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港澳台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启示

港澳台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启示


澳门是一个宗教文化深厚的城市。
在澳门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澳门 各宗教团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上,宗教团体是澳门社会工作的 开启者; 现实中,宗教团体是澳门社会工作的 中坚力量。
针对社会变迁带来的日益复杂的社会 问题,澳门宗教团体提供的社会服务 亦日益多样化、细化,更具针对性。
基本覆盖了的社会工作的各个领域, 包括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社区服 务、安老服务、复康服务、防治药物 依赖服务等领域。满足了不同群体的 需要,惠及更多的人群。

20世纪50年代,香港的社会问题严重。如

失业、卫生及居住环境恶劣、儿童失学等比

比皆是;加上中国政局战乱引发的移民潮使

香港的人口快速地膨胀起来,更突显出社会
问题的严重性。
面对如此棘手的社会问题,香港的教会、慈 善社团及外国的慈善团体纷纷加入紧急救济 的行列,勉强应付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及沉 重的社会服务需求。
4、鼓励发展民间的专业社会工 作机构,变革现有的社会福利 服务和管理方式。这既有利于 解决资源不足与分配不均的问 题,又有利于培育社会自我服 务、自我调节的机制与能力, 真正实现社会福利服务和管理 的社会化。
社会工作 不仅是一门专 业,更是一种 充满爱心的崇 高的事业。
社会工作, 我们在路上!
政府提供廉价 公屋、公共医 疗和公共教育, 并提供的各种 援助金。
社会福利服务及管理
家庭福利服务、儿 童及青少年服务、 老人服务、残疾人 康复服务、社区服 务为犯罪和行为偏 差人员提供的感化 服务。
社会工作 主要内容
义务工作
义务工作可以分 为直接提供服务 和间接提供服务 两种方式,如家 庭服务,招募义 工等
澳门社 社会会工工作作
特局点
1947
1960 1967
公共救济处亦于一九六七年重组,改称为社会救 济处。所提供的服务亦有很大的改进,例如加强 了对盲人及聋哑者提供教育和康复服务。
澳门社 社会会工工作作
特局点
近年来
随着澳门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民生福利 需求也随之增大,各种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在澳门政府部门及热心人士的资助下蓬勃 发展起来,如关注社区问题的社区中心、 维护工人利益的工会、扶贫济世的教会组 织、残障人士康复服务中心等。
(一)二次大战以前:以实物救济为主


香港早期的社会福利机构都与妇孺的保护有

关。如1860年成立的嘉诺撒修会弃婴收容

所, 1932年成立的宝血孤儿院、儿童游乐
场协会及香港保护儿童会等。
这一时期的社会工作主要是为了解决娼妓弃 养和贫穷所造成的流浪儿童等社会问题。
(二)20世纪50年专业和一种社 会公认的职业。一般香港社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都比较好, 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能独立 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棘手问题, 其专业声誉、社会 地位都比较高。
澳门的社会工作主要由社会工作局承担
社会工作局的最前身为在一九三八年所创办 的公共慈善救济总会,为贫困市民提供“救 济性”(金钱上或实物上)的援助服务。主要 的服务是向所有开展救济服务的社会团体提 供资助,同时亦为贫民发放救济金服务,监 管所有收容孤儿、弃婴和贫民的社会服务机 构。
宗教团体重视自身建设,不断提升社 会工作水平,丰富社会服务的内容。
澳门宗教团体资金运作极其公开透明。 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对此也予以严格的 监管。
澳门宗教 团体社会 工作的特

宗教团体高度参与,促进社会工作的 发展,提升了社会工作的水平。
宗教团体与政府密切合作,形成 伙伴关系,推进社会工作。
在开展社会工作,提供社会服务方面, 宗教团体在各种NGO组织当中,又 有其独特的优势。澳门宗教团体在澳 门社会一直以来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系.
社会工作 特点
严密的 组织性
政府与社会 有机结合
高度的专业化
在组织上采取了社会福利署与社会服务联会 “ 官民合办” 的形式;
在经费上采取了政府为主、民间为辅的形式; 在政策制定上采取了政府职能部门专业操作 与民间机构的咨询参谋结合的形式
社会工作 特点
严密的 组织性
政府与社会 有机结合
高度的专业化
(三)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社会稳定为 前提

