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的墓地文化

英国的墓地文化

英国墓地文化Cemeteries in Britain
在英国第一次看到墓地是在去布莱克浦的公交车上。

当车经过Garstang小镇时,我看到一幢别墅紧挨着一片墓地,当时我就对随行的朋友开玩笑说这别墅的主人半夜回来不怕墓地的鬼魂跟他回家?后来我在伦敦大学皇后玛丽学院的校园又看到了一大片墓地,还很好奇的拍几座墓碑上的墓志铭,墓地的周边分别是教学楼和宿舍。

难道学生晚上自习结束回宿舍经过此地不害怕? 在伊顿公学校围墙外我也看到了墓地。

看来英国人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尽管他们很多人有宗教信仰。

我向英国人咨询过这个问题, 逐渐对英国的墓地文化有了一些了解。

在英国,墓地并不简单地只同死亡联系在一起,它对于多数人来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英国家庭多数信奉宗教,在他们看来,墓地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所以应该是一个美好的地方, 人们没有理由对其产生恐惧, 所以很多人的婚礼、新生儿的满月庆祝,甚至亲朋好友的聚会都在墓碑包围着的教堂里举行。

英国还有一个中国人无法理解的现象, 很多离墓地近的房屋售价往往会高出均价,如果以英国目前一套房屋均价20万英镑来算的话,这些墓地附近的房屋价格至少要高出三四万英镑。

由于墓地旁边的住宅供不应求, 有的英国建筑师在设计建造房屋时,会将将大量民居楼按照环形建造,将中间设置为公园或墓地。

当然也有英国人很介意晚上走过墓地, 和中国人一样害怕鬼神突然出现。

兰卡斯特图书馆的David就那么热衷于墓地。

英国人对于墓地的理解和英国媒体的宣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近英国墓碑铭文档案馆与英国广播公司《历史》杂志联合发起了一个名为“寻找神秘铭文”的墓志铭征集活动,这个活动不仅给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通过寻找回忆已逝亲人的墓志铭而获得新的家庭生活感受,而且还成为英国人研究历史、文学的目标,也让很多有趣的墓志铭为人所知。

比如一个墓志铭这样解释“死亡”:“当你经过时我看到了你,我曾经像你现在这样,而你也必然如我今天这般,所以请准备好随我而来。


英国人愿意与墓地做邻居的理由可能还是不能打消中国人认为墓地不吉利墓地瘆人的观点。

我不知道当我们将每一座墓碑看成或者建成一座纪念碑,我们对墓地的畏惧会不会转变成崇敬。

我们经过某个人物纪念碑的时候,只有肃然起敬而不会胆战心惊。

如果碑文再风趣幽默点,人们路过墓碑时,就会因为有趣的文字而忘掉了恐惧。

英国墓碑上的一些墓志铭恰恰能起这种转换作用。

比如He gave all he possessed, including his life, for the wild animals of Africa. 他把他所有的,包括他的生命都奉献给了非洲野生动物。

我想人们走过这座墓碑时只有敬仰没有惧怕。

再比如:When I am dead, I hope it may be said: “His sins were scarlet, but his books were read;”我死后,我希望人们这样评价我:“他的过错是鲜红的,他的书广为流传”(此处英文广为流传were read,其读音也可表达是红色的,翻译成中文无幽默可言)回味着谐音的巧妙运用所产生的幽默,人还会有恐惧感吗?又比如:Never born, Never died; only visited this planet earth between December 11,1931 and January 19, 1990.”无所谓生,无所谓死,我仅仅在1931年12月11号到1990年1月19号到地球来旅游一趟。

看到有这样墓志铭的墓碑我们不会迷信吉利之说。

中国人的墓碑上一般都是千古之类的话语。

人们走过一个墓碑,过于肃穆的碑文容易使人感到压抑,产生的联想就是某个人长眠在此地. 我们的风俗习惯不同于英国,所以我们远离墓地的选择合乎情理。

但我们墓碑上的碑文可以丰富一点,也来个百花齐放,这样至少当我们每年清明扫墓时会多一份阅读碑文的乐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