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单元《中彩那天》补充课文1、《散落的钞票》(北师大版第7册)散落的钞票国庆长假的一天,我和立明去逛书店。
中午出来准备乘地铁回家。
我有点饿了,看到旁边有家麦当劳店,就想拉立明进去,立明推开我说:“太贵了。
吃一次至少要花8元呀!咱们不是想攒钱合买全套《丁丁历险记》吗?”我想起立明家里生活困难,也就不再坚持。
节日的地铁站里,喜气洋洋,人来人往,拎着礼品的,捧着鲜花的,抱着孩子的,扶着老人的。
列车进站了,可是要上车的人太多了,我们没能挤上去。
忽然,立明嚷起来:“钱!钱!”几乎同时,好几个人也喊起来。
顺着立明手指的方向看去,我发现许多粉红色的钞票正从一个车门口散落下来。
只见一个外地出差模样的人正在奋力往车门里挤——帽子挤歪了,手包拉链开了,几十张百元钞票散出来。
当他在人们的喊声中发觉得,列车自动门已经合拢。
他拍打车门大喊大叫,可是列车已经启动、加速,转眼间呼啸而去。
站台上乱起来了,人们追逐着飘落的钱。
一个女服务员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我捡到一线,交给服务员。
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
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
我正在左右搜寻,立明对我努劝嘴——只见不远处站着一个穿夹克衫的壮汉,一脸木然,好像根本不知道发生的事。
再看脚下,哦,鞋跟处露出了粉色的钱边儿,原来他的脚底下踩着钱!这可怎么办呢?如果指出来,这人会不会打我们?立明却好像没想这些,他走到那个面前说:“叔叔,您好!您脚底下好像还踩着钱呢!”那壮汉一脸尴尬,支吾着:“是吗?我怎么没。
”在众目睽睽下,他挪开脚,把钱捡起来,交全走过来的服务员。
隆、隆、隆隆——对面的列车进站了。
那个外地人焦急地向这边站台跑来。
服务员迎上去,把一沓百元销票交到他手里,说:“数数,看少没少。
”那人接过钱来数,手都在发抖。
有人问:“你一共带了多少钱?”那人顾不上回答,又数了一遍,松了口气说:“只少了两张!”“唔——”众人发出遗憾的感叹。
但不一会儿,人们又高兴起来,原来有人发现那两张钱在铁轨下躺着呢!那人千恩万谢,抽出二百元钱往服务员手里塞,带着浓重的西北口音反复说表示谢意。
服务员笑着拒绝了,说:“要谢的是大家,我也要谢谢大家,特别是这两位小朋友。
”受到夸奖,立明反倒不好意思起来,拉着我迅速登上刚到的列车。
从地铁站出来,外面蓝天白云,秋高气爽。
建筑物上的国旗迎风飘扬,马路边的鲜花分外明丽。
我和立明都特别高兴,真的,比买了全套《丁丁历险记》、又吃了麦当劳还高兴。
分手时,立明和我相约,回家把这感人的众人拾金不昧的事情写下来。
二单元《中彩那天》补充课文2、《毽子里的铜钱》(北师大版第7册)毽子里的铜钱每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心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
那时,我大约十岁左右吧。
有一天,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
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肚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那个时代,还用铜板呢,一枚银角子换三个铜板,一块银元换三百个铜板。
)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隔壁的二婶走过来了,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
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
”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
”二婶说:“下回补你就是了。
”她就捧着山薯进去了。
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
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
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儿。
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我摇摇头不肯接。
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
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铜钱在口袋里丁丁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山薯旁边,也热烘烘的。
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老师。
老师仔细地听着,面露微笑。
我问老师:“二婶是不是应当把欠老伯伯的一枚铜板再补给他呢?”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
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他。
”我说:“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
”老师说:“不要难过,你有这份心就好了。
做小贩的,栉风沐雨,都是非常辛苦的。
你长大以后,要格外懂得体谅他们。
”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
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眼前。
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
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信任[美国] 盖尔·布兰克每次去婆家的路上,总见一块立在公路边用大红漆写在黄色板上的告示:“桃子——自采——三里路”。
真有趣。
终于有一天,我和先生决定去看个究竟。
从公路拐过去不到一英里,路边出现了一块醒目的告示板,板上画着黄色的桃子,红色的箭头向右指。
“没有三英里吧。
”我说。
只见我们前面是一条泥石小路。
