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紫砂壶的作文6篇

写紫砂壶的作文6篇

写紫砂壶的作文6篇
一捧紫砂泥土,一碗清冷泉水,再经那双艺术之手几番精雕细琢,这原是散碎柔软的卑贱的东西,被交付烈火, 便幻化出浑然天成,宛若天工开物的一把紫砂壶一件凝聚着沧桑多舛的历史、文化与古人的血泪与烟火的珍宝于是, 简单的东西有了生命,有了灵性。

壶的颜色,是那样古朴而傲艳。

多么光滑无瑕,仿佛是在夜所绽放出来的一抹艳紫的盛唐美女,雍容华贵;又仿佛是涂抹上了浓厚的胭脂,承受着时光流水,用那亘古不变的脸谱,演绎着千百年来幻变的中国神话。

水是甜的,茶却是涩的,但壶不介意,那般神定气清地将那甘甜与苦涩一古脑纳入腹中;而后,在小巧的嘴里潺潺倾泻出的,竞是满盏的清新与素雅的香了。

人生路上,不会是永远的一马平川与甘甜美好。

直挂云帆济沧海固然令人神往,但没有逆境的人生却是不完整的。

逆境给我们带来阻挠和羁绊,但它也同时带来一笔无比丰厚的财富。

周文王身陷牢狱写下《周易》;孔子仕途失意编下《春秋》;屈原流放创作了《离骚》;韩信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可
见,逆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如这紫砂壶般一古脑盛下甘甜,也盛下苦涩,你能化腐朽为神奇!
紫砂壶硬是挺过来了。

历史和文化造就了壶的神奇与气度,但同时也造就了它的狭隘。

茶因壶而有了精彩,壶因茶而有了神韵与灵魂。

倘若世间没有了茶,那壶便如清末百无一用的书生了。

正因壶的完美与高傲,使它容不下除茶以外的任何东西这成了壶的悲哀。

篇二:紫砂壶
昨天风和日丽,气温一下子降了下来。

由于出来匆忙没有带保暖的衣裳,我心情有些沮丧。

可是爸爸说:“雨中游江南水乡,也别有一番兴致。

”我为之而兴奋起来,也想和爸爸体验一番雨中游水乡的意境。

早上,我们乘坐旅游巴士从上海出发,巴士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雨打在车窗上,路边的风景树在风雨中飘摇。

透过罩了一层雾气的玻璃窗,我真的品味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烟雨迷蒙的味道。

我们沿途游览了苏州千年古镇锦溪,闻名国内外的寒山寺,代表江南园林的艺术的狮子林,听导游描述苏州的美丽景色,讲江南才子佳人的故事,雨中漫步在狮子林的绿荫下,听寒山寺的钟声,所有的烦恼都荡然无存了,一天很快过去了。

下午五时三十分,我们一行人唱唱笑笑来到了闻名中外的无锡紫砂馆,观赏紫砂壶。

紫砂壶是用紫砂矿手工制做的,工艺复杂,技术要求很高。

紫砂矿是江苏无锡的特产,世界上只有这么一个矿山,矿种稀缺,十分珍贵。

紫砂壶又数无锡宜兴的最为出名。

走进紫砂馆陈列室,紫砂壶琳琅满目,有红的、紫的、
绿的,其中数绿紫砂壶最为珍贵。

陈列室中的“水上漂” 和“知足常乐”两款紫砂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水上漂”的壶身光洁如玉,是名师用绿紫砂手工精制而成。

把它放入水中,它能象船一样在水上漂浮,不会沉下去,就算用力把它压入水底,它仍能毫不费劲地浮上水面,所以取名“水上漂”。

水上漂的壶嘴吐水收水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

吐水时顺顺畅畅,收水时滴水不漏。

壶盖和壶身的间隙在0。

3〜0。

5毫米之间,他们紧紧的贴在
一起,不管里面装多少水,把壶身倒成直角,壶盖也不会从壶身脫落,永远是那么亲密无间。

篇三:紫砂壶
无锡的紫砂壶非常有名。

有一次我们去旅游,我们就去了紫砂壶馆,一进大门,我们就看到了几个非常大的紫砂壶。

导游把我们带到了一间房子里,大家都坐了下来,我不知道要干什么,原来,是一位老师要给我们讲紫砂壶的特点。

我赶快跑到前面去。

老师拿出一个紫砂壶说:“这个紫砂壶有三大特点。

什么特点呢?第一,它能在水上漂。

第二,我给里面装上水,把壶竖直,壶盖都不会掉下来。

第三,它还可以换气。

在哪换气?壶盖上有个小洞,水在壶里放时间常了也不会坏,等我倒水的时候,我把小洞一按,水就不会流出来,等我放开时,水又流出来了”。

老师拿出另外一个壶说:“这个壶有四大特点,前三大特点和刚才的壶一样,最后一个特点是什么呢?我把壶按在水里, 壶盖上面的小鱼就吐泡泡了,壶的名字叫什么呢?叫年年有余水上飘。

