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需要沟通与理解但更需要一份尊重

爱需要沟通与理解但更需要一份尊重

爱需要沟通与理解,但更需要一份尊重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读后感
读书,对于我们每天上、下班回家、还要收拾家务、又要带孩子的妈妈们来说,好
像变成了一种奢侈。

买这本书是陪孩子看儿童读物时偶然翻到的,《蹲下来和孩子交流》第一眼看到标题,就吸引了身为母亲的我。

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童年,怎么才能给孩子最好
的东西?什么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带着好多想法开始读了这本书。

如何才能和孩子沟通?作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都有过这样的困惑。

当孩子还小时,由于他们还比较幼稚、天真,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感,许多事情都会主动地和父母讲,父
母也对孩子付出了很多的关心与爱护,这时亲子之间的沟通似乎还没有问题;然而孩子一
天天长大,当背起书包上学后,也学会了观察和思考,甚至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和各种各
样的小情绪,这时,沟通就出现了小问题。

不可否认,每位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发自
内心的爱,但很多沟通的失败并不是因为缺少对孩子的爱,而是因为缺乏对孩子的尊重。

父母们总认为“你是我的孩子,就得听我的”,因而动辄就对孩子居高临下、横眉冷对。

家长们从不致力于心灵上的深层次沟通,而试图一厢情愿地例行所谓的职责,结果反而让
孩子被这种变味的爱遮蔽得透不过气来。

让我感触深的是有一次接儿子放学,刚出幼儿园门口儿子就在嚷嚷着让我买东西,我却只顾着推着自行车径自走着。

我想大家也能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只要听到孩子要求买东西,都会不耐烦,也不听孩子需要什么,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更不会完整的听孩子说完。

这时儿子跟在我的身后哭了起来,我说:“你到底上车还是不上车,再不上来妈妈不理你了”。

孩子拖着车后座不放手,我停下车子,拽了孩子一把,直径的回家并数落了孩子一顿,从头到尾并没有听孩子说话,都是我一个人说着一些大道理。

回想,作为家长的我,为什么不能跟孩子很好的沟通,静静的蹲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

其实这样的事情我们会经常的看到,家长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孩子,但是想一想:如果我们总是站着面对孩子,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就不仅是身高上的几十厘米,而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的距离,是一颗心与一颗心之间不能沟通的距离。

蹲下来听孩子说,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更是对双方的一份很好的尊重;蹲下来倾听,孩子离我们的距离就会缩短;蹲下来倾听,是我们关心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蹲下来倾听,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只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所以我们就更应该蹲下来同他们交流。

书中着重指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应该做到的几点:一、要放下权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权利。

二、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适当时放弃那双充满“爱”的手,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

三、父母要以身作则,要知道单纯的“言传”往往很难让子女发自内心地完全地接受你的教育,只有父母做出了榜样,孩子才能真正的信服。

四、要能疏导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要积极耐心地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

五、教会孩子沟通的本领,让孩子主动说话并能正确的表达。

这其中,教会孩子自信是最为关键也是首要的一步。

六、赏识孩子,告诉孩子:“你真棒”,赏识只要掌握了尺度和方法,那就是最能激发孩子潜能,最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

七、掌握批语和惩罚的方法,批语和惩罚固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但如果用得好,也是非常具有效果的。

八、给孩子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充分体会你的爱,这是家庭教育最为根本的一点。

通过以上几点我做了以下的分析:
一、父母要放下权威的架子
不少妈妈收到传统思想的束缚,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他们就应该什么都听自己的。

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旦孩子没有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事,父母就会站在成人的立场上,摆出权威的架子,丝毫不照顾孩子的感受。

比如孩子要出去玩一会儿,父母可能就会不让,什么要在家练琴,看书等等。

其实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特点和心理需求。

他们心智尚未成熟,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理解和尊重,但是父母凭借着自己的权威地位,通常无视孩子的权利。

学会沟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与孩子进行交流的前提。

父母要放下架子与自己的孩子真诚对话。

二、父母要平视孩子
孩子内心敏感,很重视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对于父母来说,蹲下来,平视孩子,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但是在孩子看来,确实是对他们心理和人格上的平等态度。

这是孩子获得认同感的主要途径。

很多父母习惯站着和孩子说话,并且经常用命令的语气,以此来显示自己居高临下的地位。

孩子对这样的父母表面尊重,但是内心不会赞同,这对亲子关系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换位思考,是父母应该掌握的教子方法。

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

合格的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是平等、尊重、关心和信任的关系。

父母学会换位思考,和孩子共同看待和处理问题,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

四、父母要增加和孩子的亲密度
父母要将孩子看做自己的朋友,怀着责任心和爱孩子的心,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走进孩子的心灵的圈子,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明白孩子心中的想法,以及他们行为的真正动机。

父母要增加和孩子的亲密度,如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等。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诚意,这时父母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孩子就会自觉地和父母说自己的情况,父母再施以恰当的指导,家庭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五、父母的心灵也要蹲下来
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仅身体要蹲下来,心灵也应该蹲下来。

将自己的心放到和孩子同一水平,不要只讲求形式,身体蹲下来,心理上却还有父母的权威和优势。

只有心灵蹲下来,孩子才会看到父母的诚意,乐意将自己的心情和困惑与父母交流,这样才会减轻父母了解孩子的困难,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

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我们关心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也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亲子沟通,就从我们蹲下来的这一刻开始。

放下家长权威的架子,和你的孩子做朋友,用爱与尊重作为引导,让你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美丽,和孩子在一起是何等的幸福,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齐齐哈尔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尹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