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腹水是多种疾病的表现,根据其性状、特点,通常分为漏出性、渗出性和血性三大类。
漏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肝源性、心源性、静脉阻塞性、肾源性、营养缺乏性、乳糜性等;渗出性腹水常见原因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包括癌性腹水),结核性腹膜炎,胰源性、胆汁性、乳糜性真菌性腹膜炎等;血性腹水常见原因有: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肝细胞癌结节破裂、急性亚大块肝坏死、肝外伤性破裂、肝动脉瘤破裂、宫外孕等。
(二)发病机制腹水的形成是腹腔内液体的产生和吸收失去动态平衡的结果,每种疾病腹水的形成机制是几个因素联合或单独作用所致。
1.全身性因素(1)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依靠白蛋白来维持。
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或同时伴有门静脉高压,液体容易从毛细血管漏入组织间隙及腹腔,若水分漏入腹腔则形成腹水。
此种情况见于重度肝功能不全、中晚期肝硬化(蛋白合成减少)、营养缺乏(蛋白摄入不足)、肾病综合征与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等情况。
(2)钠、水潴留:常见于心、肾功能不全及中晚期肝硬化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肝硬化与右心衰竭时,利钠因子活性降低,使肾近曲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
近年认为近曲小管的钠重吸收机制较醛固酮作用于远曲小管更为重要;心功能不全及晚期肝硬化引起大量腹水使有效血容量减少,刺激容量感受器及肾小球装置;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使肾血流量减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回吸收增加,促使钠、水潴留,使腹水持续不退,因此认为肾脏的钠、水潴留是腹水的持续因素。
(3)内分泌障碍:肝硬化或肝功能不全时,肝降解功能减退。
一方面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等灭活功能降低致钠、水潴留;另一方面血液循环中一些扩血管性血管活性物质浓度增高,这些物质引起外周及内脏小动脉阻力减低,心排血量增加,内脏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
由于内脏血管床扩张,内脏淤血,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相对不足及低血压,机体代偿性释放出血管紧张素Ⅱ及去甲肾上腺素,以维持血压。
这样因反射性地兴奋交感神经系统释放出一些缩血管物质,使肾血流量减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加之抗利尿激素释放,引起肾小管钠、水回吸收增加,导致钠、水潴留并形成腹水。
2.局部性因素(1)液体静水压增高:因肝硬化及门静脉外来压迫或其自身血栓形成导致门静脉及其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进而引起腹水。
(2)淋巴流量增多、回流受阻:肝硬化时因门静脉及肝窦压明显增高,包膜下淋巴管如枯树枝状,吸收面积缩小,淋巴液生长增加,超过了淋巴循环重吸收的能力,引起淋巴液淤积。
由淋巴管漏出经腹膜脏层或肝表面进入腹腔,加重腹水的积聚,在腹膜后肿瘤、纵隔肿瘤、丝虫病等所引起的胸导管或乳糜池阻塞,以及损伤性破裂、乳糜漏入腹腔形成乳糜性腹水。
(3)腹膜血管通透性增加:腹膜的炎症、癌肿浸润或脏器穿孔,引起胆汁、胰液、胃液、血液的刺激,均可促使腹膜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腹水。
(4)腹腔内脏破裂:实质性或空腔脏器破裂与穿孔可分别引起胰性腹水、胆汁性腹水、血性腹水及血腹。
腹水早期症状有哪些?对腹水的体格检查除有移动性浊音外常有原发病的体征。
由心脏疾病引起的腹水查体时可见有发绀、周围水肿、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心前区震颤、肝脾肿大、心律失常、心瓣膜杂音等体征。
