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竖向荷载计算

竖向荷载计算

竖向荷载计算3.1竖向荷载计算总说明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两种变形性质不同的抗侧力单元框架和剪力墙通过楼板协调变形而共同抵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结构。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按各自的承载面积计算每榀框架和每榀剪力墙的竖向荷载,分别计算内力。

在每榀结构中:剪力墙:计算其墙肢轴力和弯矩。

在本结构中,弯矩主要有墙肢两边端柱上不对称的集中力和墙柱间连梁的端弯矩引起。

框架:计算其梁及柱的弯矩、剪力和轴力。

框架在竖向荷载下采用分层力矩分配法。

在分层力矩分配法中,注意:①梁柱线刚度修正:梁截面惯性矩在梁一侧有楼板时乘以1.5,两侧有楼板时乘以2.0;除底层柱外,上层各柱线刚度乘以0.9的修正系数。

②梁柱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按修正后的刚度计算各节点周围杆件的杆端分配系数;所有上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取1/3,底层柱的传递系数取1/2。

本办公楼中,所有楼板均为双向板。

双向板传给支承梁的荷载,可用下述近似方法计算:从板的四角作45o线将每一区格分为四块,每块面积内的荷载传与其相邻的支承梁。

因此,长边梁承受梯形分布荷载,短边梁承受三角形分布荷载。

由上可以得到导荷图,如下图3.1.1:图3.1.1 楼屋面导荷图承受三角形或梯形分布荷载的梁,其内力计算可利用固端弯矩相等的条件将其换算为等效均布荷载,换算公式如下:三角形荷载(图3.1.2)作用时:梯形荷载(图3.1.3)作用时:图3.1.2 三角形荷载的等效均布荷载图3.1.3 梯形荷载的等效均布荷载3.2荷载退化通过分析该结构,将所有板和次梁上的竖向荷载传递至主体结构上,形成主体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同时考虑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荷载退化。

主体结构平面图如下图3.2.1:图3.2.1 主体结构平面图在本计算书中:不考虑电梯机房的竖向和水平荷载;将楼梯开间的竖向荷载近似为整块板计算;在计算内力时,近似将2、4、7、10、12、C轴(即所有次梁所在的轴)上的次梁假定为两端铰接。

传荷流程:板面荷载传与其相邻的支承梁,横向次梁传与纵向次梁,纵向次梁传与横向主梁,最终受荷构件为横向、纵向主梁,横向、纵向剪力墙及柱。

退荷原则:板面荷载传递到主梁上的部分转换为等效均布荷载,传递到次梁上的部分按面积分配,每层楼屋面先“撤去”板,在“撤去”次梁。

3.2.1 恒载退化3.2.1.1 10层(屋面)荷载退化⑴次梁荷载退化1)梁CE2两端集中力:①板B1、B2传递荷载贡献:②梁自重及抹灰:梁自重: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适用于以下所有梁):小计:总计:2)梁CE4、CE10、CE12、AB2、AB4、AB7、AB10、AB12同梁CE2,两端集中力均为。

3)梁BC2两端集中力:①板B10、B11传递荷载贡献:②梁自重及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总计:4)梁BC4、BC7、BC10、BC12同梁BC2,两端集中力均为。

5)梁C13两端集中力:①板B1、B2、B10、B11传递荷载贡献:②梁自重及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③梁CE2、CB2传荷:总计:6)梁C35、C911、C1113同梁C13,两端集中力均为。

