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疾病的诊断

乳腺疾病的诊断

乳腺疾病的诊断乳房疾病的诊断,是通过诊察乳房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加以综合归纳分析,最后作出判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为此详细了解乳腺疾病的过去和现在的病史,掌握正确的检查手段和方法,是作出正确诊断、治疗、预后的前提。

一、乳腺疾病史乳腺疾病史可为我们正确诊断乳腺疾病,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所以详细了解和记录乳腺病人的疾病史十分重要。

例如,在青春期前女性乳腺很少发病,更少有恶性肿瘤发生的可能(外伤和先天疾病除外)。

可是在成年后由于内分泌活跃,乳腺受到内分泌激素的强烈刺激,乳腺腺体高度增生,间质生长活跃。

如果这种内分泌刺激过强时,就会发生乳腺肿瘤,在45岁以后,由于内分泌改变,使乳腺易发生结构不良,以及各种类型的乳腺癌。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处的生理时期的更迭,乳腺组织也相应地出现不同的改变。

如发育、婚姻、生育、哺乳、泌乳等情况和她所处在哪一个生理时期和疾病发生的时间、特点和变化情况,以及家族中有无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发生史等。

1、乳腺病患者所处的生理时期:乳腺的发育状况,组织结构等均受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所以当病人处在不同生理时期,则乳腺的发育状态,组织结构等均会出现很大的差异。

如:青春期(11-15岁)乳腺是处于静息状态中,不仅体积小而且内部构造也很不完善,不但没有腺泡而且乳腺导管也非常稀疏。

而哺乳期乳腺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它的体积达到了一生中的顶点,组织结构发育也是最完善、最丰富、最活跃的阶段,不仅小叶形成,而且体积也增大到顶点,乳腺小叶和腺泡都处于高度生理性增生和腺上皮分泌最旺盛阶段,好发病也由于所处的生理时期不同而各有所异。

如乳腺纤维腺瘤发病多在青春期后18-35岁之间;而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却在35-55岁之间,在青春期前,乳腺几乎不发生任何疾病。

2、乳腺疾病与乳腺发育状况的关系:乳腺的发育状况,对乳腺疾病的发生是有密切关系的。

如付乳腺,它是先天性乳腺发育异常。

在腋下的付乳腺没有乳晕和乳头,哺乳期时付乳腺也受到内分泌激素的刺激,使其发育,并可有乳汁分泌,这些分泌出的乳汁因为没有出口,便长期贮留在乳内,因而易发生付乳腺乳汁潴留囊肿或恶性变,或为付乳腺癌。

又如先天性乳头回缩病人,由于不能正常哺乳,使乳汁淤积在乳内形成囊肿或继发感染,形成急性乳腺炎或乳腺脓肿,如果乳腺过于发育可形成乳腺肥大症。

3、乳腺疾病与月经、妊娠和哺乳的关系:月经量的多少,月经期长短及乳腺发育状况等都受内分泌激素的调节,特别是雌激素和黄体素起重要作用。

当月经有改变时则说明体内激素水平也有所变动,故而也会对乳腺产生影响。

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时,易使乳腺增生;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过低时,又会使乳腺发育缓慢或停止发育。

特别是绝经期前后由于内分泌发生紊乱,使得乳腺结构不良或乳腺癌易于发生。

月经初潮早者和绝经晚者乳腺癌的发病率亦高。

统计资料表明40岁以上未婚、未育女性或自己不给婴儿哺乳者,或乳腺因某些原因不能给婴儿哺乳者,其乳癌的发生率远比适龄结婚、妊娠、哺乳者为多。

长期大量使用雌激素或年轻女性因病行双侧卵巢切除后,均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致使乳腺增生病、纤维腺瘤、乳腺癌等易于发生。

4、乳腺病患者的家族史: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有关,特别是有直系亲属关系的乳腺癌,往往会导致后代的乳腺组织对癌有易感性。

有乳癌家族史者,其乳腺癌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3倍,且第2代患癌年龄比一般人可提前10年。