肝脏疾病常有面色晦暗或萎黄无光泽,皮肤巩膜黄染、面部、颈部或胸部可有蜘蛛痣或有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等体征。
肾脏疾病引起的腹水可有面色苍白,周围水肿等体征。
面色潮红、发热、腹部压痛,腹壁有柔韧感可考虑结核性腹膜炎。
患者有消瘦、恶病质、淋巴结肿大或腹部有肿块多为恶性肿瘤。
腹水的诊断一般较容易,腹腔内积液超出500ml,叩诊可检出腹部移动性浊音,大量腹水时可有液波震颤;少于500ml的腹水可借超声和腹腔穿刺检出,超声示肝肾交界部位有暗区。
CT的灵敏度不如超声。
引起漏出性腹水、渗出性腹水(包括乳糜性腹水、血性腹水)的常见病因或疾病可归纳如下,以供诊断时参考或借鉴。
1.漏出性腹水(1)肝源性:常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2)营养不良性:已较少见。
长期营养不良者血浆白蛋白常降低,可引起水肿及漏出性腹水。
(3)肾源性:见于急、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4)心源性:见于慢性右心功能不全或缩窄性心包炎等。
(5)胃肠源性:主要见于各种胃肠道疾病导致的蛋白质从胃肠道丢失的疾病,如肠结核、胃肠克罗恩病、恶性淋巴瘤、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先天性肠淋巴管发育不良、儿童及成人乳糜泻等。
(6)静脉阻塞性:常见于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下腔静脉阻塞或受压、门静脉炎、门静脉阻塞、血栓形成或受压等。
(7)黏液水肿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症等所致的黏液性水肿。
2.渗出性腹水(1)腹膜炎症:常见于结核性腹膜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穿孔导致的急性感染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包括腹腔或盆腔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真菌性腹膜炎、嗜酸性细胞浸润性腹膜炎等。
(2)胰源性:多见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管发育不良等。
(3)胆汁性:多见于胆囊穿孔、胆管破裂,胆囊、胆管手术或胆管穿刺损伤等。
(4)乳糜性:引起乳糜性腹水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见于腹腔内或腹膜感染(结核、丝虫病)、恶性肿瘤(如淋巴瘤、胃癌、肝癌)、先天性腹腔内或肠淋巴管发育异常、淋巴管扩张或局部性受压、腹部外伤或腹腔内医源性损伤及少数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肾病综合征等。
3.血性腹水虽然引起血性腹水的原因很多,但一定要有血管或毛细血管的破裂或血管渗透压增高或有凝血机制障碍等因素存在,血液才能渗入或漏入腹腔。
(1)肝脏疾病:重症肝炎、爆发性肝衰竭、坏死后性肝硬化、肝癌晚期(主要是凝血机制障碍、血液从肝包膜表面渗出),肝细胞癌癌结节破裂、妊娠期自发性肝破裂、肝动脉瘤破裂、巨大肝血管瘤破裂及肝外伤性破裂等。
(2)腹膜疾病:结核性腹膜炎、腹腔或盆腔内恶性肿瘤腹膜转移、原发性腹膜间皮瘤、腹膜或网膜血供障碍等。
(3)腹腔内其他病变:如腹主动脉瘤破裂、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外伤性或创伤性脾破裂、腹腔内其他脏器损伤、肠系膜动脉或静脉栓塞或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伴空、回肠静脉曲张破裂、腹腔内淋巴瘤、脾原发性淋巴瘤、胃癌与结肠癌浆膜受累、慢性肾炎、尿毒症。
(4)盆腔内病变:宫外孕、黄体破裂、子宫内膜异位、卵巢癌或卵巢黏液囊性癌。
腹水吃什么好?适宜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适量脂肪的饮食为原则;食物要新鲜可口,柔软易消化,无刺激性。
适量摄取含锌和镁丰富的饮食,如瘦猪肉、牛肉、羊肉、鱼类以及绿叶蔬菜;豌豆和乳制品等。
不适宜食物:禁酒禁烟,限制食用某些含钠高的食物,如酱菜、挂面、油条、虾皮等,不吃或少吃盐腌食品。
食疗:1、清蒸构杞甲鱼:甲鱼1只(约500~700 克),枸杞子30克,水口蘑10克,辅料(精盐、味精、葱段、姜片、料酒、清汤)适量。
将甲鱼去杂肠洗净切块,在沸水中氽过,与枸杞子、水口蘑和辅料一起上笼清蒸至烂熟。
隔日 1次,食肉喝汤。