愉快的寒假开始了!这次寒假,爸爸妈妈带去了无锡。

无锡,最就早叫“有锡”,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
漫山遍野都是金属锡,锡是一种非常珍贵金属。

宋朝人们为了发财,狠命地开采,结果就把山上的锡开采完了,山上就没有
锡。

只能留下几座空山和挖锡后一些散砂,当政府发觉时,为时已晚。

在有关人士建议下,政府为了纪念此事,告诫后人资源是不能无休止开釆的,故而改“有锡” 为无锡。

从此,一代代无锡人开始种花植树,结果现在的无锡就变的非常美丽。

不但如此,那些遗留下来散砂,经过能工巧匠手,制造成式样繁多紫砂壶,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们。

刚下火车,我们随着导游,不知不觉就来到一个生产紫砂壶的厂子。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踏进了大门。

仔细一看,有两个大厅,一个是成品,一个是生产过程的工艺介绍,我们进了那个展示成品的大厅。

刚进门就看见大厅里有一个很大的紫砂壶。

导游说,这把大壶名字叫壶圣,壶圣可大了,足有两百斤重,还有两把小壶一把叫水上飘,一把叫“知竹常乐”,我对“知竹常乐“很感兴趣。

为什么要叫知竹常乐,而不叫知足常乐呢?原来这壶是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根据知足常乐的谐音而创造的一种工艺特别精致的紫砂壶。

原来老奶奶是用“画”来当“字” 的!老奶奶做的紫砂壶和电视上的神灯基本一样,壶口是用一节“竹子”当滤嘴,一对壶,一个是黄的,一个是紫的原来呀,壶柄
是仿照竹子的形状做成的。

而壶盖更有意思,它上面爬着一只“知了”,意思是“知竹常乐”,而绿色的壶底下还刻着"常乐”真有的意思。

听导游讲,制造这种紫砂壶只有20多年经验的老艺人,经过好长时间的精心打磨,才能用手工一点点的作出来呢!
同时,我还看见许多外国朋友流连忘返,买了许多这种美丽的紫砂壶呢!
篇五:紫砂壶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

我们身边不乏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紫砂壶就是其中一个。

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它“色不艳,质不腻”,给人以美的享受。

用它来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而且茶不变色,即使是盛夏也不容易坏。

紫砂壶身的雕刻汇集了金石、绘画、诗词等传统艺术,壶身的造型取材于神话传说或现实生活。

经过精心保养的紫砂壶,形体丰满,光润亮泽。

因为紫砂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高超的工艺性和优雅的艺术性,所以历朝历代都是人们收藏的对象,特别是对一些制作
精良的紫砂壶,更是呈现“泥土与黄金等价”的现象。

我爷爷也是其中的一位。

我回新疆时,爷爷给我看了他的“藏品”,慢慢摆满了一个柜子,就连爷爷平时喝茶用的也是紫砂壶。

爷爷给我泡了一壶茶,说:“紫砂泥料原深藏于岩石层下,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矿层厚度几十公分到一米左右,其化学成分为含铁质粘土粉砂岩。

在江南水乡——宜兴,鱼米之城,文明之都,自然有不少的特产。

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便是宜兴的第一特产一—紫砂陶瓷工艺。

“陶都”宜兴以陶瓷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闻名于世,这里盛产茶壶。

这些茶壶有的提璧提梁,有的玲珑玉砌,有的曲提韵美,有的则把人物也带来了……有着700年制陶历史的宜兴,其紫砂陶制作工艺自明代发展成熟,经60 0多年不断探求,精益求精,传承至今,技艺已炉火纯青。

宜兴紫砂壶推崇素面,内外不施釉。

其装饰技艺主要有陶刻、镶嵌、彩釉、泥绘、绞泥、描金、浮雕、铺砂、印版等多种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陶刻。

紫砂陶刻以文字为主,
也有花鸟、山水和人物刻画。

陶刻融诗文、金石、书画篆刻艺术为一体,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特别是现代著名手工紫砂艺人花货派代表人物蒋蓉制作的牡丹壶,尤为显著紫砂陶艺的丰硕。

这只牡丹壶提璧如木根,壶口似绿叶,壶体像一朵完全绽放的牡丹。

牡丹有着黄色的花蕊,,红色的花瓣,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你眼前。

壶盖是一只欲飞的蝴蝶,它停在牡丹花儿上,仿佛不舍与这美妙绝伦的繁花离别。

还有汪寅仙的杰作一一曲壶,它线条优美柔和,色彩鲜明。

有时线条完全看不出来,因为与茶壶本身融为一体To与牡丹壶比较,它显得格外宁静。

周环如圆晕,快要荡开了。

“宜兴紫砂壶制作技艺”作为一种经过数百年积淀形成
的传统手工技艺,集中国传统立体造型之大成,融实用
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优质原料的稀有性,工艺内涵的
独特性,装饰风格的和谐性,文化表现的丰富性,在民
间手工造型艺苑中堪称典范。

人们手捧茶壶,喝着清茶淡水,聊着笑言风生,心中无比喜悦,别有一番滋味,很有古人的风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