汽车往前又行驶了一会儿,一个红色的箭头又把我们带向野草茂盛的小路。
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时,红箭头又出现了。
汽车行驶了大约三英里时,我们发现路边有条大黄狗,它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树的树荫下,小屋旁边有两条狗和几只猫,不远处一片桃林尽收眼底。
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
祝您愉快!”“怎么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呢?”我的先生自语道。
“能啊,”我看着那几条狗大声说:“喂,小家伙们,你们愿去桃林吗?”狗在我们身边跳跃欢吠,然后撒腿向前跑去。
显然,它们是在为我们领路哩。
钻进果林,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
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
我们沉浸在亲手采摘果实的欢愉中,不一会儿,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
我俩提着沉甸甸的篮子跟着小狗们往回走。
把桃子小心翼翼地装进汽车,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
“你认为它会数钱吗?”我对先生说。
“也许会学会的。
”先生幽默地回答。
与那几条热情好客的狗说过再见后,我们上了车。
这时又有一辆车朝这儿驶来,“你们住这儿吗?”开车人问道。
“不。
不过,它们会带你去果园的。
”我们指着那些狗说。
我们见那人读了桌上的留言,提上篮子,跟着蹦蹦跳跳的小狗朝果园走去。
汽车慢慢朝来路驶去。
我不禁回头,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那间小屋,那张木桌和那道木栅栏——一个朴实而又真诚的地方。
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二单元《尊严》补充课文1、《信任》(北师大版第10册)劳动的开端吴运铎记得我十二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萍乡煤矿四面是高山,在东北方的深山里,煤藏离地面很近。
土煤窑星星点点,到处都是。
土煤窑完全靠人工开采。
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一个斜洞,就算是煤窑。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把煤从山里运到外地去,也靠人工。
挑脚的得一担一担地把煤挑到车站。
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
我找从小在一起玩的小赵商量,想叫他带我去。
小赵歪着脑袋,把我左看右看,笑着说:“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我的力气大得很。
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我不跟你摔跤,你要去就去吧,明天早点儿起来!”要去挑煤,半夜就得动身。
我家没有灯笼,也没有火把。
我跑到矿上电机房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在机器上擦点机器油,绑在木头棍子上,准备半夜点着照路。
母亲知道我要去挑煤,心里当然舍不得,可是她也不愿意眼看着孩子们挨饿。
她半夜起来不声不响地送我到门口。
我约上小赵,匆匆忙忙走了。
我们爬过几座山,穿过几片树林,赶到挑煤的地方。
哪知来得太早,还没有一个人影,小煤窑办事的地方门关得紧紧的,里面没有灯光,人都在睡觉。
屋檐底下有两张方桌,是窑上开票记账用的。
我看天还没亮,爬上桌去躺着,一合眼就睡着了。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我爬起来揉揉胳膊,心想,出门做工真不容易,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我很想多挑一些,试了试,挑不动,又去掉一点。
矿上的办事人不耐烦地说:“你要不挑就算了,别打麻烦!”我一睹气挑上就走。
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二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
不一会儿又要爬山。
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
我解开衫子一看,肩也肿了,皮也破了。
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
我的胳膊和脚擦破好几道口子,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了,别的挑煤的人大概都早已到车站了,只剩下我一个留在荒山上,离车站还有五六里路。
就是我挑到车站,收煤站也收秤关门了。
我怎么办呢?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一进门,我一头倒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饥饿和疲劳把我压倒了。
母亲走过来轻轻地问道:“孩子,你怎么啦?”我说煤没挑到站,都扔在半山腰了。
母亲含着眼泪,给我打来洗脚水。
我怕母亲见了我的伤口又要难过,不肯下地洗脚。
我对母亲说:“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母亲问我:“你吃过饭了吗?”我回答:“我不饿。
”第二天一早,我喝了碗野菜粥,又翻过高山去挑煤。
扁担一压上红肿的肩头,头上就直冒冷汗。
我想应该趁力气还没使尽的时候,先多赶几步路,免得磨到天黑又误事。
就咬紧牙,两脚不停,一直把这担煤挑到车站。
从此,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
二单元《尊严》补充课文2《徐悲鸿励志学画》[北师大版第十册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1919年春天,年轻的画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