7)梁C59两端集中力:①板B5、B14、B15传递荷载贡献:②梁自重及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③梁BC7传荷:总计:⑵横向结构荷载退化1)1轴框架和剪力墙①板B1、B10、B20传递荷载贡献:将梯形荷载和三角形荷载转换为等效均布荷载:板B1、B20的梯形荷载:,板B10的三角形荷载:②梁自重和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③女儿墙传荷:④梁C13传荷:2)3轴框架和剪力墙①板B2、B3、B11、B12、B21、B22传递荷载贡献:板B2、B3、B21、B22的梯形荷载同 B1,均为板B11、B12的三角形荷载同B10,均为②梁自重和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③梁C13、C35传荷:3)5轴框架和剪力墙①板B4、B5、B13、B14、B23、B24、DB1传递荷载贡献:板B4、B23、B24的梯形荷载同 B1,均为板B13、B14的三角形荷载同B10,均为板B5的三角形荷载:板DB1的三角形荷载:②梁自重和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③梁C35传荷:梁C59传荷:④梁D56传荷:板B5传递给梁D56、D68、D89的梯形荷载的等效均布荷载为:,。

梁D56传荷:⑶纵向结构荷载退化1)A轴框架和剪力墙①板B20~B29传递荷载贡献:板B20的三角形荷载:板B21~B29的三角形荷载同B20,均为②梁自重和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③女儿墙传荷:④梁AB2、AB4、AB7、AB10、AB12传荷:2)B轴框架①板B10~B19、B20~B29传递荷载贡献:板B10的梯形荷载:,板B11~B19的梯形荷载同B10,均为板B20~B29的三角形荷载均为②梁自重和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③梁AB2、AB4、AB7、AB10、AB12传荷:梁CB2、CB4、CB7、CB10、CB12传荷:3)E轴框架和剪力墙①板B1~B4、B6~B9、DB1~DB3传递荷载贡献:板B1~B4、B6~B9的三角形荷载同B20,均为板DB1~DB3的梯形荷载:,②梁自重和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③女儿墙传荷:④梁CE2、CE4、CE10、CE12传荷:2.1.2 1~9层(楼面)荷载退化⑴次梁荷载退化1)梁CE2两端集中力:①板B1、B2传递荷载贡献:②梁自重及抹灰:梁自重:抹灰层(10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适用于以下所有梁):小计:③墙体荷载:总计:2)梁CE12两端集中力为。

梁AB2、AB12两端集中力为梁CE4、CE10、AB4、AB7、AB10两端集中力为3)梁BC2两端集中力:①板B10、B11传递荷载贡献:②梁自重及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总计:4)梁BC4、BC7、BC10、BC12同梁BC2,两端集中力均为。

5)梁C13两端集中力:①板B1、B2、B10、B11传递荷载贡献:②梁自重及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③梁CE2、CB2传荷:④墙体荷载:梁C13两跨上有两个门:M1(1.2m×2.1m)和M2(1.5m×2.1m),将梁上墙体和门荷载简化为均布线荷载:墙体荷载贡献为:总计:6)梁C1113同梁C13,两端集中力均为。

梁C35两端集中力:①板B3、B4、B12、B13传递荷载贡献:②梁自重及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③梁CE4、CB4传荷:④墙体荷载:梁C35两跨上有两个门:M1(1.2m×2.1m),将梁上墙体和门荷载简化为均布线荷载:墙体荷载贡献为:总计:梁C911同C35,两端集中力均为。

7)梁C59两端集中力:①板B5、B14、B15传递荷载贡献:②梁自重及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③梁BC7传荷:总计:⑵横向结构荷载退化1)1轴框架和剪力墙①板B1、B10、B20传递荷载贡献:将梯形荷载和三角形荷载转换为等效均布荷载:板B1、B20的梯形荷载:,板B10的三角形荷载:②梁自重和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③梁C13传荷:④墙体传荷:2)3轴框架和剪力墙①板B2、B3、B11、B12、B21、B22传递荷载贡献:板B2的梯形荷载为:板B3、B22的梯形荷载为:板B21的梯形荷载为:板B11、B12的三角形荷载同B10,均为②梁自重和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③梁C13传荷:梁C35传荷:④墙体传荷:3)5轴框架和剪力墙①板B4、B5、B13、B14、B23、B24传递荷载贡献:板B4、B23、B24的梯形荷载同 B1,均为板B13、B14的三角形荷载同B10,均为板B5的三角形荷载:②梁自重和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③梁C35传荷:梁C59传荷:④梁D56传荷:板B5传递给梁D56、D68、D89的梯形荷载的等效均布荷载为:,。

