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德,铸师魂,为人师表;爱学生,多奉献,再创辉煌2017年春季学期师德师风教育专题讲座讲义镇中心学校(2017年2月16日)各位老师:大家好!根据县教育局和中心校的安排,我参加组织开展本次学习,借此机会,把我对师德的一点粗浅的理解和看法和大家交流。
若有不当之处甚至是错误的地方,敬请在座的各位能批评指正。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讲师德,铸师魂,为人师表;爱学生,多奉献,再创辉煌》。
“德”,按《辞海》解释,有五个释义。
其最主要的意思就是道德、品德。
“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
“百行以德为首”“做人先修德”。
中国历代的志士先贤都特别看重道德操守。
过去人们经常讲:“有德有才为圣人,有德无才为君子,无德无才为废人,有才无德为小人”。
“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德兴则业兴,德毁则人亡。
一个人的道德就是立身之本。
所以为人处世要有公德,干工作要有职业道德,当教师要有师德。
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当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师德就要从如下几方面努力:一、讲师德首先要讲爱心。
讲到“爱”,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爱教育、爱工作、爱学生。
看一个人是否爱热爱他的工作,听他讲他的经历就行了。
如果他干得很辛苦,却很执著,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干得很苦闷,却仍在坚持,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失败了很多次,却没有倒下,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的语言里充满激动、期盼和等待,那么他也是热爱的;所以教师对学生要有真爱,要有大爱。
谈到爱学生,不能光爱学习好的学生,尤其是要爱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那些不爱学文化课还有点调皮的学生、甚或那些爱搞恶作剧你认为无可救药的学生。
你应该清楚,“宁养飞才,不养吃才”,掂起一条,放下一堆的人成不了什么气候。
说不定你的课堂上就能教出个将来在文化方面象易中天、王立群、龙永图,在主持方面象撒贝宁、白岩松,在科技方面象袁隆平、钱学森,在经济方面象马云、马化腾这样有突出表现的人来。
学生的爱好是多方面的,人才的标准也是多样的。
美国教育家李维斯有则寓言《动物学校》。
有一天,动物们决定设立学校,以教育下一代应付未来的挑战。
校方制定的课程包括飞行、跑步、游泳及爬树等。
为了便于管理,所有动物一律要修全部课程。
鸭子游泳技术一流,飞行课的成绩也不错,可是跑步就无计可施。
为了补救,只好课余加强练习,甚至放弃游泳课来练习跑步。
最后磨坏了脚掌,游泳成绩也变得平庸。
校方可以接受平庸的成绩,只有鸭子自己深感不值。
兔子在跑步课上名列前茅,可是对游泳一筹莫展,甚至精神崩溃。
松鼠爬树最拿手,可是飞行课的老师一定要它自地面起飞,不准从树顶下降,弄得它神经紧张,肌肉抽搐。
最后爬树成绩得丙,跑步更只有丁等。
老鹰是个问题儿童,必须严加管教。
在爬树课上它竟然不理会老师的要求,坚持用自己最拿手的方式,第一个到达树顶。
到学期结束时,一条怪异的鳗鱼以高超的泳技,加上勉强能飞、能跑、能爬的成绩,反而获得平均最高分,还代表毕业班致词。
另一方面,地鼠为抗议学校未把掘土打洞列为必修课而集体抵制。
它们先把子女交给獾做学徒,然后与土拨鼠合作另设学校。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我们不需要刻意去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全才,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全才。
要爱学生,就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在某一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是全家的希望和未来。
“一畦萝卜一畦菜,自己的孩子自己爱。
”“刺猬夸自己的孩子是光的,屎壳螂夸自己的孩子是香的”。
在父母的眼里,没有坏孩子,都是有材料的人。
俗话讲“龙生一子定乾坤,猪生一窝拱墙根”。
所以谁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人,培养成才。
要想让学生成才,就要爱学生,你要爱学生,就要用真心去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爱心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用热心去鼓励学生树信心,用诚心提倡学生有野心。
野心大的就鼓励他当总理,野心小的就鼓励他当包工头。
好奇、好问、突发奇想、爱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学生的固有天性。
有这样一个例子,也是一个老掉牙的例子。
就是猎人打鸟。
老师在提问学生:树上有十只小鸟,猎人打了一枪,打死一只。
树上还有几只小鸟。
同学们都齐声回答:“树上一只也没有了。
”可有一个学生举手报告:“老师,我能提几个问题吗?”老师说:“可以呀,你提吧。
”这个学生说:“第一,树上是不是真的是十只小鸟?会不会数错。
”老师说:“就是十只,没有数错。
”“第二,猎人枪法准不准?如果打了一枪,没有打中呢?”老师说:“真的打中了。
”第三,猎人用的枪是不是无声猎枪?”老师说:“不是。
”“第四,树上的小鸟有没有聋鸟?听不到枪响?”老师说:“没有。
”“第五,即使真打下了,但小鸟未掉下来,如果还挂在树杈上呢?”老师说:“没有,真掉地下了。
”“第六,鸟窝里有没有不会飞的小鸟?还在鸟窝里?”老师说:“没有。
”这个学生最后说:“假如你回答的都对,那树上真的没有一只小鸟了”。
这说明了孩子的思维是积极的,是发散、开放的,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千万别认为孩子在钻牛角尖,在给你找麻烦,找难看。
应予保护、支持鼓励、提倡。
孩子虽小,都是有自尊心的。
连我们所谓的差生也是有自尊心的。
要爱学生,就应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名为《举起你的左右手》。
一位教师上课时偶尔发现一个平时从未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举起了手,于是就让他起来回答问题,可他还是没回答出来。
