有理论性,透彻而又充分;结构具有逻辑性,严谨而有条理;语言具有概括性,严密而又鲜明。

2.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议论文阅读能力考查的重点,议论文阅读题大多渗透着三要素知识。

只有对三要素知识点的内涵、外延及作用都烂熟于心,答题时才能避免答非所问。

3.议论文的论点。

(1)论点的含义: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主要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一篇文章有时可以有几个论点,其中一个论点是主要的,即中心论点;其余的论点就是分论点。

(2)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中心论点统率着文章的分论点,分论点要服从中心论点,从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

有了分论点,可以使文章的层次更丰富,说理更充分,脉络更清晰。

(3)把握中心论点的方法:中心论点的把握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内容上看,它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从句式上看,它是一个完整而明确的判断句;从表现形式上看,活泼多样、一目了然,它常常在标题、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出现。

当然也有的中心论点却比较隐蔽,不显山不露水,蕴藏于论述之中,需要读者通读全文后作综合分析、筛选提取、归纳概括、论证推理。

4.议论文的论据(1)论据的含义: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依据,主要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它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

(2)论据的分类: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或亲身经历等。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5.议论文的论证。

(1)论证的含义: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主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

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方式: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因此根据论证方式的不同,议论文往往可以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种,我们初中生主要阅读以立论为主的文章。

(3)论证的方法。

常见的有以下五种: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这样能具体有力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其作用是有力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通过事实或道理上的正反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从而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可以生动形象地论证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

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

6.议论文的论证过程。

(1)理清论证结构:议论文的论证结构一般为:明确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明确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讲了哪些道理、列举了哪些事实、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纵观全文,看是否有总结性言论。

有时也被称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2)辨识论证结构的类型:其类型大致有三种:并列式、段落层次平行而进;递进式,层层推进,由浅入深;总分式,围绕中心论点,分别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归纳。

总分式结构有由总到分,也有由分到总,还可以采取总-分-总的形式。

7.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准确周密、逻辑性强、形象生动。

议论文的语言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抒情、说明等也有,这些是为议论服务的。

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中肯、旗帜鲜明。

有时也有叙述性的语言,这些语言往往具有生动、活泼、机智、幽默的特点,还常用反语、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也能以情感人。

二、解题方法归纳在考试中做议论文阅读理解时,首先是要快速阅读全文,确定文体;然后认知文章内容,按文体特点解答,同时注意审清文题,明白所问。

总之在解题过程中,应灵活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1.如何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①在原文中找。

※从段落位置找——按开头、结尾、文中次序,在相应段落找出明确表达作者观点,且带有“可见、这样、综上所述”等标志性词语的归结性语句。

例:《从三到万》的三个分论分别由“一般地说”“之所以”和“由此可见”这样明显的标志性句予以提出。

※从结构角度找——按总分式结构提示,“总-分-总”“总-分”结构,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开头;“分-总-分”结构,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文中的过渡性文句;“分-总”结构,中心论点则一般是文章结尾的归结性文句。

例:《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作者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巩固胜利的长期性、艰巨性,而后针对党内出现的四种不良作风,提出“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殷切期望。

在文末,作者呼应开头,提出去掉不良作风的做法和号召。

可见全文是按照分-总-分的结构方式来阐述问题的,中心论点就是文中提出的两个“务必”。

※从论述内容找——中心论点就是概述全文论述内容的文句。

例:《理想的阶梯》一文,“奋斗,是理想的阶梯”不仅明确点题,还综合了“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三个分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综述。

由此可确定此句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②归纳、概括、压缩、组合分论点。

例:《从三到万》的分论点分别为:学习要点的积累,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学习要谦虚谨慎,不能自命不凡;学习要重视教师的作用。

由此,中心论点可归结为:学习文化知识要循序渐进,要谦虚谨慎,要重视教师的作用。

2.如何概括事实论据?紧扣论点,从具体论述内容中,按“某人做某事”的形式,挑拣关键语句予以归纳。

例:《俭以养德》中所列举鲁迅先生为了工作而不被安逸的生活所累的事实,这一大段文字可简述为“鲁迅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

”3.如何把握论证方法?单纯的摆事实或讲道理,论证方法则为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例证)、道理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论证方法则为正反对比论证(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从正反两方面讲道理,论证方法则为对比论证。

运用比喻的修辞来论述内容,论证方法则为比喻论证(喻证)。

引用名言警句来论述内容,论证方法则为引用论证(引证)。

4. 怎样解决关于论证顺序的问题?从论述内容所关涉的论据范围(古今中外、人物称誉)或论证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理想的阶梯》“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一句中的“科学家”、“文艺家”的位置能否调换?答:不能,因为爱迪生是科学家,鲁迅、巴尔扎克是文艺家,前后称誉语序应相互一致。

【一】理想的阶梯陈群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

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

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

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

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

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废寝忘食,四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

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

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

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

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其任务之艰,难度之大,更需要亿万人民,特别是青年,百折不回地艰苦奋斗。

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

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

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

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30年,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

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

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94部小说。

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1/3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30几年,一万多天。

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

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可是,有人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呢。

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

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

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

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

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

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

这也许是事实。

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

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

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血泪的鞭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