5、乳腺疾病的既往史:系统的了解乳腺病病人的病史,会给我们正确诊断乳腺疾病,鉴别良恶性肿瘤,提供有力的依据和线索,详细地询问,包括何时发现乳内肿块?它的生长速度如何?有无疼痛?性质如何?与月经的关系…乳腺皮肤颜色有无改变?乳头有无溢液?身体有何不适?如青年女性诉说自己乳腺无原因肿块,月经期间胀痛等,可以想到患乳腺纤维瘤的可能性大。

如因乳腺纤维腺瘤曾做过手术切除,现又发现在乳内有肿物时,应首先想到是乳腺纤维腺瘤复发或恶变。

如果是中老年女性诉说乳腺疼痛,乳内有肿块,乳头溢出血性分泌物或非血性,就应首先考虑到是乳头状瘤,也可能是乳导管扩张症,乳腺癌也不能除外。

还要问明乳内肿物出现的时间长短?有无外伤史?肿物所在部位是否做过手术或任何治疗。

一旦乳内肿块生长速度突然加快,并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应首先考虑该肿物恶变或乳腺癌的可能性。

二、乳腺疾病的检查检查的目的在于发现疾病,确定诊断。

(一)乳腺的外观检查应嘱病人脱去上衣,双臂自然下垂,仔细观察双乳外貌有无改变,然后再嘱其将双臂高举过头,重新仔细观察其外部形态。

1、观察外形(1)观察两侧乳房是否对称。

(2)双侧或一侧乳腺有否明显增大或缩小。

(3)乳腺表面有无块状突起或凹陷及其位置和大小情况。

2、观察皮肤(1)观察乳房皮肤是否有过多的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

(2)有无凹凸不平的皮下结节或卫星结节及静脉曲张。

(3)皮肤是否有红肿、水肿、橘皮样改变铠状增厚。

(4)皮肤上是否有糜烂、溃疡、湿疹、瘘管等。

3、观察乳头(1)双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

(2)乳头是否有回缩、凹陷或乳头朝向有改变。

(3)乳头是否有色素脱失或过多色素沉着。

(4)乳头是否有破损、糜烂、溃疡或湿疹样改变。

4、观察乳晕(1)乳晕区有否明显扩大。

(2)乳晕区有无色素脱失或色素过多沉着。

(3)乳晕区有无湿疹样改变、糜烂或溃疡。

(二)乳腺触诊检查取患者仰卧位,把背部垫高使乳腺平摊于胸前,应首先检查健康乳腺,以便做对照。

将上臂伸过头顶,检查内侧乳腺时应自锁骨下方开始,以手指腹和手掌轻轻下按,向乳腺方向滑动直达乳腺下界。

检查外侧乳腺时,应嘱病人把上臂收回放到身体两侧,然后由下而上地慢慢依次触诊。

正常乳腺触诊时亦可触及均匀散在的柔软小结,切不可认为是病变。

1、乳腺的张力和硬度。

乳腺发生病变时,其张力和硬度均有增强。

如乳腺发炎的时候,因肿胀而使乳腺增大,张力、硬度增加,皮温升高。

2、乳腺内的肿块。

(1)肿块的部位:首先要看肿块是发生在乳腺的哪个区域。

过乳头做一个相互垂直的“十”字线,把乳晕分成4个区域。

乳腺癌有60%发生在外上象限;有12%发生在乳晕下;12%发生在内上象限;10%发生在外下象限;其余6%发生在内下象限。

(2)肿块的大小:以厘米(cm)为单位。

肿块有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等。

一般来说乳腺结构不良或良性肿瘤,乳内肿块生长缓慢。

急性炎症性病变时发炎区域肿胀迅速,数天就可增长很大。

虽然恶性肿瘤生长也较快,但其速度还不及炎症发展迅速。

(3)肿块的速度:有助于对肿块性质的判定。

乳腺癌一般都较硬,如乳腺硬癌、单纯癌等坚如木块;髓样癌、乳头状癌等较软;而囊性病变有弹性感,甚至可有波动感。

乳腺纤维腺瘤的硬度高,并有弹性似软骨样。

(4)肿块的数量:一般情况下乳腺纤维腺瘤常可复发或双侧性。

而乳腺癌的肿块常只存在于一侧乳腺内,特别是外上象限多见,很少有双侧乳腺同时患癌者。

(5)肿物的形态和界限:往往可以提示肿物的良、恶性质。

良性肿瘤多为圆形、椭圆形、分叶状、结节状或盘状,界限清楚,不与周围组织粘连。

而恶性肿瘤生长速度较快,成为一个形状不甚规整的,表面凹凸不平的肿块,由于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并向周围组织内生长,而使得界限不清或粘连在一起。

