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A)A.赵匡胤和铁木真B.赵匡胤和忽必烈C.赵构和铁木真D.赵构和忽必烈2.(2019·陕西西安期中)《千年风云第一人》摘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名人有关成吉思汗的精辟论述以及各国媒体的报道。
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展示了“千年风云第一人”的传奇一生。
下列内容不属于成吉思汗“传奇一生”的是(A)A.建立元朝B.统一蒙古各部C.建立蒙古国D.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3.(2019·辽宁沈阳期中)此人从小经历磨难,他一统蒙古各部,征战四方。
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B)①被誉为“一代天骄”②创制蒙古文字③灭亡西夏④废除丞相A.①③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4.(2019·山东安丘期中)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
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
”材料表达的含义是蒙古帝国的兴起(A)A.促进了欧亚经济的交流B.破坏了欧亚经济的交流C.促进了欧亚文化的交流D.破坏了欧亚文化的交流5.(2019·四川自贡期末)年代尺能有效帮助理解历史先后顺序。
下列年代尺中的④是指哪个朝代的建立(B)A.宋B.元C.明D.清6.(2019·山东安丘期中)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行汉法”的建议,加快了统一大业的完成。
下列措施与忽必烈有关的是(D)①废除丞相制度②广开言路③整顿吏治④注重农桑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他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诗句,从容就义。
“他”是(D)A.陆秀夫B.戚继光C.岳飞D.文天祥8.两宋时期,若干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中央王朝长期并立。
下列政权灭亡的先后顺序是(C)①辽②南宋③西夏④金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①③④②D.②③①④9.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B)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下列政权更替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①③D.②①④③11.阿保机、元昊、阿骨打、成吉思汗的共同之处不包括(C)A.统一了本民族B.建立了本民族政权C.打败了北宋D.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12.(2019·四川成都期末)下面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B)A.繁荣与开放B.从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C.经济重心的南移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3.(2019·河北唐山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宋一代,文士地位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
……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
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由文官担任。
材料二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吴自牧《梦粱录》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史全文》材料三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元史》(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积极作用?重文轻武的政策。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2)材料二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说明了什么现象?“市舶之利最厚”指的是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而设立的哪一机构?说明了宋代商业繁荣;南方战乱少,相对稳定。
市舶司。
(3)材料三中“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如何?元朝的统一。
结束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促进了民族交融。
14.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各部落,此后他更是以成吉思汗之名令整个世界为之战栗。
他和他的继承者几乎横扫了整个欧亚大陆,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蒙古】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1)你如何评价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2)你认为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人民渴望和平安宁;强大的骑兵;坚强的意志,机敏果敢。
【抗元英雄】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扬子江》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3)文天祥为什么受到后人的敬仰?文天祥具有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同步练习◆选择题1.元朝统一于()A. 1127B. 1279C. 1276D. 12712.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A. 商朝B. 西周C. 北宋D. 元朝3.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A. 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B. 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的结果?C. 蒙古族军事力量强大D. 行省制度的巨大作用4.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A. 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B. 在会宁称帝,建立金C. 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D. 建立元朝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诗句?()A. 铁木真B. 忽必烈C. 文天祥D. 王安石7.下列诗词所评述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在最后的是()A.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C.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D.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8.“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这句话说明了()A. 元朝中外交通的发达B. 元朝疆域的广大C. 元朝人口较少D. 元朝统一了中国9.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
她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①建立了蒙古国②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③灭掉西夏政权④灭掉南宋完成全国统一。
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④10.蒙古族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改变这一状态。
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是()A. 完颜阿骨打B. 铁木真C. 忽必烈D. 努尔哈赤11.如图中的历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
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统一蒙古B. 仿行汉制C. 灭亡南宋D. 定都大都◆材料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忽必烈材料三材料四(元朝的疆域)(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1)材料一人物在历史上有何贡献?(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世祖对农业生产持什么态度?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经济发展?(3)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进行有效统治,元朝建立了什么制度?对边疆地区又是怎样管辖的?答案和解析【答案】1. B2. D3. A4. C5. D6. C7. C8. A9. C 10. B 11. A12. (1)材料一的人物铁木真(成吉思汗),他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2)材料中“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食以农桑为本”反映了元世祖注重发展农业,他下令禁止贵族圈占农田为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等,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时应从两个角度分析,既要分析元朝统一的意义,也要分析文天祥抗元的精神,从而得出二者并不矛盾的结论.根据所学知识,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对于保护南宋范围内的较为先进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具有积极意义.他至死不屈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高尚的民族气节,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文天祥抗元是正义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元朝的统一是历史的进步,文天祥抗元阻碍了历史的进步,不具有进步意义.(4)元世祖时期,为加强对广阔疆域的管辖,元政府实行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一直沿用至今;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朝设立宣政院,使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故答案为:(1)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2)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3)①我们充分肯定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这是不争的事实.②文天祥率军抗元,对于保护南宋范围内的较为先进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具有积极意义.文天祥舍己为国、坚贞不屈,最后从容就义,表现了崇高的气节.综上所述,我们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是从元朝统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分析评价的,而赞扬文天祥抗元主要是从文天祥所从事的斗争对保卫南宋范围内先进的农耕文化及他所表现的不畏强暴、反抗压迫的精神和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方面来分析评价的,二者的角度不同,并不互相矛盾.(4)行省制度;宣政院.【解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元军进攻南宋最后一个根据地,陆秀夫背负赵投海而死,元朝统一了中国.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相关知识.1279年,元朝统一了中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统一的相关知识.2.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时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故选D.本题以“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为切入点,考查了元朝.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朝的历史地位.3. 一个朝代统治要巩固并维持较长时间,必须采取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有效的措施,与时俱进,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面对先进的农耕文化,元朝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实行汉法,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因而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故选A.本题以元朝的统一为依托,考查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4. 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故选C.本题以成吉思汗为依托,考查成吉思汗功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知识.5.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元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古代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大都是今北京.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实现统一.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故选D.本题考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知识.6. 依据题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结合所学可知是文天祥的名句.文天祥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故选C.本题考查文天祥.重点识记文天祥的事迹及精神品质.7. A项是唐玄宗时期;B项是秦朝时期;C项是蒙古国建立;D项是隋朝.故选C.本题考学生对个朝代的时间的掌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重点识记各朝代的标记及时间.8.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驿站和急递铺系统.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奴儿干(今黑龙江口一带),北达吉利吉思,西通伊利、钦察两汗国,西南抵乌思藏(今前、后藏地区),南接安南(今越南北部)、缅国,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故选A.本题以“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为切入点,考查元朝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元朝的相关知识.9. 元朝是在蒙古国的基础上于1271年由忽必烈建立;元朝建立后,元政府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西夏是1227年被蒙古国所灭,此时元朝还未建立;1276年元朝灭掉南宋完成全国统一.故选C.本题以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发生在元朝的事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相关史实.10. 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故选B.本题以蒙古族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依托,考查成吉思汗的活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的相关知识.11. 图片人物是忽必烈.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1276年,他灭掉了南宋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了国家,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管辖,忽必烈仿行汉制,并建立了行省制度,巩固了政权.统一蒙古是铁木真的历史功绩.故选A.本题考查忽必烈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12. 本题考查元朝和元世祖发展农业的措施、文天祥抗元、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以图示和材料为载体,考查元朝和元世祖发展农业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