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特点
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深化,同时也为接下来区域问题分析的学习做铺垫,让学生对于区域的分析方法掌握得更好,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
地理环境为区域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选择新加坡作为研究的案例,主要因为新加坡是工业化程度高,工业化进程快,经济发展创造了世界奇迹的国家,而且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非常明晰。
2.综合思维
该国在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方面的不利与有利条件都非常突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案例探究,使学生能够理解区域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地理实践力
我国的外向型经济与新加坡有很重要和密切的联系,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也比较能够反映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的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
由于本节内容是问题研究,所以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前面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应用相关理论和技能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人地协调观
新加坡依据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促进本国经济飞速发展,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人地协调观”,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新加坡区域发展的条件评价。
(3)新加坡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2.教学难点
(1)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新加坡区域发展的条件评价。
(3)新加坡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新加坡地图和有关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图文资料,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对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已有所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对不同类型的区域,因地理环境的差异而造成的发展差异也有所耳闻,但是真正要理解其含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学生一旦换了一个区域,就显得无从下手。
从这方面看,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加强对区域地理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具体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发现—推理式教学、问题探究教学、小组协作学习。
这教学方法的实施,其根本性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实现人人参与、面向全体,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合作,进一步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为了贯彻这一理念,笔者将本节内容的教学形式设计为任务型教学。
由教师指定任务,创设情境,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
教师网络空间,预先观看新加坡相关视频,走近新加坡:
(新加坡景观展示)
2.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新加坡地理环境简介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马六甲海峡,由新加坡及附近约60个小岛组成。
面积647.5平方千米,人口561万(2017年)。
靠近赤道,属热带雨林气候。
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5米。
自然资源匮乏。
结合图和材料一,请你评价新加坡的地理条件?
优势:交通位置“扼马六甲海峡”是新加坡地理位置的突
出优势;
经济位置地处东南亚中心,连接亚洲和大洋洲;
气候条件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
劣势:国土面积小;劳动力不足;市场狭小;资源匮乏;
第二部分:新加坡工业的发展
新加坡原是个商业城市,1960年工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战略,并大力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重点发展与石油运输和港口服务相关的炼油、石油化工、修造船、钻井平台制造等工业。
至2012年,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占到25.1%。
工业的迅速发展还带
动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
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炼油、造船、钻井平台制造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近些年来,新加坡的电子工业迅速发展。
1.什么地理条件影响了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的选择?
——海上交通要道、重要港口的条件、世界海上石油贸易的发展,促使新加坡重点发展与海上石油运输和港口服务相关的工业部门。
2.除新加坡本身的地理条件外,促进新加坡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
——处于西亚石油原产地和东亚石油消费区之间的有利位置和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政策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东南亚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第三部分:新加坡其他产业简介
服务业是新加坡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主要包括零售与批发贸易、饭店旅游、交通与电讯、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等,2008年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2%。
新加坡是世界重要转口港及联系亚、欧、非、大洋洲的航海和航空枢纽;旅游业发达,是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亚洲主要的美元市场。
1.新加坡服务业的发展与地理条件有什么关系?
——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工业发展的促进;优美的热带风光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到1%。
粮食全部靠进口,蔬菜仅有5%自产。
2.新加坡农业发展的不利的地理条件有哪些?新加坡怎样解决农业问题?——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可用于农业发展的土地有限,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新加坡只能发展少量蔬菜,而粮食等产值较低的农业生产则停业,其粮食、禽蛋、肉乳等全部依赖进口。
新加坡自20世纪90年代起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向海外投资。
截至2006年底,新加坡在海外投资约1960亿美元。
2015年新加坡超过中国在缅甸的投资,成为第一大投资国。
3.哪些地理条件促使新加坡大力向海外投资?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狭小;迅速发展的经济和积累的资本需要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教学反思
本设计最大特点是体现新课程“人文地理”课程标准强调的“案例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先以典型案例为依托,通过解决问题,诠释和概括规律和原理;然后又以案例实证分析促进拓展和提高;最后再以案例应用达成巩固和深化。
本设计对“案例的运用”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是以“通过不断解决问题”统整教学过程,其意义更有:(1)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2)真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思维力度,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3)能将“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提高”等合为一体,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本节课以案例教学为主,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可再作适当的调节,让学生从案例中充分理解本节知识点,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