20世纪60年代,香港教育不普及。自从

香港成为一个制造业中心后,香港人的物质

生活渐有改善,但精神生活尚贫乏,而社会

的贫富悬殊及阶级分化问题渐突显,加上又
受国内政治运动的影响,1966年及1967年
生产香港大暴动。
因此,政府及社会开始关注香港青少年的 需要和问题,以维持社会的稳定。
1、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政策规划促进 了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2、重视扶持培育民间社会工作服务 机构的发展。
3、重视提升社工的能力及服务质量。
4、政府、机构、民众的角色定位清 晰,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以官办民营为 主流模式。
1、 推动立法和相关社会政策的 制定,使得公共介入其间,强 化社会政策引导与相关法规和 制度的保障作用加强政府的宏 观调控,促进大陆社会工作健 康、有序、快速发展。
台湾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 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 社会福利支出成倍增长,有力支持 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 社会立法显著增加,制度建设得到 加强; 加强管理,深入地了解民众的服务 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社会工作出现民营化趋势。,
1997年《社工师法》颁订,标志着台 湾社会工作确立了证照制度。这一时 期的主要特点有: (1)通过修正一些法律以及制订新 法,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 (2)在实际服务中更讲求专业伦理、 方法、知识与技术的应用,也注意到 并发挥家庭和社区在社会工作中的重 要作用。 (3) 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有了较 快的发展。 (4) 台湾民间社会福利团体有"连锁 化"的趋势,出现了几个大的社会福利 连锁组织。
社会工作教育
香港的社工教育和培 训愈来愈走向专业化, 许多大学都有社会工 作专业, 设立学士、硕 士、博士课程, 形成了 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
社会工作 特点
严密的 组织性
政府与社会 有机结合 高度的专业化
政府主动承担社会工作的主要责任, 通过规划、 政策及资金牢牢掌握社会工作发展的宏观调控权, 并通过社会福利署和社会服务联合会两系统的有 机配合去组织开展, 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工作体
2、鼓励发展民间的专业社会工 作机构,变革现有的社会福利 服务和管理方式。这既有利于 解决资源不足与分配不均的问 题,又有利于培育社会自我服 务、自我调节的机制与能力, 真正实现社会福利服务和管理 的社会化。
3、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尤其在本土化方面),建立 专业化的现代服务体系和队伍。 提高其综合素质,调动全社会 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一支专业 社会工作和志愿者相结合的队 伍。
(六)20世纪9O年代:以抗衡多方拉力及 不断摸索出路为主要任务

在20世纪90年代,香港管理主义抬头,政府及

整个社会都崇尚效率与成效,因而把人的需要

及福祉放在次要地位。社会工作要抗衡选举制

度的修改、经济的衰退、保守主义的抬头等多
方拉力。
由此香港的社会工作纷纷开始摸索出路;如寻 求专门化的知识及技巧以增强本身的专业能力 和社会地位, 发展创新性服务, 采取社会行动 压迫政府改变其福利策及认同社会工作的目标 和任务。
80年代初至1996年是专业化和职 业化的重要阶段;
1997年通过《社工师法》以来,进 入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起步阶段
当时台湾的许多宗教团体、社会团 体在“社会司”和社会工作人员的 推动下,开展了多方面的社会福利 服务,主要以社会救助为主。。
20世纪80年代至1996年: 专业化和职业化
(四)2O世纪70年代:以服务发展及专业 化为取向

进入2O世纪70年代,由于香港的经济

正进入起飞时期,政府的财源充裕,整个社
历 程
会渐凝聚提升生活素质的共识。由于当时政 府的“福利倾向”(pro—welfare)思潮、
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及社会工作群体的主动推
动力量、社会经济环境富裕及社会大众整体
澳门特区政府财力雄厚,高度重 视社会工作,采用政府购买公共 服务的模式,向包括宗教团体在 内的NGO给予大量的资助。
台湾社会工作是以救济性社会服务 为主基调的,带有传统志愿服务及 慈善社会工作模式。
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并不算 长。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是起 步阶段;
对提高生活素质的意愿等因素,共同把香港
的社会工作发展推向黄金时期。
(五)20世纪80年代: 以巩固及倡导服 务为主导

20世纪80年代,香港的经济开始进入转型期,

香港的经济结构产生变化,从以制造业为主

导变成以服务业为主导,从一个亚洲工业制

造中心变成一个金融财经中心。
此时香港的社会福利资源充裕,服务单位的 不断增加,香港的社会工作愈来愈以服务为 本位。此时社会工作主要是朝着政府资助的 服务项目继续发展,少有创新性的社会服务 出现。
澳门的社会工作主要由社会工作局承担
社澳会会门工工社作作 特局点
1947
一九四七年,政府改组部门架构,成立了公共救济 总会。同时,设立了社会救济认证系统,向所有申 请援助的贫困家庭或人士进行经济和社会调查。
社澳会会门工工社作作 特局点
1947 1960
一九六零年,公共救济总会重组为公共救济处, 其服务不断发展,相继出现更多不同类型的社会 服务,如膳食服务、灾民服务等。
(七)21世纪:仍待建构的新时代

2l世纪的香港在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

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