2、当归炖母鸡:当归、党参各15克,母鸡1只 (约1000克),葱、姜、料酒、盐各适量。
将母鸡洗净,当归、党参放入鸡腹内,置沙锅内,加水入调料。
沙锅置武火上煮沸后,改用文火煨至烂,吃肉饮汤。
3、海带荔枝辕溺:取海带50克,荔枝核、小茴香、青皮各15克,水煮食汤。
4、部挛仁粥:郁李仁 10--15克,粳米50克。
先将郁李仁捣烂,加水500 毫升,煎至400毫升,过滤取汁,入粳米常法煮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5、山药桂四炖甲鱼:山药片30克,桂圆肉 15克,甲鱼1只(约500 克)。
将甲鱼杀死,洗净去杂肠,与山药、桂圆共人锅,加水1000毫升,清炖至烂熟,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6、冬瓜鲤鱼汤:冬瓜 150克,鲤鱼1条。
将鲤鱼洗净,冬瓜洗净切块,共人锅中加水煮,吃肉喝汤。
腹水治疗前的注意事项?首先,肝硬化患者应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病人必须戒烟戒酒。
因为酒内的酒精经过代谢产生的甲醛对肝脏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肝硬化患者本身肝功能已被损害,此时若再饮酒,无疑是雪上加霜,加快了病情发展的速度,还极易形成酒精肝。
此外,患者还给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的食物。
因为,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能量,补充体内所需的各项物质,减少肝脏的消耗,减轻肝脏的负担,增加肝细胞修复和再生的动力,食用低脂肪的食物一方面可以避免患者因食用过多脂肪而导致脂肪肝。
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降低肝细胞消耗的作用,提高肝细胞的恢复速度。
此外,患者在饮食中应坚持少盐饮食,并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以免加重体内消化系统的负担,病人应选用易消化,多纤维,少辛辣,无刺激性和较软的食物。
因为肝硬化患者常会出现食道静脉受损或出血的症状,此时再食物刺激性和较硬的食物,有可能会导致食道静脉破裂产生大出血。
另外,患者应严格限制水和钠的摄入量,因为腹水出现的一大部分原因就是体内水和钠的过量滞留,如果肝硬化患者对此项不重视的话,极易导致体内水和钠的过量滞留,引发腹水出现,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注意日常的休息,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也可参加适当的运动,愉悦身心,除了患者的日常饮食,病人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只有彻底地将疾病治愈,才是预防并发症出现的最好方法。
腹水中医治疗方法肝硬化腹水属“鼓胀”范畴。
《灵枢·水胀》曰:“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腹胀等也。
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鼓胀多因情志抑郁、饮食不节、嗜酒过多等原因导致肝失疏泄、脾气受损、水湿不运、气滞血瘀,久而久之,造成肝脾血瘀、水裹气结的鼓胀。
治疗当以疏肝健脾、利水消胀、软坚活血为基本疗法。
生牡蛎、珍珠母、丹参、炒白术、生黄芪、车前子各30克,赤芍、白芍、制鳖甲、牛膝、麸炒枳壳、大腹皮、鸡内金、橘络各15克,桃仁8克,肉桂5克,郁金10克,丝瓜络20克。
加减:若偏气滞者,加柴胡、青皮、佛手疏肝理气;偏寒湿者,加苍术、厚朴、茯苓温化寒湿;偏湿热者,加栀子、茵陈、龙胆草清化湿热;偏血瘀者,加三棱、莪术、土鳖虫化瘀软坚;偏阳虚者,加黄芪、党参、附片温补脾肾;偏阴虚者,加山萸肉、首乌、黄精滋补月于肾;伴呕血,加代赭石、生大黄、白及降逆止血;伴神昏,属热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辛凉开窍,属凉闭加服苏合香丸辛温开窍;伴尿闭者,加二丑、甘遂、大戟峻下逐水;伴肋痛者,加元胡、莪术、青皮活血理气止痛。
每日1剂,水煎两次,分3次服。
腹水西医治疗方法(一)治疗由于引起腹水的病因甚多,无论是腹水呈漏出性还是渗出性,均可因多种疾病而引起,因此,遇腹水患者时,应尽快地确定其腹水的性质,继而再积极寻找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