梁D56传荷:⑤墙体传荷:⑶纵向结构荷载退化1)A轴框架和剪力墙①板B20~B29传递荷载贡献:板B20、B22~B27、B29的三角形荷载:板B21、B28的三角形荷载为:②梁自重和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③梁AB2、AB12传荷:梁AB4、AB7、AB10传荷:④墙体传荷:A轴线每跨都开窗,除楼梯间外的各跨开窗C1(2.1m×1.8m),将梁上墙体和窗荷载简化为均布线荷载,以1、2轴线间为例:楼梯间所在跨开窗C2(2.1m×0.6m),将梁上墙体和窗荷载简化为均布线荷载,以2、3轴线间为例:2)B轴框架①板B10~B19、B20~B29传递荷载贡献:板B10的梯形荷载:,板B11~B19的梯形荷载同B10,均为板B20、B22~B27、B29的三角形荷载均为板B21、B28的三角形荷载为:②梁自重和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③梁AB2、AB12传荷:梁AB4、AB7、AB10传荷:梁CB2、CB4、CB7、CB10、CB12传荷:④墙体传荷:B轴线每跨都开门,除楼梯间外的各跨开门M1(1.2m×2.1m),将梁上墙体和门荷载简化为均布线荷载,以1、2轴线间为例:楼梯间所在跨开门M2(1.5m×2.1m),将梁上墙体和门荷载简化为均布线荷载,以2、3轴线间为例:3)E轴框架和剪力墙①板B1~B4、B6~B9传递荷载贡献:板B1、B3、B4、B6、B7、B9的三角形荷载为:板B2、B8的三角形荷载为:②梁自重和抹灰:梁自重:抹灰层:小计:③梁CE2、CE12传荷:梁CE4、CE10传荷:④墙体传荷:E轴线每跨都开窗C1(2.1m×1.8m),将梁上墙体和窗荷载简化为均布线荷载,以1、2轴线间为例:3.2.2 活载退化3.2.2.1 10层(屋面)荷载退化⑴次梁荷载退化1)梁CE2两端集中力:板B1、B2传递荷载贡献:2)梁CE4、CE10、CE12、AB2、AB4、AB7、AB10、AB12同梁CE2,两端集中力均为。

3)梁BC2两端集中力:板B10、B11传递荷载贡献:4)梁BC4、BC7、BC10、BC12同梁BC2,两端集中力均为。

5)梁C13两端集中力:①板B1、B2、B10、B11传递荷载贡献:②梁CE2、CB2传荷:总计:6)梁C35、C911、C1113同梁C13,两端集中力均为。

7)梁C59两端集中力:①板B5、B14、B15传递荷载贡献:②梁BC7传荷:总计:⑵横向结构荷载退化1)1轴框架和剪力墙①板B1、B10、B20传递荷载贡献:将梯形荷载和三角形荷载转换为等效均布荷载:板B1、B20的梯形荷载:,板B10的三角形荷载:②梁C13传荷:2)3轴框架和剪力墙①板B2、B3、B11、B12、B21、B22传递荷载贡献:板B2、B3、B21、B22的梯形荷载同 B1,均为板B11、B12的三角形荷载同B10,均为②梁C13、C35传荷:3)5轴框架和剪力墙①板B4、B5、B13、B14、B23、B24、DB1传递荷载贡献:板B4、B23、B24的梯形荷载同 B1,均为板B13、B14的三角形荷载同B10,均为板B5的三角形荷载:板DB1的三角形荷载:②梁C35传荷:梁C59传荷:③梁D56传荷:板B5传递给梁D56、D68、D89的梯形荷载的等效均布荷载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