课后,老师找到他,心平气和地询问他不会回答问题为什么举手,他有些羞涩地告诉老师,别人都说他什么都不会,从未举手回答过问题,骂他是大笨蛋,为了顾面子而违心地举起了手。
老师发现了他还有自尊心这个闪光点,认为经过教育帮助是会赶上来的。
于是老师就告诉他,假如你上课认真听讲,是能听懂的。
如果你不会,就举起你的右手,我不提问你,如果你真会,就举起你的左手,我才提问你。
后来他真的举起了左手,老师提问了他,他回答上来了。
如此几次,同学们就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他信心更足,学习成绩很快就赶上来了。
还有个故事是:一位山沟里出来的中学生第一次乘火车远行,由于口渴便买了一罐健力宝,但他从来没喝过这种饮料,不知如何开启,几经试验他决定用水果刀撬开。
他的这个举动被一位带孩子的年青母亲发现了。
这时,他忽然听见对面的妇女对儿子说:“儿子,把健力宝给妈妈拿过来。
”等到孩子递过来饮料,妇女注视着拉环,余光看着中学生,只听“嘭”的一声响,健力宝打开了。
随之,车厢里又传来一声响,中学生的健力宝也打开了。
许多年后,这位中学生仍然对这件事记忆犹新。
他感激那位善良的妇女,感谢她那没有让自己尴尬而又无私地帮助了他的人。
因为她没有直接教他开启易拉罐的方法,而是间接地完成了这个过程。
很显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不一定非要讲明意图,关键在于尊重被帮助的人,让受助者心情愉快地接受你的帮助。
在课堂上,“帮助”已经成了课堂上的主题词。
要是有谁回答不出来问题,老师就会对大家说:“谁来帮助他?”于是乎,小手林立,一个个都很乐意充当救世主。
而被帮助者往往显得很无奈,只好唯唯诺诺地接受大家的帮助。
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教育,还会有自信心吗?会正确理解帮助吗?所以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多换位思考,少说“谁来帮助他”之类的话,注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总的来说,教师要爱学生,特别是要爱那些爱钻牛角尖的“问题”学生,这也是师德规范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讲师德就要作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这些格言警句,都说明一个道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的作用是重要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学生写文章特别喜欢用“了”字。
有一次,学生写了一篇文章,通篇用了很多“了”字。
老师看后,提笔批道:“你用了,太多了,再用了,就不好了。
了要被你用了了。
为了不把了用了,今后不要用了了。
”别人看后讽刺说:“师用了,徒用了,了多的毛病怎改了?别改了,别改了,反正了字用不了。
”《了要用了》这个故事,揭示了“上梁不正下梁歪,二梁不正倒下来”“上行下效”“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的道理。
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吗?要求学生做作业,字体要工整,可老师的板书及作业的批文却龙飞凤舞,没人能认;要求学生自习课上要保持安静,但老师却在自习课上旁若无人地接打手机;参加全校师生大会,部分教师在台下窃窃私语、谈笑风生。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必须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我们必须首先不做,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排头,做学生的标杆。
三、讲师德就要虚心好学,不居功、不自傲。
毛主席曾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时事在剧变,知识在更新。
我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的信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许多经验都具有指导性意义,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完善自我,弥补自己的不足。
尤其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已成一项重要的必修课。
老皇历不能再看,老办法不能老用了。
“一支粉笔打天下”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所以我们要把学习新的知识作为我们的终生任务,当成一种修养,一种责任,一个追求目标。
只有自我加压,不断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练就新本领,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危险。
学无止境。
“天不言自高,地不夸自厚”。
人不能关起门来踩高跷,光看自己高。
不能自吹自擂,目空一切。
只有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谦虚的胸怀,才能不断进步。
四、讲师德就要讲团结,讲协作,讲谦让。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效益,团结就是生命。
我们要发扬团队精神,利用集体的智慧去战胜困难,利用集体的力量去创造辉煌。
讲到协作,有三个故事,第一个是《天堂与地狱》。
有个孩子请神仙告诉他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神仙就带着他去看两个房间。
在第一个房间,孩子看到一个摆满美味佳肴的高台,可惜所有的食物只能用三尺长的筷子去夹。
这时一群饿汉冲进房间,用筷子夹起食物就往嘴里塞,却怎么也吃不到,急得直哭。
神仙说:“这就是地狱。
”在另一个房间,同样的高台、同样的食物、同样的筷子,但取食者却彼此帮助,你喂我吃菜,我喂你吃肉,三尺长的筷子运用自如。
神仙说:“这就是天堂。
”还有个故事就是三个和尚接力挑水。
一人去挑,有些吃力,两人抬水,功效太慢,三人一人挑上一段,既轻松又快捷。
这就是团结的力量,这就是协作的效益。
第三个故事是:有一天,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在一间屋子里时,忽然房子着火了。
在四周无人的情况下,瞎子和瘸子谁也跑不掉。
在生命的紧急关头,瞎子借助瘸子的眼睛,瘸子依靠瞎子的腿,两人来了个“瞎子背瘸”的逃命方式,结果二人都活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