乳腺结构不良虽非恶性,但它根本就不是肿瘤,而是由于内分泌紊乱所致。

(6)肿块的活动度:是判定肿物良、恶性质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一般情况下良性肿物的活动性好,如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等。

而乳腺癌的肿块,不但界限不清且比较固定,特别是乳腺癌的晚期,因癌组织广泛侵犯周围组织,使得与胸壁、皮肤等均有粘连。

(三)乳腺局部淋巴结检查。

检查乳腺局部淋巴结,特别是在确定肿瘤性质和转移方面是极为重要的。

乳腺癌转移首先表现出局部淋巴结肿大。

1、淋巴结硬度:淋巴结的硬度往往可以显示其性质。

在炎症或免疫性疾病时,虽然腋下等淋巴结可以肿大到相当程度,但大多数都较柔软。

而硬度较大的淋巴结往往说明是癌转移的结果。

2、淋巴结活动情况:炎症或其它良性病变,淋巴结虽可明显肿大而且数量也可较多,但是活动性都很好,相互间很少粘连融合,更少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而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肿大的淋巴结可相互粘连融合,或附着于周围组织使其活动性受限或丧失活动性。

3、淋巴结外部形态:淋巴结的外部形态也可表示出它的性质,一般情况下为圆形,椭圆形,表面光滑。

由于淋巴结埋藏的较深,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有些淋巴结群不易触及。

在炎症或癌转移时所波及的淋巴结肿大常可触及。

良性肿瘤或炎症所引起的局部淋巴结肿大,其外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而由于癌转移所致淋巴结肿大者,其淋巴结表面不光滑,呈现凹凸不平或结节状外观。

乳腺局部淋巴群有:腋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内乳淋巴结等。

乳房波动能量光谱仪器的检测对乳腺进行透照检查:暴露双乳,移动摄像机对准被检查乳腺,距离在0.5-1m,调整焦距,探头放于乳腺的下方,调节亮度,对乳腺进行扫描式透照,图像显示于屏幕上。

为增加图像的分辨率,要根据室内光线及乳腺大小、厚薄,随时调整主机增益或摄像机光圈。

检查方法:一、检查前准备:向初次被检者介绍方法及目的,消除其紧张心理,取得合作。

查看室内光线是否符合要求,启动并调整好仪器。

二、检查方法:1、体位:取坐位,充分暴露双乳,上身稍前倾,含胸,两上肢下垂,这种体位可使乳腺充分下垂,便于检查,能有效避免漏光,尤其适于乳腺较小者。

2、询问病史:发病时间,月经情况、年龄、生育及哺乳史、有无乳腺痛、疼痛的时间、性质、同月经有无关系等,同时观察双乳大小,是否对称,有无畸形及乳房表面有无红肿等情况,查看乳头有无异常,有无分泌物及其颜色、性质等,然后对乳腺进行触诊检查,检查乳腺有无肿块、触痛,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

对乳腺望、问、触诊是诊断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必不可少,它可进一步明确检查目的,使我们抓住重点。

3、被检者的生理状态:要了解病人现处于生理哪一期,以便准确地判断乳腺是生理反应,还是病理变化。

4、哺乳期乳腺一般不作检查,因光束不能穿过含大量乳汁的乳腺,图像是一片漆黑。

5、经穿刺检查后的乳腺局部出血而造成灰影,干扰检查结果,所以,经穿刺后的乳腺二周内不宜做此检查。

检查过程要仔细观察图像,重点部位重点检查,必要时留取图像,以备治疗前后对比。

记录: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备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